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常任俠全集》

 十幾年前台北某書店售 《常任俠全集》,價頗廉,卻沒買,有點後悔。


寫傳記有時不僅要參考文獻資料,有時更要借重大量地訪問。當年我在寫常任俠和汪綏英的戀情時就用此法才完成,際此情人節時,不妨一說。
十多年前我讀了常任俠日記《戰雲紀事》*,其中最動人的莫過於他與蒙古族少女汪綏英的戀情,那湛藍的眼睛,令人終生難忘。而可惜地這段戀情後來為女方母親所拆散,兩人大江大海,終其一生沒有任何音訊。......~~TingShan Tsai

*秀威有再/台版....常任俠日記集──春城紀事(1949-1953),語言:中文/繁體,ISBN:9789863262114,頁數:764

《中國舞蹈史話》常任俠著|明文書局|民74年初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常任俠(1904年-1996年),原名家選,字季青,男,安徽潁上人,中國詩人、東方藝術史與藝術考古學家。[1]

生平[編輯]

幼讀私塾。1922年秋,考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1928年入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1935年春赴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進修,1936年底回國。

1938年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第六處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任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協助藝術考古研究員。

1945年底赴印度任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教授,1949年3月歸國。

主要著作[編輯]

《民俗藝術考古論集》,《中國古典藝術》,《東方藝術叢談》、《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藝術》、《常任俠藝術考古論 文選集》等,另有合作譯著《東方的文明》、《日本繪畫史》、《中國服飾史研究》等。












常任俠




已收錄 34 篇著作,其中有0 篇全文 (尚未授權本館)



著者本人提供授權著者本人提供書目校正著者資訊 2012.03.05 建檔


序號:

48535

別名:

Chang, Ren-xia

分類:



網站:


全文 題名 作者 出處 出版日期

中印文化的交流 常任俠 (著)=Chang, Ren-xia (au.) 新建設 1951.03

中國佛教美術的來源及其概況 常任俠 法音 1982.01

日本畫聖雪舟在中國的旅行 常任俠 弘化月刊 1956.07

加城植物園見紅蓮華 常任俠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甘肅麥積山石窟藝術 常任俠;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麥積山石窟研究論文集 2003

甘肅麥積山石窟藝術 常任俠;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麥積山石窟研究論文集 2006.08

由重慶飛加城 常任俠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印度阿旃陀石窟藝術一五零零年紀念 常任俠 現代佛學 1955.11

印度國際大學常教授來書 常任俠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地獄的說教者 常任俠 海潮音=Hai Ch'ao Yin Monthly

西域繪畫所見服裝的研究 原田淑人; 常任俠 美術研究=Art Research 1958.04

佛教與中國雕刻 常任俠 佛教與中國文化 1987.10

佛教與中國雕刻 常任俠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1978.04

佛教與中國繪畫 常任俠 現代佛學 1958.10

佛教與中國繪畫 常任俠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1978.04

佛教與中國繪畫 常任俠 佛教與中國文化 1987.10

佛經文學故事選 郭淑芬; 常任俠 1987

佛經文學故事選 常任俠 (選註)=Chang, Ren-xia 1987

拉薩「唐蕃會盟碑」的盟文與建築 常任俠 現代佛學 1959.11

拉薩唐蕃會盟碑的盟文與建築 常任俠 漢藏佛教關係研究 1980.10

唐鑒真和尚與日本藝術 常任俠 鑒真研究論文集 1980.03

彩塑的天堂:麥積山石窟藝術初探 常任俠; 常法偉 歷史月刊=Historical Monthly 1989.01.01

從中國典籍看印度阿育王時期的藝術=Asokan Art as Seen from Chinese Sources 常任俠; 羅照輝 南亞研究=South Asian Studies 1984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 -- 佛教藝術論集 張曼濤; 中觀; 常景宗; 常任俠; 袁德星; 陳清香 1978.02

麥積山石窟藝術 常任俠 新觀察 1953.12

麥積山的佛教藝術 常任俠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 -- 佛教藝術論集 1978.02

麥積山的佛教藝術 常任俠 現代佛學 1957.02

麥積山的佛教藝術=The Buddhist Art on Maiji Mountain 常任俠 (著)=Chang, Ren-xia (au.)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2009.11.01

雲岡石刻藝術 常任俠 現代佛學 1958.02

雲岡石刻藝術 常任俠 雲岡百年論文選集 2005

雲岡石刻藝術 常任俠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 佛教藝術論集 1978.02.01

雲崗石刻藝術 常任俠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 -- 佛教藝術論集 1978.02

談印度藝術 常任俠 覺訊月刊 1954.08

鑒真的東渡 常任俠 旅遊=Tourism 1979.09


****華人百科
https://www.itsfun.com.tw/%E5%B8%B8%E4%BB%BB%E4%BF%A0/wiki-909135-743205


主要經歷

常任俠家學淵源,幼習古詩文辭。1922年入南京美專,1927年加入北伐學生軍。1928年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研究古典文學及印度、日本文學,193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35年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院,研究東方藝術史和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曾在上野帝國學士院作漢學報告,1936年底返國,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1938年春,到武漢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三廳郭沫若麾下從事抗日文化宣傳工作,並應茅盾、廖沫沙之邀,為《抗戰日報》編副刊。1938年底隨三廳轉移重慶,任中英庚款董事會藝術考古員,兼任四川省立教育學院教授。1942年轉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編輯《學術雜志》。1943年轉任昆明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簡稱"國立東方語專",三遷校址,由昆明而重慶,由重慶而南京,最後並入北大東方學系)教授。1945年應印度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1949年應周恩來總理電召返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特級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佛學院(1956年創辦)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五十年代,多次受國務院委派,出訪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國家,完成文化外交使命。

主要作品

常任俠一生治學嚴謹,著作等身,著譯文筆氣勢耗宕,詞採華茂。著作有新體詩:《毋亡草》、《收獲期》、《蒙古調》、《中國現代詩選》。他創作古體詩詞1500餘首,編為《紅百合詩集》;《祝梁怨》《田橫島》《鼓盆歌》《媽勒傳》等南北曲集。藝術史研究著作有《亞細亞之黎明》《民俗藝術考古論集》《西域樂舞百戲東漸史略》《中國古典藝術》《中印藝術因緣》《漢畫藝術研究》《漢代繪畫選集》《阿旃陀石窟藝術》《東方藝術叢談》《佛經文學故事選》《中國舞蹈史話》《常任俠藝術考古論文集》《海上絲綢之路與文化交流》《印度與東南亞美術發展史》《中國美術史講義》《美學與中國美術史》(與朱光潛、黃葯眠合著)、《石刻畫與磚刻畫》《中國美術全集第十八卷》等。譯述有《印度的文明》《中國的文明》《近東與近東的文明》《日本繪畫史》《中國服裝史研究》等,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常任俠常任俠

人物評價

常任俠一生追求光明,反對腐朽,意志剛強,不畏艱難。他愛黨愛國,矢志不渝,文革中身受迫害,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保護,粉碎"四人幫"後,終于實現了多年的入黨夙願。他衷心擁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他一生心胸寬廣,潛心治學,終生以"勤能補拙、儉可養廉"為座右銘,光明正直,筆耕不輟,獎掖後學,不遺餘力。在病榻上,他還不時地為滿足來訪者的懇求而題詞賦詩。"願身作繭永抽絲"是他于1991年3月5日在中日友好醫院寫下的詩句,也是他崇高精神境界的真實寫照。他的名字被《美國名人錄》、《遠東及澳洲名人錄》、英國《國際名人錄》、日本《日本現代美術家名人錄》收錄。

常任俠常任俠

生平年表

1904年1月31日生于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黃橋鎮新廟村。

1922年入南京美術專門學校學習。

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學文學院,學習古典文學與宗教、民俗藝術史。

1935年赴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研究東方藝術史。翌年回國。後從事抗日宣傳工作。

1936年底返國,在中央大學任教。

1939-1941年,曾與郭沫若衛聚賢、金靜庵、胡小石馬衡等共同主持了重慶江北漢墓群的考古發掘;並在宗白華商承祚、梁思成等組織的中國藝術史學會中,常任俠任常務理事。

1942年任國立藝專國文教授。

40年代中期赴印度聖蒂尼克坦國際大學講學,研究印度佛教藝術史。

1949年應周恩來電召回國。

五十年代初期,常任俠向中央美術學院捐贈若幹線裝珍本圖書,為豐富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的典藏,貢獻巨大心力。

1953年7月參加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組織的甘肅麥積山石窟考察團。

1956年12月至1957年2月,常任俠受國務院委派,赴印度新德裏,擔任國際佛教藝術展覽中國部顧問。並曾擔任印度國際大學任中國文化史教授、加爾各答華僑中學任教務主任、國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學術委員,瑞典音樂考古學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北京大學、北京師大、中國佛學院兼職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