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陳仲玉先生訪問記錄:胡適院長的任內往事。《中研院在南港》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三千年前的情歌給仲玉先生新房補壁』讀過此文,不知當時為何沒收入。用“瓊英”查此blog 網

 【《中研院在南港》陳仲玉先生訪問記錄:胡適院長的任內往事】


  胡適院長回國時,其時史語所是院裡最大的研究所,代理院長是史語所所長李濟先生,很多人事的事情都由李先生做安排;胡院長就職後沒多久,請了半年假,回美國處理私人事務,那半年又由李濟先生代理。平常事務性的事情,則由史語所圖書館管理員王志維先生負責,他後來一直照顧胡院長,胡院長過世後,胡太太的很多事情還是由他照顧。文書機要由胡頌平先生擔任。

  史語所考古館管理員李光宇先生,是李濟之先生的侄子,在史語所安陽時期就參加挖掘工作,是很資深的前輩。我曾經聽他說,原本考慮安排我去擔任胡院長庶務機要秘書,後來幾經討論,把我留在考古組,讓王志維先生擔任。這是李先生告訴我的,我也不敢講可靠性怎麼樣,只是把它提出來。以下就胡院長任內,談幾件我所瞭解的事情。

  第一,1958年6月9日,研究院舉辦三十週年院慶,發餐券給全體同仁,同仁可以攜眷參加吃麵、給壽桃等活動,同時史語所與近史所兩個研究所開放參觀。印象最深刻的是,近史所展覽外交部檔案,我親自看到《南京條約》正本,有好大的火漆印與琉金盒,正本非常美觀。

  第二,胡院長影響後世深遠的一件事情,是他擔任院長後,馬上提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計畫綱領」,很不幸的是,1958年兩岸爆發八二三砲戰,這個案子暫時擱淺。但是沒多久,行政院於隔年成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也就是現在科技部的前身,中央研究院院長是當然主任委員,教育部部長為副主任委員。

  胡院長在任內,開了第四次及第五次兩次院士會議。第四次是在1959年7月1日召開,那一次民族所凌純聲先生當選院士。第五次是在1962年2月24日召開,當天酒會結束,胡院長送客時心臟病突發,那天晚上就去世了。

  1960年7月退伍,回來研究院到胡院長過世之間,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我常常見到胡院長,因為那時他有朋友來看他,他很樂意帶朋友到考古館參觀,不論是外國或本國訪客,所裡都是安排我來接待。

  1961年2月7日,我跟王燕生女士結婚時,跟胡院長發生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問王志維先生說:「我要不要發請帖給胡院長?」王先生說:「當然要,他認識你,他時常帶朋友來,都是你接待。」我就發帖子給胡院長。我結婚是在屏東,他不可能出席,我帖子發出去後,王先生問我:「陳先生,與你商量一下,因為你在南部結婚,他不可能出席,如果你要禮金的話,就送四百元,假如不要禮金的話,你要他的喜幛,他就給你喜幛。」我跟王先生說,這兩件禮物都可以免了,我希望胡院長送我一幅墨寶,只要寫小小一幅字就可以。

  王志維先生一開始面有難色,就說:「胡先生很忙,我看他不常有時間寫字。」我說:「不妨試試看吧!看有沒有機會,不一定要在我結婚之前送我。」我送了一張四開大的宣紙,交給王先生。沒過幾天,我婚期近了,王先生來找我,我看他手裡拿了我送去的宣紙,以為胡院長寫好了,王先生說不是,這張紙要還給你,但胡院長很樂意寫一幅字給你,不過因為冬天穿長袍,寫大一點的字不太方便,他寫在一幅小小的八開大的紙。

  我拿出來一看,喜出望外。胡院長很風趣,他用《詩經》的〈薯〉裡面三句詩句: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三千年前的情歌給仲玉先生新房補壁』

下面有胡院長簽名。通常這種小小的字只蓋一個圖章,我一看,竟然有兩個圖章,原來胡院長大概因為第一個圖章蓋反了,於是又剪一張紙貼上去,就在上面蓋正過來,但這樣有偽造的嫌疑,於是下面他又補了另一個圖章。所以我那一幅字非常難得,真是傳家墨寶。我剛講有造假嫌疑,這是一句玩笑話,其實胡院長的字非常特殊,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字。

  那時我們月俸約一千兩百元,胡院長如果送禮金四百元,等於三分之一的月俸,是數目滿大的禮金。後來我求胡院長的墨寶,王志維先生把字送給我,同時附了另一個禮物,是一塊真絲喜幛,那時喜幛也不便宜,價格不會低於三、四百元。


*陳仲玉先生,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由福州轉學至屏東市立第一初級中學,1953年屏東高中畢業。1955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繪圖技佐,1964 年因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奉派出差,197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夜間部畢業,1979年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同年轉任該所助理研究員,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2001年退休轉任兼任研究員,2016年辭去兼任研究員一職。本篇訪問紀錄的由來,先是由王汎森先生( 時任中研院副院長,2010-2016年) 邀請陳仲玉先生將早年任職於中研院的相關經歷,以及對南港周邊環境的回憶,以錄音筆自行錄音。之後,王汎森先生將錄音檔交給近代史研究所整理為文字稿,後續再由陳儀深先生於2017年3月21日訪問陳仲玉先生的個人生平等內容,並統整為本篇訪問紀錄。


**想要瞭解更多南港與中研院在地的故事,請參考2019年出版的《中研院在南港:口述歷史訪談錄》

訪問:陳儀深 記錄:曾冠傑、林東璟、周維朋;頁數:424;精裝本:400元

摘要:

中研院座落於臺北南港的四分溪畔,平日除了研究人員還有眾多助理與行政人員,數千人朝夕工作、生活於斯,大至院區的發展及運作,小至日常生活的交通與飲食,皆與地方有密切關係,早已融入成為南港社區的一分子。本書共有12位受訪者,包括(一)資深研究同仁:陳仲玉、瞿海源、劉益昌、陳宗憲,(二)管理階層:李遠哲、翁啟惠、陶英惠、鄔宏潘,(三)街坊鄰居:李丕成、潘正吉、陳傳忠夫婦、鄭旭凱夫婦等,包含所謂上層菁英與基層庶民的生活經驗,有助於吾人瞭解當代台灣的一個學術社群――中研院在南港的院區變遷、內部研究單位沿革、研究人員的社會關懷,以及與地方居民的互動狀況等。


  


圖片描述:胡適贈陳仲玉新婚賀禮

圖片出處:《中研院在南港:口述歷史訪談錄》


#胡適

#陳仲玉

#中研院在南港

#口述歷史訪談錄

#胡適院長的任內往事


#胡適誕辰130週年特展隆重開展

#如果我是胡適 #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上午0930至1200下午1330至1630

#趕快揪團來預約導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