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紀念余英時先生 (2021.8.21),余英時與報師恩:錢穆、楊聯陞《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1998);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人文關懷"與"理性精神":讀《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序:烈士情節/精衛情節
紀念余英時先生 (2021.8),余英時與報師恩:錢穆、楊聯陞《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1998);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人文關懷"與"理性精神":讀《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序:烈士情節/精衛情節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65132648524909
1.報師恩:錢穆的網路:國史大綱、清代學術三百年;回香港任事1973~1975*.......劉振強 (台灣三民書局,2020)**
*可參考金耀基《人間有知音》香港:中華書局,2018,98~106
**2021.8.16 陳健邦先生贈書,我才讀到2020年12月出版的《劉振強先生與三民書局》 (周玉山主編)。本月,余英時先生過世,所以《劉振強先生與三民書局》他寫的《悼念吾友劉振強先生》就特別有意思、意義。我們又可以從三民書局的【文明叢書】中了解,余英時先生對其叢書之構想,"認同與鼓勵"。 【文明叢書】由杜正勝先生總策畫,第一本《佛教與素食》於2001年出版。
三民書局的各書系、叢書,多很順利,唯一失敗的是【日本學叢書】(1980年代中),原因是"尋找作者過程並不順利"。 (比較: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 2021)漢清講堂2017年也作《岩波茂雄與岩波書店》 (編號143),是希望三民書局能跟岩波書店般優秀。
2.報師恩:楊聯陞的網路: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 (許多書之長篇序言、史學的深入),《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1998)......
3. 鳥瞰《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的優點:索引等、缺點:缺余英時的"另一個世界";.....
書集作索引的優點很多,我舉一小的例子,這本書提到錢鍾書的《七綴集》中十九世紀大半中國人所了解的西洋/世界,可能只是兩個國度。我認為這很重要,因為現在據說許多人在想像"天下" (21世紀的天下)......
4. 台北聯經版有余先生要求加入的5篇文章 (這只是2008年時的想法.......);又,思想史中的"人文關懷"與"理性精神"需要解釋。換句話說,本書缺一般文選的"學術導論"一篇。
5. 缺編者介紹,看來似乎該去找 《如沐春風 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一讀
作者:王汎森、田浩、丘慧芬、何俊、河田悌一、林富士、周質平、陳玨、陳弱水、彭國翔、葛兆光、鄭培凱、冀小斌、謝政諭、羅志田、陶德民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31
4. 台北聯經版有余先生要求加入的5篇文章 (這只是2008年時的想法.......);又,思想史中的"人文關懷"與"理性精神"需要解釋。換句話說,本書缺一般文選的"學術導論"一篇。
5. 缺編者介紹,看來似乎該去找 《如沐春風 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一讀
作者:王汎森、田浩、丘慧芬、何俊、河田悌一、林富士、周質平、陳玨、陳弱水、彭國翔、葛兆光、鄭培凱、冀小斌、謝政諭、羅志田、陶德民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31
雙照樓詩詞藁 (汪精衛)
“ 人心思漢 ”:汪精衛人品和詩詞
汪精衛:他的人品無可挑剔 (章伯鈞/章詒和 )
黎漢傑
雙照樓詩詞藁
作者: 汪精衛
又看一次,無妨無妨。
內容簡介
汪精衛詩詞藝術造詣出類拔萃,在近現代中國屬最有代表性的詩詞名家之一。多年來,因為「漢奸」罪名,《雙照樓詩詞藁》一直未能在海內外中國人社會得到廣泛重視。天地圖書有見及此,經過多年籌備,邀得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教授作序,著名古典詩詞研究名家葉嘉瑩教授審訂及作序,另由汪精衛詩詞研究學者、葉嘉瑩教授高足汪夢川博士為全書注釋,可以說,這是有史以來最權威、最有可讀性的一個《雙照樓詩詞藁》版本。
余英時教授為本書寫了一篇一萬多字的長序,希望對汪精衛在日本侵略者羽翼下建立政權這一舉動作一個合情合理的歷史解釋,此外,他也對汪精衛詩詞的藝術成就作出高度評價。
余教授認為:「汪的古典詩詞在他那一代人中無疑已達到了第一流的水平。近人稱許黃公度寫的詩能『我手寫我口』,我以為汪的詩詞則是『我手寫我心』,其委婉曲折處頗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他並舉陳寅恪和錢鍾書二人的詩來佐證。
至於汪「投敵」的心路歷程,余教授也列舉大量最新史料,剖析汪的曲折心態,認為汪當時判斷中國國力遠遠落後,全面戰爭只會導致亡國的結局,因此汪力主盡早媾和,汪的這種心態與歷史學家陳寅恪當年的主張也不謀而合。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內容簡介
台北聯經版多加5篇 (目次中黑體字)和索引,可是網頁竟然沿襲中國版的,真墮落。
紀念余英時先生,讀余英時《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
目次
*****
紀念余英時先生 (2021.8),余英時與報師恩:錢穆、楊聯陞;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讀《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深入發揚胡適之先生作品的余英時先生
余英時先生過世的消息才過約半個月,各地紀念他的文章,即可編成一本感人的厚文集。編輯人選很多,我希望余英時先生的朋友們能出力。
在這"胡適之先生的世界" blog,我們可以說,余英時先生是少數可以並力行深入發揚胡適之先生作品的學者,葛兆光先生也許也是這類學人。
現在一時未能深入討論余英時先生如深入發揚胡適之先生作品。尤其中文出版品多不作索引,增加討論的困難,但是也不是做不到的。以後,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
紀念余英時先生 (2021.8),余英時與報師恩:錢穆、楊聯陞;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讀《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
報師恩:錢穆的網路:《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回香港任教.......劉振強 (台灣三民書局,2020)
報師恩:楊聯陞的網路:胡適之先生的發揚光大 (許多書之長篇序言、史學的深入),《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1998)......
以文會友及論文激盪 (書評、學生論文);深思當代中西史學、學術網路、中國古代思想史、西方名著 (Max Weber的.....)的"消化".....
鳥瞰《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版;編者何俊, 2008)的優點:索引等、缺點:缺余英時的"另一個世界"、;
2. 讀"五四運動: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等--向余英時先生生致敬 比較周策縱的"以五四超越五四";余先生未將周作人等納入五四健將,很奇怪......)
余先生的溫和(自由時報專欄)
王丹
算起來,從第一次見余英時余先生到今天,也有二十三年了。這二十多年中,去余先生的那個林中居所也記不清多少次了。似乎成了一個儀式,至少每年要到余先生那裡一次。看看他,也讓他看看我;聽他講一些事,也講一些事給他聽。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來,從沒有想過余先生會不在這件事。然而,這件事還是發生了。好在,他走得安詳,對追隨他的人來說,多少是一個安慰。
有人問我對余先生有什麼印象,我心中跳出的第一個詞就是:溫和。是的,余先生是個令人感到溫和的人。他的溫和表現在很多方面。
例如他的待人接物。余先生是有大學問的人,但他的謙遜也是眾所周知的,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當代學界泰斗的氣派和架勢;當然,也許沒有氣派和架勢,才稱得上學界泰斗。跟余先生聊天,他總是那麼溫和地笑著看著你,溫和地發表一些評論和看法。他不是沒有好惡,但對他不喜歡的人,點到為止;對他喜歡的人,則是讚不絕口。我印象中,從沒有見到余先生拍案而起,即使說到他討厭的中共,他也是面帶笑容,笑容中有鄙夷。余太太把余府的客廳布置得非常溫馨,鬆軟的沙發讓人放鬆,又面對如此溫和的一位老人,每次我坐在那裡,都感到淡淡的溫暖。這種溫暖,是余先生為人的氣質;這種氣質,散發著濃郁的書香。
例如他的有求必應。了解余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會說「不」的人,他最令外界所知的,就是他一生不知道給多少人寫過序,而且都是很認真地寫。其實有些人他並不是很熟,但是人家找到他,他就會答應。說起來,幸虧還有余太太幫他擋一擋。正因為如此,我從來沒有請他給我寫過什麼。他太忙了,我還是給他省省時間吧。在我看,他的有求必應,當然不是因為他是老好人,我想,余先生是希望能夠鼓勵到更多的人,是希望以有求必應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在追求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這樣的心意,春風一般溫煦,我相信很多得到他的幫助的人一生都會記得。
民國以來,有兩種知識分子;一種是魯迅型的,看問題深刻是不用說的,但戾氣太重,多少有些刻薄;一種是胡適型的,同樣有深刻的見解,但有一種溫和的人格和氣質,不會動輒惡言相向。余先生繼承了胡適的風格,那也是我對民國時代知識分子最嚮往的風格,這種風格如今已經很罕見了。而今看華人世界的知識分子,學問並沒有精進到哪裡去,至少與余先生沒辦法比,但溫潤的氣質很少見到了,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脾氣,百轉千折的心思。
余先生的溫和,最終表現在了他的後事的處理上。他仙逝後,家人十分低調,在安葬了余先生之後才告知外界,顯然並不想驚動大家。他走後,一些故交晚輩當然想辦一些紀念活動,余太太表達了反對的意思。我猜,余太太的態度,也是余先生的意思,他一定早就交代過余太太,一旦他走了,不要大張旗鼓:人走了,就淡淡地走。外界對余先生家人的低調非常不解,但我並不意外,對於死亡和身後的榮光,余先生一定也是用溫和的心態來面對的。正因為如此,我和蘇曉康,康正果,胡平,陳奎德,張伯笠等一眾平時與余先生走得比較近的人商量的結果,就是尊重余先生的心願,不去普林斯頓拜祭,不大張旗鼓,不打擾他的長眠。用溫和的方式悼念他,應當是我們對他最大的尊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