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韓石泉1897-1963『六十回憶錄-韓石泉醫師自傳』『六五續憶』,疼台惜鄉、愛人如己的臺南韓石泉博士 莊永明《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




李筱峰

#今日壽星之一
今天的冥誕壽星,是一位奔波於診療室與街頭的醫師、社會運動者–韓石泉。
韓石泉生於1897年(日本明治30年)10月27日,台南市人。
1913年考取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的公費生。他在入學口試時,答覆口試老師問他為何要學醫時,回答:「大丈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1921年韓石泉參加蔣渭水首創的「台灣文化協會」,出任理事,也是文化協會在台南的主幹,在台南積極推動文化啟蒙活動。韓石泉也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923年因「治警事件」被日警逮補,拘禁兩個月。
韓石泉1926年結婚時,革除傳統縟節、迷信、炫耀等民俗,以身作則進行婚禮改革。
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分裂,蔣渭水創「台灣民眾黨」,韓石泉出任該黨中央委員。後又任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主幹。
1935年韓石泉赴日本熊本醫科大學深造,獲醫學博士。
韓石泉視病如親,對窮困病患常常減費或免費。
二戰後韓石泉仍熱心地方政治,1946年當選台灣省參議員,享有全島性聲望。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他採溫和途徑,期望化解衝突,但也險遭不測。
晚年逐漸對政治失望,淡出政治圈。
1963年6月30日因腦溢血過世,享年67歲。








所有心情:229Ruey-Shiun Hwang、黃榮章和其他227人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7日電)已故名醫韓石泉歷經日治時代、走過二二八事件,以慘痛經驗領略戰爭殘酷和民主發展必要。他以一生經歷作傳「六十回憶」,日文版近日出版,盼讓日本人了解台灣的殖民歷史。

歷史悠久的韓內兒科診所是台南市民的共同回憶,也常是指路的「路標」。白色洋房外有一綠樹拱門,拱門上有一顆修剪整齊的愛心。雖是醫療院所,常引路人駐足,也曾有遊客特地下車拍照。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此處是已故內科名醫韓石泉故居。

韓石泉在日治時代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灣大學醫學院),1929年時在台南創設韓內科。他在自傳「六十回憶」中回顧開業初期,當時開業行醫者少,標榜專門科目者也少,但傳染病特多,小兒罹病率很高,他每日門診不下百餘人,中餐總是下午2、3時才吃,一夜數次被急診病人擾醒,奮不顧身為病人付出,以致罹患胃潰瘍,時常出血。

韓石泉的兒子、台大名譽教授韓良俊說:「自父親14歲當台南州州廳工友時開始進行社會服務,直到66歲絕不算長壽,毋寧是太短的一生,但確實在公、私雙方,都充實地度過了波瀾壯闊、堅強又誠實正直的人生」。

為了留下人生紀錄,韓石泉撰寫「六十回憶」自傳,詳細紀錄家世、求學、結婚、行醫和參與日治時代抗日民族運動及終戰後從政的經歷,為台灣歷史提供第一手觀察。此書也在日本發行日文版,韓良俊29日受邀到日本演講。

韓良俊受訪時表示,父親在書中寫到日本統治台灣,特別是二戰時台灣受日本牽累而被盟軍轟炸,讓台灣人付出很大的犧牲。他此次赴日演講,希望讓日本人了解「台灣為殖民地的那一段歷史」,看到台灣的犧牲,且反省「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回顧韓石泉一生,韓良俊說,父親碰到的打擊非常多,除了在日治時期因治警事件被關押,也曾因參與政治活動受人污衊,蒙受不白之冤。尤其失去了2名孩子,更讓父親自責悲痛,靠堅定的信仰才得以走出陰霾。

韓石泉第一個兒子韓良哲,一歲多時就因感染肺炎併發腦膜炎過世,他身為醫師卻對挽救兒子無能為力;二戰時盟軍對台灣空襲,台南數度受災,長女韓淑英擔任救護隊成員,一日警報又響,結果路上遇空襲罹難,當時還不滿18歲。

空襲的大轟炸也幾乎帶走韓石泉所有的財產,韓良俊說,韓內科和住所全毀,重要資料也全部佚失,父親深刻感受戰爭的殘酷和醜陋。

韓良俊說,日本人在回顧二戰時常說「不要再有戰爭」,但關鍵應該是「不可以發動戰爭」。環顧國際情勢,不管是哪一國,都不該用威脅、恐嚇、打飛彈的方式,希望國際能了解「不可以先出手」的重要性。

韓石泉的兒子、韓內兒科診所醫師韓良誠曾在回憶父親的文章寫道,父親曾引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如果你能讓一隻離巢的小鳥回到巢裡,或是只要我們能為別人做點事,即使是一個真摯的笑容,我們就不是徒然活著」,以此鼓勵他,追求成就之餘,也能不忘社會關懷的初心。

上醫醫國,韓石泉雖已逝,但醫者仁心,對社會懷抱正義和關愛,至今仍在發光。1061027



---胡適1959.2.17復韓石泉:石泉先生......『回憶錄』121頁提到"朱子家訓",所引乃是明末清初的朱柏盧"治家格言".....其實,朱子並沒有留下這種家訓。.....

        二
   民國四十五年,韓石泉年六十,撰『六十回憶錄』一書以自壽。自述撰述之旨趣云:「余撰回憶錄,其動機至為單純,僅將余六十年間生活,忠實敘述,不論過去與現在,以及識余與否,俱能窺豹一斑。余之人生經歷過程中,有失敗,有成功,有險有夷,有甘有苦,小自生活瑣事,以至與國家社會有關問題,記憶所及,重新記載,以六十年為一期。」是書之內容,胡適於民國四十八年二月十七日致韓氏之函有云:這部『回憶錄』 (按: 韓石泉『六十回憶錄』)是臺灣光復僅見的一本自傳,其中不但有先生一生立身行己的記錄,還有六十年來的重要史料。」胡函又云:「我很盼望將來有許多臺灣朋友,如蔡培火先生,如黃朝琴先生等,都能繼續仿效先生的『回憶錄』,有更多更詳細的自傳文字出來,使我們更明白當年日治時代的愛國運動、自治運動的真實情形,或使我們更明白當年『東港事件』、『二二八事件』等等的真實情形。」(按蔡培火無回憶錄面世;黃朝琴雖有『我的回憶』,然其內容未能符胡適之盼望。)據其自述與胡函所言,即可窺本書主要內容所在。


(韓石泉)六十回憶錄

  『(韓石泉)六十回憶錄』,附「六五續憶」、「診療隨想績誌」,民國韓石泉著
  。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初版,臺南市,著者印行;民國五十五年六月,增附續憶重印,臺南市,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輯編印委員會印行。三十二開,排印本,〔一四〕、一五五頁,夾附照片一二面,平裝一冊。

        一
   韓石泉(一八九七-一九六三),臺南市人。幼入臺南第一公學校就讀時,從王鍾山、許子文學漢文,又於課後至其父所設私墊讀古文。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年三十九赴日本進修,獲九州熊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醫校畢業後,入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一年後進臺南醫院為內科醫師,前後凡四年。後與黃金火合開「共和醫院」;昭和三年(一九二八)於臺甫市自設「韓內科醫院」開業行醫,以迄逝世。日據時期,於行醫之餘,投身於抗日之文化、社會與政治運動,先後參預「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臺灣民眾黨」之活動。臺灣光復後,歷任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第一屆執行委員。第一屆臺灣省參議員、「二二八處理委員會臺南市分會」主任委員。民國三十六年參選國大代表落選後,遂絕意政治,專心醫務。其後曾任私立光華女中校長、董事長,及紅十字會臺南市分會分會長、臺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臺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臺灣銀行監察人等職;又曾主持臺南市痳瘋療養院醫務。

        二
   民國四十五年,韓石泉年六十,撰『六十回憶錄』一書以自壽。自述撰述之旨趣云:「余撰回憶錄,其動機至為單純,僅將余六十年間生活,忠實敘述,不論過去與現在,以及識余與否,俱能窺豹一斑。余之人生經歷過程中,有失敗,有成功,有險有夷,有甘有苦,小自生活瑣事,以至與國家社會有關問題,記憶所及,重新記載,以六十年為一期。」是書之內容,胡適於民國四十八年二月十七日致韓氏之函有云:「這部『回憶錄』是臺灣光復僅見的一本自傳,其中不但有先生一生立身行己的記錄,還有六十年來的重要史料。」胡函又云:「我很盼望將來有許多臺灣朋友,如蔡培火先生,如黃朝琴先生等,都能繼續仿效先生的『回憶錄』,有更多更詳細的自傳文字出來,使我們更明白當年日治時代的愛國運動、自治運動的真實情形,或使我們更明白當年『東港事件』、『二二八事件』等等的真實情形。」(按蔡培火無回憶錄面世;黃朝琴雖有『我的回憶』,然其內容未能符胡適之盼望。)據其自述與胡函所言,即可窺本書主要內容所在。

         三
   韓氏回憶錄之撰述,大抵多據回憶。按韓氏原有日記五冊,於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治警事件」時為日警搜去,此後中輟日記;而經結案退還之原有日記,於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三月一日為盟機轟炸臺南市時被焚燬無存(見本回憶錄「弁言」)。除回憶外,又據報刋所載之資料(如『臺灣新民報』副刋所載「西年誕生的人士」一文,係記韓民之新式婚禮;又如臺灣光復初期各報所載有關議會報導)、部份診療記錄(如大正十二年至昭和四年,及臺灣光復以後之診療記錄)。文稿(如追悼掘內次雄之「悼辭」、辭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指導員之「離職報告」、競選國大代表時所作「我願做一個行憲的公僕來競選國大代表」之講稿、發表於『中華日報』之「一個省參議員的感想」及「選舉途上幾個問題」等)等纂述而成。

         四
   本書未分章節,通篇按時間先後順序記述,其內容大至國家社會之大事,小至個人擇偶之細節,旁及學界與政界之人物。就所記韓民家屬言:記述其父韓斗華之設私墊授課內容、其母曾氏之娘家狀況與持家細節、其父母婚姻狀況、其妻莊綉鸞之容貌與個性、其長子之病逝、其長女之遇難、其次子之婚姻(「六五續億」所述)等。就所記韓氏個人之經歷言;詳述其求學歷程、於臺南廳任「給仕」之情形、兩次病危狀況、與異性交往態度、擇偶原則、追求其妻之經過、夫妻婚姻生活、參預抗日活動、行醫概況、醫院之設立及被毀與重建、議會問政、參選經過、住宅遭竊盜入侵等。就所記人物言:記述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掘內次雄、教授橫川定。臺南醫院院長明石真隆,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教授吉田坦藏、小島鼐二,熊本醫科大學教授加藤等醫界人物及其行誼(內記掘內最詳);又記杜聰明、蔣渭水、翁俊明、蔡培火、黃金火、黃朝琴、林安息、歐清石等人之事蹟。

   至本書所記一九二二至一九五○年間臺灣之史事,以「治警事件」、「東港事件」、臺南市
遭盟機轟炸、「二二八事件」臺南市之處理、臺灣省參議會之「范壽康矢言事件」與「黃朝琴辭職風波」等所記為較詳。其中又以「二二八事件」時臺南市之處理經過,以韓氏時任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故所記最詳,為一手資料。

         五
   綜觀本書所記內容,頗為細微、坦誠,如韓氏自言:「寫回憶錄應該坦白,要不怕羞與厚顏。」就不怕羞言,本書坦述其異性接觸史與戀愛史,描述至為細膩;就厚顏言,本書自述其省參議員任期中與「二二八事件」之處理,「自信尚無愧於心,曾盡了最大的努力。」就坦白言,於曾受一部分臺南市民與政府當局之誤會、所受之委屈,及競選國大代表之失敗等,皆能不避不辯予以陳述。

   本書雖係韓氏個人之自傳,然就所述內容言,要有可供研究日據後期與臺灣光復初期史事之參考價值。

          六
  本書為韓石泉自撰,民國四十五年十月完稿,於同年十一月四日(農曆十月二日,即其六十歲生日)出版,此係初版本。前有蔡培火之賀辭、黃朝琴「我與韓石泉先生」、鄭震宇「序」、侯全成「引言」、沈榮題句,及著者「弁言」;後有林占鰲「跋」。初版為三十』』開排印本,五號宋體鉛字排版,每面十四行,每行三十九字;一二九頁,夾照片十五幀,平裝一冊。由著者印行,屬非賣品。

   民國五十五年六月三十日,值韓石泉逝世三週年,「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輯編印委員會」又將韓氏遺稿「六五續憶」、「診療隨想續誌」八則增入重印。其「六五續憶」係節錄,刪「光華女中拾年回顧」、「寫給青年學生」、「祝校慶談學問」、「臺灣醫學會第五屆地方醫學會開會辭--醫界現勢展望」、「值得敬愛的學人」等篇。「續憶」所記,錄其於六十歲生日紀念演講茶敘會所作感言。胡適與丘念台之來函,記「回億錄」印行後各界之反應、次子之婚事、養護孫子之情形、其岳母之逝世等(按此二稿係其四子韓良俊自其日記簿與備忘錄中發見者)。重印本後附其子韓良俊所撰「後記」,頁數增為一五五頁,其增補文字之排式與初版同,訂為一冊,由紀念專輯編委會印行。
  本書封面杜聰明題署「六十回億」、書脊與內文題「六十回憶錄」。 (林麗華

胡適於致韓石泉函中希望黃朝琴等撰回憶錄能詳述此案經緯(韓石泉『六五續憶』),

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


.作  者:莊永明
.出版公司:遠流出版公司
.頁  數:528頁
.本書於2005年4月出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韓石泉(1896年-1963年6月30日),台灣醫學家、社會活動家,號南陽台南人。

學歷

台南第一公學校(現國立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卒業,日本熊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 曾任台北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醫院(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研修醫師、台灣總督府台南病院(現在衛生署台南醫院)內科醫師、民營共和醫院(與黃金火聯合主治)內科醫師,後自行開業,創設「韓內科醫院」,做主治醫師、院長。
  • 1935年1940年間留學日本熊本醫科大學,得醫學博士學位。
  • 曾任台灣民眾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委員會常務委員、主任。
  • 1946年4月15日當選台灣省參議會第1屆參議員(選區台南市),1951年尾台灣省參議會解散而卸任。
  • 1945年1947年間任台南市私立光華女子中學校長,1947年到1963年任台南市私立光華女子高級中學董事長。

​疼台惜鄉、愛人如己的臺南韓石泉博士



​疼台惜鄉、愛人如己的臺南韓石泉博士
簡介:
韓石泉先生出生於1897年10月27日,十四歲自台南第一公學校、二十一歲時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1935年留學日本,入熊本醫科大學進行內科學及生化學研究。青年時代,主張台灣人的自治權而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參加台灣議會請願運動。

曾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曾擔任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私立光華女中校長及董事長、台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台灣銀行監察人、台灣痲瘋救濟協會台南特別皮膚科診療所董事長等。


韓石泉先生出生於1897年10月27日(農曆10月2日),十四歲自台南第一公學校(後之台南師院附小,現為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國小)、二十一歲時自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8年,第17屆,為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註1)。1935年留學日本,入熊本醫科大學進行內科學及生化學研究,於1940年以<脾臟燐脂質之研究>論文榮獲醫學博士學位。青年時代,為台灣人的尊嚴,他盡心且全力投入社會公義活動以反對日本殖民統治,主張台灣人的自治權而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參加台灣議會請願運動。1923年12月16日警察在全島大檢舉,台灣議會期成同盟運動同志有十八人被審問、拘留、送監。當年他剛滿二十六歲(為受捕志士中第二年輕者),被遣送到台北監獄坐監二個半月。當時海內外人士都表示關懷,紛紛質疑「書生論政有罪嗎」?韓石泉先生一審被判罰金,最後第三審被判「無罪」(註2),此為有名的「治警(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

1928年三月他在台南市創設韓內科醫院(註3),每日門診百餘人,中餐常在二、三點之後。此外,他需經常到病人家裡「往診」,而且連三更半夜也常常有人敲門急診。而診療之外,他更常走出醫院診察室到街頭和民眾做伙,以演劇、演講向日本殖民政體抗爭。他的講題有「專制政治下的台灣」、「解放運動的路」、「台灣社會改造觀」、「時代錯誤與殖民政策」、「治台政策與台灣議會」、「對于台南市政的批評」、「健全的社會與家庭」、「台灣學制的改革」以及「醫學上理想的文化生活」等,他無懼於權勢者的淫威,其題目以敢言、敏感著稱(註4)。他曾擔任「台灣民眾黨」中央委員,和王受祿醫師先後擔任台南支部主幹。這期間以及其前後時期,他一有機會就在街頭及室內之會場或劇場,向相當多數的台南市民宣揚台灣文化之向上及台人自治權之爭取。

二戰後之1946年,韓石泉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曾於第二次大會提出「非依法不能攜帶槍械案」,第八次大會時提出「嚴格取締選舉舞弊案」,惜皆未獲執政當局重視(註5)。「二二八事件」時,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市分會主任委員」,提出「愛與非暴力」四大和平處理原則—「不擴大、不流血、不否認現有行政機構、政治問題用政治方法解決」。韓石泉先生以其政治經驗與智慧和執政者、軍警與激進民眾等談判、周旋,終使台南市得以避免重大的傷亡。他冒著生命危險擔任和平使者,宛如1895年日本大軍包圍府城台南時,駐台南英國宣教師巴克禮牧師(註6)和宋忠堅牧師立下的功績—冒險和日本軍交涉,使台南免於被毀滅及市民流血。

韓石泉先生於1961年10月10日在台南市政府主辦的紀念會上,發表「國內外情勢和我們的覺悟」公開演講,對當時即已呈現腐化的政治、社會實況提出大膽的批判與建言,卻遭到執政當局的不滿(註7)。其後不久,完全退出政治活動,專心於醫療、教育及慈善事業。而在此之前,他即已不再參與國民黨黨務活動,實質上形同退黨。除已述者之外,他也曾擔任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私立光華女中校長及董事長、台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台灣銀行監察人、台灣痲瘋救濟協會台南特別皮膚科診療所董事長、台南基督醫療團委員、台南救濟院董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台南市支會會長、長榮大學籌備會常務董事、台南基督教青年會(Y.M.C.A.)籌備委員等多項要職。其著作包括〈十三年來我的醫生生活〉(日文)、《由死滅到新生》(日文)、《六十回憶》及《診療隨想》等書。

韓石泉博士於1963年6月30日因腦溢血辭世,享年六十六歲。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終其一生本著基督的博愛精神,以醫學服務人群,愛人如己。他在《六十回憶》結尾的書末,曾述及如下之心願:「尤期望於後代者,不在其蓄積財富,不在其享受厚祿,僅望其能在學術、靈性、道德上,有相當高尚之成就,藉以貢獻人群,完成余未了心願而已。」(註8)

(本文同時刊載於民報文化雜誌第五期)

[註1]皆指實足年齡(以下同),入學時為九歲;之前六歲時,即曾接受私塾蔡師的開筆之訓。1913年16歲時,考取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公費生,1918以第一名成績自醫學校畢業。

[註2]在第二次公判時,即被判決有罪「禁錮」者,有蔣渭水、蔡培火、蔡惠如、林呈祿、石煥長、陳逢源、林幼春、王敏川等八人,而韓石泉等四人則被判無罪,其他六人「罰金百圓」(參見[註8]之4,p.154-156)。

[註3]根據韓石泉自撰之《診療隨想》,記有其「創立韓內科醫院」之日期為「民國17年三月」,還在括號內附記為「昭和三年」,故1928年應屬正確;另一說法認係1929年3月11日,其依據為《台灣民報》第250號之「自行創業」的消息,但此日期亦可解釋為正式的開業登廣告之時,而前者則係非正式的「創業」,故創業的最早年代,仍可看作是1928年。

[註4]從這些講題,即可看出韓石泉一生追求公義、不畏掌權者的風骨。可惜這些演講內容至今尚不可考,否則即使放諸今日的台灣,應仍有值得從中汲取啟示之處。

[註5]韓參議員在當時為台南市唯一的全台最高民意機關代表,任期達五年七個月,任內盡心盡力、認真負責問政,其提案涵蓋醫藥衛生、教育、經濟、交通(含鐵路、公路、港口等建設)、水利、勞工生活、二戰後重建、縣市長民選、選舉制度、二二八之善後等等,極為多元、廣泛,閱之令人感動,感佩其為台灣最初之民主開創期所做出的貢獻(參閱[註8]之11及17,有第一手寶貴資料)。

[註6]:巴克禮(Thomas Barcley, 1849~1935)英國蘇格蘭人,16歲立誓傳教。1875(26歲)6月來台,先在打狗(今高雄市)跟隨李庥(Huge Richie)牧師學習,1876年轉至台南設教。他是台南神學院(前身)的創辦者,推行以羅馬拼音寫出台灣白話,並以此譯出聖經;又首創此種白話字印字館,發行《台灣府城教會報》(今之《台灣教會公報》前身)。1895年日軍三面進逼台南府城,他與宋忠堅牧師代表台南紳民出城與日軍交涉,終使台南民眾免於陷入戰亂、流血之浩劫。1936年病逝,享年87歲(參考吳密察監修之《台灣史小事典》)。為紀念他對台灣的功績,台南市設有「巴克禮紀念公園」。

[註7]參閱[註8]之4(p.399-406),第五十章 雙十演說 告別政事。對這場演講,著名台灣文史作家莊永明先生評為:「擲地有聲」、「向國民黨潑下冷水」、「深得台南市傳統反不良體制抗議精神的傳承,實為多年後『黨外』爭人權、爭平等的建設性言論先聲。」

[註8]延伸閱讀目錄:

1. 道理庵(當房盛吉):プ口ペラの響 韓石泉君。新嘉坡:週刊南洋及日本人No.247,p.21-22,1924.3.20.。(參閱本目錄之30.,「整整六十年前失,而復得的一件『家寶』」一文)。

2. 韓石泉,《由死滅到新生》(日文)。台南:自費出版,1930年。

3. 韓石泉,《六十回憶》(第一版)。台南:自費出版,1956年。

4. 韓石泉,《診療隨想》。台南:自費出版,1962年。

5. 編輯委員會(林占鰲主編),《韓石泉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專輯》。台南:自費出版,1966年。

6. 李筱峰:徘迴在診療室與街頭的醫師―韓石泉《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p.133-147)。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7. Susan Shwu-Jen Huang(韓淑真)譯,“Sixty Year Memoir”,2nd ed. (《六十回憶》節譯本)。台南:自費出版,1991年。

8. 莊永明等企劃撰文,《島國顯影》第四輯(p.12-41,韓石泉 不為良相 當為良醫)。台北:創意力文化,1999。

9. 洪郁如,《近代台灣女性史》(p.230-231,281,400;日文)。東京:勁草書房,2001年。

10. 林礽乾、莊萬壽、陳憲明、張瑞津、溫振華總編輯:《台灣文化事典》(p.1056-1057),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4年。

11. 王昭文:韓石泉 博愛又顧家的社會運動家。台南:台灣教會公報,2004.7.。

12. 莊永明(韓良俊校讀),《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台北:遠流,2005。

13. 許芳菊:韓良誠與韓良俊 我的父親 愛的典範。天下雜誌(2005年教育特刊 家庭教育 贏的起點)。2005;335:362-364。

14. 陳昭如,《福爾摩沙•愛情書》(p.90-91)。台北:柿子文化,2005年。

15.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p.301)。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

16. 李翠瑩輯:420談韓石泉醫師。台灣日報,2005.4.20.。

17. 陳柔縉,《囍事台灣》(p.37)。台北:東觀國際文化,2007年。

18. 中村勝洋:日本人恩師に感謝。日本熊本市:熊本日日新聞,2008.4.7.。(參閱本目錄之30.,「向日本人恩師感謝…」一文)。

19. 韓石泉原著、韓良俊編註,《六十回憶-韓石泉醫師自傳》(日文版及台文版預定於2015年分別在日、台兩地出版;另亦有王九逵教授所譯出的「世界語文」版本)。台北:望春風文化,2009年。

20. 高有智、郭石城、謝錦芳:韓石泉 韓良俊 熱血鐵漢醫族。台北:中國時報,2009.04.12。

21. 小田滋著(增補版)《堀内、小田家 三代百年の台湾ー台湾の医事、衛生を軸としてー》(p.147-152,156)。東京:近代文芸社,2010年。

22. 黃秀慧主編,《百年家族影像文化展 台灣一家親》(p.142-143)。台北:二魚文化,2011年。

23. 黃文鍠:韓石泉醫師事蹟 老台南人也首次聽到。台南:自由時報,2011.1.17.

24. 陳永興:韓石泉醫師(1897~1963)-台灣專科醫療先驅者。高雄醫師會誌75。2012;20:封面故事。

25. 陳正雄:醫學治病•文化救心―韓石泉。台南都會報。2013;11:52-55。

26. 林一真,《若是石泉伯在這裡》。台南:光華女中團隊,2013年。

27. 修瑞瑩:狂犬病人見水狂抖 這一幕老醫師60年難忘。台南:聯合報,2013.7.29.。

28. 朱真一:停業進修獲頒醫學博士(下):韓石泉博士及討論。成大醫訊。2014;25:46-54。

29. 韓良誠:《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新書發表會致詞─追憶我的父親韓石泉先生(p.195-197)、石泉廣場啟用典禮致詞(p.207-208)。韓良俊:台灣最早的醫學倫理文獻及其在現代口腔醫學方面的適用(p.317-324)。《景福兄弟耕心集》(上冊)。台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2014年。

30. 韓良誠:感恩之旅-為90年前在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發生的事件而舉辦(p.639-648)、感恩之旅(二)(p.649-654)、堀內次雄前校長銅像之重建(p.659-661)、先父留給我的身教與言教六則─紀念他111歲冥誕並回想其在我人生旅程上的影響─(p.811-816)。

韓良俊: ㄧ份六十六年前「台灣民報」的剪報(p.503-504)、從邱小妹事件談先父的鄰人之愛(p.525-528)、頭版頭條背後的故事(p.535-538)、二二八事件與和平─台灣近代史中被遺漏的一頁(p.549-557)、和平之價值在「二二八史」中的消失與重現─《二二八事件與和平》自序(p.599-601)、向日本人恩師感謝―因其先人在二次大戰前曾前來熊本研習醫學,臺灣人遺族特來熊本在父親恩師墓前參拜感恩(p.655-656)、追憶杜聰明博士(p.681-684)、也談「父親命名背後的謎」(p.725-726)、整整六十年前失,而復得的一件「家寶」(p.735-742)、十三年來我的醫生生活(p.745-762)、65年已過,噩夢依舊─記錄韓家所遭受的二戰禍害兼悼念不幸華年早逝的大姊(p.831-838)、我有幸得到的「父教」--尊重他人(p.861-862)、談先父的婚禮革新與學生運動(p.881-882)。

《景福兄弟耕心集》(下冊)。台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2014年。

31. 蔣謙正:韓石泉傳手稿 家屬捐台文館。台南:中華日報2014.9.21.

32. 王靜儀等編撰:韓石泉小傳。《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小傳》(p.278-286)。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14年。

33. 韓石泉參議員問政實錄 (上、中、下三鉅冊檔案)。台中:台灣省諮議會,2014年。

34. 韓良俊(韓良誠企劃):《二二八事件與和平―台灣近代史中被遺漏的一頁》(第四版)。台北:自費出版,2015年。

35. 韓良俊:台灣民主高峰會─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紀念特展開幕式致詞。景福醫訊。2015;32(2):17-18

36. 張淑霞(編輯小組代表),《迎80―教育與醫學的對話》。台北:台南光華高中/韓內科,2015年。

37. 趙宏禧、何心怡(純純文創)編著,《台灣民主高峰會―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紀念特展》。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38. 王菁菁:韓石泉斯人身影書中重現。台南:中華日報。

39. 陳希林:緬懷台南一代良醫韓石泉。中國時報。

40. ______:寫出韓石泉莊永明暫封筆。台北:聯合報,2005.4.20.。

41. ______:寫出韓石泉再喚起醫道-台灣首位醫生議員的生命故事。美國:世界日報。



婚姻美滿幸福的韓石泉博士夫婦年輕時留影。(何耀坤、韓良俊提供)

韓石泉博士與其學長/摯友杜聰明博士(前排右一)等的合影,後排左一為其夫人韓莊綉鸞,前排中間之兒童為其最小的孩子良憲(七子,現年67歲,亦為內科醫師)(何耀坤、韓良俊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