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體質人類學《故院長胡適先生紀念論文集》;談點李濟;談點張光直

#檔案館館藏
以安陽考古的成就著名的李濟為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原以中國人的體質研究為專長,曾發下豪語,「想把中國人的腦袋量清楚,來與世界人類的腦袋比較一下,尋出他所屬人種在天演路上的階級來」。李濟主持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時,在校方的支持下,率領師生對民國四十年入學的886名新生進行體質測量,依照性別、年齡、省籍等資料統計其身高、頭形、牙齒、眼睛等數據,並將結果發表在民國四十一年的臺大校刊上,藉以理解東方的「我們的身體」。王道還先生認為,相關的測量工作仍是李濟實踐其博士論文第二章,「找出現代中國人體質成分」的研究延續。
本件檔案是芮逸夫先生「古人類」資料夾中的其一剪報收藏,校刊上還保留芮先生閱讀、圈注過的痕跡。
參考資料:王道還,〈史語所的體質人類學家〉,《新學術之路(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頁163-187。

Former Director Chi Li of the IHP is renowned for his academic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in archaeology for the excavation of the Yinxu site in Anyang. But in addition, Dr. Li had obtained his PhD in anthrop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specialized in physical anthropology. One of his great ambitions was to measure the brai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n compare the resulting data with other races, thus ascertaining their position within the evolutionary hierarchy. When Li held the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at NTU,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university, his team conducted physical measurements on the freshman class of NTU in 1951 to analyze “our oriental body,” namely to learn the bi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n published the data in the university journal in 1952. The Archives, IHP, owns a copy of said issue, which was preserved by Prof. Yih-fu Ruey and includes his sketches and highlights.


 2011.8.22
《故院長胡適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上下兩冊),196212


……我得到胡先生自紐約寄給我的一封信;信內最後一段如下(原信另製版附錄):
我近來有一個妄想,想請镏公與兄替我想想:
我想在南港院址上,租借一塊小地,由我自己出錢,建造一所有modern 方便的小房子,可供我夫婦住,由我與院方訂立契約,聲明在十年或十五年後,連房與地一併收歸院方所有。此辦法有無法律上的障礙?此意有幾層好處:
1)可以開一例子,給其他海內外院士可以仿行,將來在南港造成一排學人住宅。
2)我覺得史語所的藏書最適於我的工作(1948年我長期用過);又有許多朋友可以幫助我。(近來與嚴耕望先生通信,我很得益處。舉此一例,可見朋友襄助之大益。)
3)我若回臺久住,似住在郊外比住在臺北市為宜。
此計畫市一種妄想,不但要镏公與兄替我想想,也要兄轉告思亮、子水諸朋友镏替我想想。(委尚未告知他們)。
…….
他去世以後,大家都想所以紀念他的方法,卻得不到任何十分滿意的結論。不過若把紀念胡先生的事分作兩方面看,也許我們可以看得清楚一點。我的意思是,若從永久性的紀念說,像胡先生一生的成就,可以說是”自有千古”,不需要任何紀念的標幟。換句話說,他留下來的工作成績,就是紀念他最好的紀念品。歷史上的人物,如韓愈、朱熹這一類的人,是用不著別人紀念他們的。另一方面看,若是懷念他的人,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們設想,他們與胡先生的關係自然是因人、因地、因時而各有不同;他們確實可以由這些不同的關切想出不同的紀念方法。

史語所同仁有幸,在胡先生最後的幾年生活中,得與他朝夕相處,所獲得的益處,方面是很多的;但他留在南港最深刻的印象,仍是他那做學問的方法。就這一點說,研究所同仁各就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寫一篇文章來紀念他,算是有意義的了。所以我們這一次論文集所載的論文,都是由與本所有關的人所撰著。

李濟 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南港」



談點李濟
我讀過李濟先生的長子李光謨先生寫的文章,說李濟的墓在另一山頭,與胡適之墓遙遙相對,似乎是說他的老子也是胡適級的巨人。李光謨忘記他在194年與張光直合編的《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中,張先生在「編者後記」中這樣說:「李先生在資料裡抓到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很明白地指點出來這許多問題之間的有系統、有機的連繫。很可惜的是,李濟先生沒有給我們一本考古理論、方法論的教科書。」
我們可參考李光謨《鋤頭考古學家的足跡李濟治學生涯鎖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這本書可以知道學生為他立慕志銘是:「清標自守、師表百世」

談點張光直
張光直先生晚年回台灣當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長。我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與Parkinson症奮鬥的幾個畫面,令人不忍。
我發現大陸出版幾本紀念張光直先生的文集,可是台灣還是靜悄悄,似乎沒有人寫文章,很無情。我與中研院的一位研究員說,如果你組稿,我可以出版。他欣然接受。可是幾年過去了,我知道這是定案了。
台灣的出版界可能有它的問題。譬如說,我讀過北京出版的張光直父親的張我軍全集,可是我們除了板橋的某小學紀念他之外,似乎靜悄悄的。
昔日張光直先生哈佛大學考古系收的某中國學生,當初英文程度簡直,可說「慘」,可是他有學人底子,20年之後就成為芝加哥大學的名教授,著作(英中文)等身。



目錄
李濟
跋斐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 胡適先生遺稿
績溪嶺北音系 趙元任
台語系聲母及聲調的關係 李方桂
敦煌千佛洞遺碑及其相關的石窟考 石璋如
孔廟百石卒史碑考 勞榦
荀子斠理 王時岷
北魏軍鎮制度考 嚴耕望
近代四川合江縣物價與工資的變動趨勢 全漢昇 王業鍵
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 楊聯陞
清人入關前的手工業 陳文石
「老滿文史料」序 李光濤
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兩書非一人所作 張以人
川南的鴉雀苗及其家制 芮逸夫
再說西京雜記 洪 業
甲骨文金文 及其相關問題 龍宇純
說異 李孝定
唐武后改字考 董作賓 王恆餘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 屈萬里(附陳槃跋)
東漢黨錮人物的分析 金發根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動 許倬雲
雲南方言中幾個常見的詞彙 楊時逢
讀明刊毓慶勳懿集所載明太祖與武定侯郭英敕書 黃彰健
國語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傳說的分析(上篇) 楊希枚
明初東勝的設防與棄防 吳緝華
Reduplicatives in the Book of Odes 周法高
殷商時代裝飾藝術研究之一 李 濟

附載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胡適先生英文講稿) 楊君實譯
胡適先生中文著作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中文遺稿目錄 徐高阮編
胡適先生西文著作目錄 袁同禮 Eugene L. Delafield 編
胡適先生詩歌目錄 胡頌平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