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胡適思想批判座談會" (1951年12月) 會後文

1951年12月2日上海大公報 7人 開"胡適思想批判座談會"
12/16日上海大公報 起碼登三人的發言內容書寫版 在日記中只印顧頡剛和沈尹默的
12/22 香港轉載
胡家健轉寄給美國的胡適
胡適在1952/1/5日日記寫下他對3人的文章的看法

"蔡尚思....但他寫"胡適反動思想批判" 還參考不少書 引了我 許多話"

"顧頡剛說的是很老實的自白ㄅ他指出我批評他的兩點.....也是他真心不高興的兩點"

"沈尹默的一篇則是全篇扯謊! 這人是一個小人 但這樣下流的扯謊倒是罕見的!"


---
(原名實,字君,後改名。原籍浙江吳興,生於陝西興安。1883~1971)

1913年任北大教授,1918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以其新詩〈月夜〉〈三弦〉,於五四時期廣為人所稱誦。著有《秋明集》等,工書法,並有《書法論叢》、《書法集》等傳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尹默(1883年-1971年),中國書法家,早期嘗試派詩人。原名君默,浙江吳興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出生於陝西省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1949年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

「五四運動」期間從事新文化運動,為《新青年》雜誌的編輯之一,新詩作品多發表於《新青年》。

1967年文革期間,因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

沈尹默書法工楷書、行書、草書,尤其擅長行書。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晚年融會了蘇軾,米芾等人的風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主張以腕行筆,反對模擬結構。著作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