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胡適和蔣碩傑(張書克);劉大中、蔣碩傑 美元臺幣匯率/ 北大陳振漢和趙廉澄教授:


 1950.9.9 蔣碩傑寄給ˋ胡適兩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給他的信:胡適日記全集:

主要是搞政治運動
所以陳振漢說國內大學水準反低落.
趙廉澄: 輕視個人研究 無學術自由開會太多....凡此種種將使學術水準日漸降低....有如井蛙頗為悶損.....

  9月9日,胡适在美国纽约又收到蒋硕杰(前北大经济系教授)寄来的陈振汉、赵廉澄(赵迺抟,原北大经济系教授、主任)给蒋硕杰的两封信,在赵迺抟的这封信中说:“枚荪先生自去年三月初摆脱院务,弟亦于七月间辞去系务”。

陈振汉_百度百科 - 核心用户

123.125.115.53/view/307364.htm轉為繁體網頁
Jan 19, 2008 - 陈振汉(1912.7.3-2008.1.19),浙江诸暨人;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国第一批中国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解放 ...




1958年初 匯率一美元兌80臺幣

1958 823砲戰後匯率一美元兌100臺幣
 (根據胡適1959.2.1日等的日記.....)


1976.8.2 中央日報 蔣碩傑 "海天仙侶---追憶劉大中伉儷" 談起胡適在1948.10 下旬一直積極推薦劉大中、蔣碩傑給揆 希望處理金元券失敗之善後  可惜翁很消極.......
年譜長編2052-55

1962年2月 15日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者 劉大中院士回國到中研院
當時胡適忙   他跟胡頌平說
 "老成人不多了 胡先生一個人的健康關係太大了"

胡先生介紹他來辭行的前康乃爾大學 梅耶爾 (此名在年譜長編索引寫錯 英文姓名待查)
會後向頌平說劉大中 楊聯陞 李方桂夫人等都是戲迷




劉大中(1914年-1975年),江蘇武進人,經濟學家。曾推動台灣賦稅改革,使經濟蓬勃發展。
生於北平,交通大學唐山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畢業。1940年獲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任教於清華大學。1948年赴美。1954年應邀返台。1958年任教於康乃爾大學。1960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68年擔任中華民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賦稅改革
1970年獲頒二等大綬景星勳章,隨後赴美任職康乃爾大學經濟系系主任。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再度返台,提出「發行國庫券,創立貨幣市場」之政策,1974年8月與刑慕寰費景漢蔣碩傑等力倡實施浮動匯率制度,並建議稱之為「機動匯率制度」。1975年罹患腸癌,攜妻戢亞昭康乃爾大學,與妻雙雙仰藥自盡。之後,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編有《劉大中院士經濟論文集》。

[编辑] 外部連結


*****





  • 胡適和蔣碩傑

    時間:2010-03-05來源:作者:張書克我要評論( 0 ) 字號:T | T
  • 有好事者對世界知名的華人經濟學家做了一個排名,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劉大中、蔣碩傑、鄒至莊、張五常、黃有光、楊小凱。其他五位我們不去說,這裡單說蔣碩傑。蔣碩傑(1918~1993),湖北應城人,辛亥革命元老蔣作賓之子。早年從日本慶應大學預科畢業,後在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取得哲學博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導師為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作為哈耶克的學生,蔣碩傑一貫反對通貨膨脹、反對各種經濟管制、反對人為干預市場。
    1948年10月,國民政府的金元券政策失敗以後,時在北大任教的蔣碩傑在《新路》周刊上寫了一篇《討論金元券的善後》的文章,被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看到了,他非常欣賞和讚許。見到蔣碩傑時,胡適嘆息著說,當時任行政院長的翁文灝對經濟學實在太外行了,所以鬧出這麼大的紕漏來。過了不久,胡適就給蔣碩傑打電話,說要帶他去看看翁文灝。當時蔣介石去東北督查錦州、葫蘆島的戰事,在​​北平做短暫停留,翁文灝隨行。同時胡適還約了清華大學的劉大中。
    這次見面,蔣碩杰和劉大中對翁文灝的印像都不好,因為翁的精神很頹喪。胡適推薦蔣、劉二人到南京幫助翁恢復經濟,但翁對他的建議一概漫不經心,似乎心如死灰。過了一兩天,劉大中和蔣碩傑同時收到了蔣介石的請柬,蔣在後園恩寺行邸設宴招待北平教育界的領袖們。蔣碩傑說:“那晚席間,胡先生就直接向蔣總統陳述經濟問題對民心向背的重要,即席推薦吳景超(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劉大中和我三人隨翁先生回南京去研討穩定金圓券的方案。總統立表採納,就轉身問翁先生意見如何。翁先生自然也表贊同。”蔣介石馬上命令侍從人員將此消息透露給新聞記者,第二天各報紙頭條都報導了這一消息。
    胡適對現代經濟學並沒有做過深入研究,但他是一個有世界眼光和歷史眼光的思想家,他非常敏銳地看出了世界的大勢,也欣賞劉大中和蔣碩傑的經濟學才華。
    但最終,蔣碩傑等三人都沒有去南京。因為當時蔣碩傑感覺翁文灝態度消極,“並沒有意思接受我們做顧問。”蔣碩傑後來說,胡適要吳景超陪劉大中和他同去南京,是因為他們兩人當時都很年輕(蔣30歲,劉34歲),閱歷不多,在南京這麼複雜的環境中,恐怕會暈頭轉向,所以要一位年事較長、有政治經驗的人做嚮導。吳景超抗戰期間曾在翁文灝手下做過經濟部的參事,對翁比較了解,說其很難服侍,此時去南京一定毫無用處。吳景超說服了劉大中。蔣碩杰和胡適商量後,也決定不去了。
    在這件事情上,“在其位”的翁文灝極端不負責任,而“不在其位”的胡適卻極為積極,企圖挽回經濟頹勢,二人形成了鮮明對比。胡翁二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上世紀30年代,翁文灝剛從政時,胡適對他評價很高,“如此天才,如此修養,豈但是一國之瑰寶,真是人世所希有。”但到了1948年,胡適對翁文灝的評價明顯降低了。蔣碩傑沒能去南京,其癥結正在行政院長翁文灝身上,胡適不會不清楚。
    後來胡適見到陶希聖時,請陶轉告蔣介石一句話:翁不能做行政院長!陶聞之大驚,胡適說:“蔣先生謬採虛聲,用翁詠霓(翁文灝字詠霓)組閣。翁詠霓自在長沙撞車以後,思想不能集中。同時,他患得患失,不知進退,他對朋友嘻嘻嘻的一笑,沒有誠意,而對部下,則刻薄專斷,他不能做行政院長。”在批評翁文灝不能勝任閣揆的同時,等於也在批評蔣介石用人不當。陶希聖把胡適的話轉述給蔣介石後,蔣沒有生氣,他顯然認可了胡對他和翁的批評。蔣介石對陶希聖這樣說道:“你現在就去北平,請胡先生出來擔任行政院長,所有政務委員與各部首長名單,都由他來開,我不干涉。”但胡適不願意出任行政院長。他放不下他的學術,放不下他的北大,更放不下他的身段。
    英國學者藹理斯在其《感想錄》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一隻運兵船在地中海中了魚雷,雖然離岸不遠卻立刻沉沒了。一個看護婦還在甲板上,她動手脫去衣服,對旁邊的人們說道,大哥們不要見怪,我須得去救小子們的命。她在水里游來游去,救起了好些的人。這個女人是屬於我們的世界的。”
    有時我會突發奇想:如果胡適能夠放下身段,不怕“大哥們的見怪”,勇敢脫光衣服跳下水去,去競選總統或者出任閣揆,憑他對自由主義的理解、對無為政治的堅持、對領導藝術的穎悟,蔣碩傑這些信奉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會發揮出他們應有的作用,1948年的經濟形勢也許不會那麼糟糕。只是,歷史只發生一次。按照米蘭·昆德拉的說法: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因為歷史只發生一次,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