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談聖經翻譯】
胡適是個無神論者,但他也是當時中國第二大的《聖經》收藏家。1937年3月17日在北平美華聖經會大樓舉行《聖經》展覽會,展出不同語言、方言、年代、版本的《聖經》,並由胡適演講「《聖經》與文學之關係」。胡適當天的演講從《聖經》翻譯出發,除略述《聖經》翻譯源流之外,更提出了對未來《聖經》翻譯的展望。
1937年3月18日《華北日報》對此事有詳細的報導(因為報導版面過長,所以附圖版面有經過調整):
由利瑪竇迄今三百年來,《聖經》展覽此尚為第一次,允足稱貴,蓋僅就收藏興趣一點言之,對此「天下奇書」之搜羅展覽,已足令人心快。惟「聖經與文學」一題,周作人先生曾於十四年前《小說日報》上著論發揮,既詳且盡,可以參看。今日祇略言其宗教經典之繙譯,對於中國之文學影響及本人對於《聖經》之數點希望而已。
在我國歷史上大規模之從事繙譯外國文字,約有二次:二次且皆為受宗教信仰之啟發。一為第一至第十世紀之九百年來繙譯佛家書籍之努力,成書二千種,現仍為人諷誦者尚有《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等二十餘種。其影響於中國文學者則(一)介紹國人創作上之新材料,新形式。(二)引起創作家之想像力,擴大文學描寫之範圍。此皆中國文學篇所缺乏者。第二次則為近世紀來之西洋書籍之大批繙譯,而此中最足稱述者為「《聖經》」之繙譯。其故亦有二。(一)因繙譯《聖經》者之具有宗教的虔誠嚴肅態度,忠實於繙譯,及《聖經》本身之優美故譯本成為一種「直譯的模範作品」(Model literal translation)簡明可愛,由以官話譯本中「〈福音〉」(Gospels)及「〈舊約〉」(Old Testment)中〈詩篇〉等部,堪稱為優美之文學作品,影響於中國創作家及譯著家者甚多。(二)則為中文聖經之於中國方言方面的供献。中國方言甚多,初無有文字之形式記載,有方言《聖經》之譒譯後,乃給中國多種方言以文學上之價值,對於研究語言學、語音學、民俗學上,有莫大之裨益。
三點希望:
惟中文之譒譯聖經,尚有為能如吾人希望之極者,簡言之有三,亦即余對《聖經》譒譯之希望:(一)譯語尚未能完全近代化。蓋近年中國語言,變化甚速,而《聖經》譯語尚多守舊者,故仍須繼續新譯,以合時代。(二)宗教的守舊拘謹精神,致《聖經》尚未採用新式標點、排列、形式,以更發揮其文學的趣味。─Moulton之「《近代讀本的聖經》」則清新可喜─如〈雜歌〉、〈詩篇〉、〈箴言〉、〈約伯記〉,皆最美之文學,而未能以新形式體裁表達之。(三)將《聖經》作為文學看,注重「科學的《聖經》學」,提倡收藏、批評、校刊、訓詁,諸工作,並編著用作參考之辭典類書,以備閱者之方便檢閱。果能如此,則影響中國文學喚起更多讀者,必更廣大也云云。
胡適晚年,天主教的人送他"思高聖經",這已是他的聖經藏書的最後一本?
羅馬書/Roman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格林多前書/1 Corinthian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格林多後書/2 Corinthian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迦拉達書/ ...
Wikipedia
路加福音/Luke: 1
瑪竇福音/Matthew: 1
若望福音/John: 1
馬爾谷福音/Mark: 1
「思高聖經譯釋本」是由天主教方濟會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3]於1945年在北京所創立的思高聖經學會翻譯和注釋。會址在北京(北平)輔仁大學附屬名叫西煤廠的宿舍內,後來「遷至李廣橋18號的方濟堂(近紫禁城),再遷往小石橋區,輾轉再遷回位於李廣橋的方濟堂。」[4])。1948年遷往香港繼續翻譯和注釋工作。用了九年時間(1945-53年)譯釋舊約共八冊,1954年,聖地和香港的聖經學會誼結金蘭,雷神父帶領學會的眾兄弟,在聖地的耶路撒冷方濟聖經學院繼續深造和實地考察。雷神父也在聖地學院講避靜,講授《若望福音》。1955年,會士們返回香港,著手把希臘文的《新約》譯成中文。其間用了六年時間(1955-60年)譯釋新約共三冊,新舊約全書共十一冊。
1961年學會開展出版聖經合訂本的計劃,整個工作歷時八年,終於在1968年12月25日正式完成,並出版了《思高聖經合訂本》,其中不單是修改譯文及刪減批註,更可說是將整部聖經重譯了一次。這是第一部譯自原文的公教聖經全譯本。香港的思高聖經學會會址在香港渣甸軒德蓀道6號,別無在其他地方設有分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