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乘楯歸來》圖;刀楯、勾欄(欄楯). Now is your chance to tell me to return with my shield or on it.


She sighed with relief and irritation. Why did he joke at this time of all times? Rhett in the army! After all he'd said about stupid fools who were enticed into losing their lives by a roll of drums and brave words from orators--fools who killed themselves that wise men might make money!

"Oh, I could choke you for scaring me so! Let's get on."

"I'm not joking, my dear. And I am hurt, Scarlett, that you do not take my gallant sacrifice with better spirit. Where is your patriotism, your love for Our Glorious Cause? Now is your chance to tell me to return with my shield or on it. But, talk fast, for I want time to make a brave speech before departing for the wars."

~ Gone With the Wind


 斯巴達之魂 :魯迅 乘楯歸來圖:胡適

YLib 遠流博識網- 胡適留學日記(二)

www.ylib.com/Search/Showbook.asp?BookNo=C1035 - 頁庫存檔

2011年1月1日 – 美國駐希臘公使義憤棄官. 錄《舊約》「以斯拉」一節. 


威爾遜與羅斯福演說之大旨.
 威爾遜.
 「哀希臘歌」譯稿
乘楯歸來圖.  卷五、一一
(The Home Coming, From The Sun (New York))此時事畫真神來之筆。無錢所選 (卷五、四)乃遺之.......。此途當名之曰《乘楯歸來》。海濱老人,美國也 (...老人名Uncle Sam,隱U.S.兩字也),手捧花圈,遙望海中載尸之歸舟,老人垂首,哀戚之容,淒然動人。{註}花圈飄戴上所書"Greater love hath no man",見新約約翰福音》15:13,全文"

John 15:13 KJV - 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 


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 that a man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
思高本: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記與趣(interest). 
利用光陰 ...

hc的猜
:在古希臘時的軍人,刀盾等都是自備的,屬於自己的財產---所以"乘楯歸來"的意義多一層,即其人其財歸故鄉。也常有盾是金屬製的,用楯字可能不恰當。


乘楯歸來圖.  卷五、一一
(The Home Coming, From The Sun (New York))此時事畫真神來之筆。無錢所選 (卷五、四)乃遺之.......。此途當名之曰《乘楯歸來》。海濱老人,美國也 (...老人名Uncle Sam,隱U.S.兩字也),手捧花圈,遙望海中載尸之歸舟,老人垂首,哀戚之容,淒然動人。{註}花圈飄戴上所書"Greater love hath no man",見新約約翰福音》15:13,全文"

John 15:13 KJV - 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 


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 that a man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
思高本: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記與趣(interest). 

利用光陰 ...

hc的猜
:在古希臘時的軍人,刀盾等都是自備的,屬於自己的財產---所以"乘楯歸來"的意義多一層,即其人其財歸故鄉。也常有盾是金屬製的,用楯字可能不恰當。

第17節:第三章在大海彼岸(5),在歷史找尋“靈魂共振”:魯迅傳,劉再復 ...tw.hjwzw.com/Book/Read/11449,2526384 - 頁庫存檔

2010年11月27日 – 她們激勵男子勇赴沙場,往往不顧危險地送丈夫、兒子到激戰的前沿,然后祝福說:"愿汝攜楯而歸來,不然,則乘楯而歸來"。

斯巴達人的尚武愛國精神實在是動人心弦,特別是那些斯巴達的婦女,她們愛國的凜然之氣真是氣沖霄漢。她們激勵男子勇赴沙場,往往不顧危險地送丈夫、 兒子到激戰的前沿,然后祝福說:"愿汝攜楯而歸來,不然,則乘楯而歸來"。

有一個普通的母親,生了八個兒子,在斯巴達與蔑士尼亞的戰爭中,全部壯烈殉難。 戰爭結束后,斯巴達為死難的將士奏樂招魂。在招魂時,這位母親不僅不流一滴眼淚,而且高聲地、自豪地祝愿祖國說:"斯巴達乎,斯巴達乎,吾以愛汝之故,故生彼八人也。"(參見梁啟超《斯巴達小志)祖國呵,祖國呵,正因為愛你,我才生出了八個孩子呵!這種對祖國的偉大之愛,為祖國獻身的神聖精神,正是感動天 下的"斯巴達之魂",魯迅所鼓動的正是這種偉大的靈魂。

《斯巴達之魂所描寫的,正是留尼達士王(魯迅譯為"黎河尼陀")率領三百名斯巴達將士和七千希臘盟軍,與波斯王率領的數萬波斯侵略軍決戰于 溫泉門的壯烈景象。斯巴達軍在我寡敵眾的形勢下,大無畏,大無敵,"臨敵而笑,結怒欲沖冠之長髮,以示一瞑不視之決志",而留尼達士王更是抱著"王不死則 國亡"的為國戰死的決心,和全軍將士以待強敵,以待戰死。戰爭開始后,征塵滿天,兵氣蕭森,波斯軍以潮鳴電掣之勢發動進攻,而斯巴達軍扼守險要,奮勇殺 敵。留尼達士王身先士卒,策馬露刃,在動地的金鼓聲中與敵軍展開廝殺。頓時,"吶喊格擊,鮮血倒流,如鳴潮飛沫,奔騰噴薄于荒磯"。波斯軍"無數死于刃, 無數落于海,無數蹂躪于后援",遍野橫尸。然而,最后斯巴達軍終于寡不敵眾,刃碎鏃盡,國王戰死,全軍覆沒。魯迅對此高聲禮贊:"巍巍乎溫泉門之峽,地球 不滅,則終存此斯巴達之魂。"



2.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ㄕㄨㄣˇ
漢語拼音 sh 注音二式 shu

欄杆的橫木,泛指欄杆。宋˙黃銖˙江神子˙秋風嫋嫋夕陽紅詞:「獨上高樓三百尺,憑玉,睇層空。」
Ken Su:
勾欄,跟欄楯意思一樣。又寫成「鉤欄」。
不分別的話,「勾欄」就是「欄杆、闌干」,
細分的話,欄干」(最上面是一條橫桿,其下都是直立的小木棍)勾欄」則是橫直交叉。直的是「欄」,橫的是「楯、」。
上圖是欄杆、闌干,下圖為勾欄。
一般正常人家不會把欄杆作太多雕飾,只有妓院有勾欄,所以稱之為「勾欄、勾闌」。
西元398年的翻譯:《中阿含經》卷14〈王相應品 1〉:「彼池周匝有四寶鉤欄金、銀、琉璃及水精,金欄銀鉤,銀欄金鉤,琉璃欄水精鉤,水精欄琉璃鉤。」(CBETA, T01, no. 26, p. 515, c10-12)



古代用來抵禦敵人兵刃及保護自己的兵器。通「盾」。宋書˙卷五十一˙長沙王道憐傳:「有質幹,善於用短。」

這是西元398年的翻譯:
《中阿含經》卷25〈因品 4〉:「或執刀楯入在軍陣,或以象鬪,或馬、或車,或以步軍,或以男女鬪,彼當鬪時,或死、或怖,受極重苦。摩訶男!是謂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
「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著鎧被袍,持矟弓箭,或執刀楯往奪他國,攻城破塢,共相格戰,打鼓吹角,高聲喚呼,....
「摩訶男!復次,眾生因欲緣欲,以欲為本故,著鎧被袍,持矟弓箭,或執刀楯入村、入邑、入國、入城,穿牆發藏,劫奪財物,斷截王路,或至他巷,壞村、害邑、滅國、破城。」(CBETA, T01, no. 26, p. 586, c23-p. 587, a9)
《中阿含經》卷52〈大品 2〉:「彼於爾時忍刃、楯、[*]矟、鉾、戟、斧、鉞、喚呼高聲,若嘯吹螺、擊鼓」(CBETA, T01, no. 26, p. 758, a13-15)
[*3-1]矟=銷【聖】*。
這是西元443年的翻譯:
《雜阿含經》卷38:「遙見央瞿利摩羅手執刀楯走向」(CBETA, T02, no. 99, p. 280, c24-25)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蔣渭水(1891~1931) 在《台灣民報》1924.11.2社論中提到全島有志之士,1916年集資要創設的"臺中一中",卻被政百般干涉.....弄成一不完全的官立學校;1926年7月11日刊登其開設的「文化書局」之廣告,內有胡適 (1891~1962)著作2本及主編的標點中國古典小說.....














蔣渭水(1891~1931) 於《台灣民報 社論》(1924.11.21)中,認為當時臺灣島內,除兩所基督教創立的中學之外,無值觀。1916年年全島有志之士,鳩集資金二十餘萬要創設的"臺中一中",卻被政百般干涉.....弄成一不完全的官立學校。








1926年7月11日 蔣渭水 在《台灣民報》刊登其開設的「文化書局」(1926~33)之廣告,內有胡適著作2本及主編的標點中國古典小說.....
還可了解當時中國書市及台灣書價及交易制度。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1990;蔡元培研究集 1999;朋友的獻壽原函 1935.9.7


蔡元培生日1月11日,朋友的獻壽原函為9月 1935.9.7,有點想不通?



蔡元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 › wiki ›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25岁成进士,被点翰林院庶吉士。近代革命 ...

張元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 › wiki › 張元濟

張元濟(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中国出版家,字筱斋,號菊生,浙江嘉兴海鹽人,為宋朝張九成的裔孫。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參考; 4 外部链接. 生平[编辑]. 出生於名門望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 ...



張元濟 ... - Hu Shih 胡適之先生的世界The World of Dr. Hu Shih
hushihhc.blogspot.com › 2020/03



2020/03/19 - 張元濟(1867-1959),號菊生,原籍浙江海鹽。張元濟自言,是近世僅有先後見過光緒、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中國第一號人物者。做為戊戌政變的劫後餘生者,從事出版和教育,是其最大的志業。張元濟的先祖立 ...



胡適奉和張元濟《盜窟十詩》(1927.11.9) - Hu Shih 胡適之先生 ...
hushihhc.blogspot.com › 2016/12


2016/12/14 - 胡適奉和張元濟《盜窟十詩》(1927.11.9). 《胡適書信集》1934-1949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封底的浮印原信,以前都沒注意...... ".......1927年10月17日晚,商務印書館元老張元濟在上海家中突遭綁匪劫持,隨即被掠至鄉下隱匿 ...




蔡元培張元濟往來書札   南港: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編印,1990














蔡元培研究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胡適簡歷、年譜

*****http://dcc.ndhu.edu.tw/poemroad/hu-shr
 Copyright © 版權所有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 數位文化中心 

胡適紀念館本表參考胡頌平編《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 ,民七十三,聯經)暨《胡適著譯繫年目錄與分類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等資料編成。




一八九一年 一歲
十二月十七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一八九二年 二歲
二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一八九三年 三歲
二月 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一八九四年 四歲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一八九五年 五歲
二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熟讀書。
八月 胡傳病死於廈門。

一八九六年 六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七年 七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八年 八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九年 九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接觸中國古典小說。

一九00年 十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一年 十一歲
在家塾讀書。《資治通鑒》中引述范縝《神滅論》片斷,對其影響極深。

一九0二年 十二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三年 十三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學「反切」。

一九0四年 十四歲
一月 與江冬秀訂婚。
二月 從三兄洪駓到上海,進梅溪學堂。
是年 讀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鄒容的《革命軍》。

一九0五年 十五歲
春 改進澄衷學堂,在那裏讀了嚴復譯的《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等書。

一九0六年 十六歲
暑間 考取中國公學。
是年 加入「競業學會」,並在《競業旬報》上發表小說、詩歌與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歲
仍在中國公學讀書。
五月至七月 因腳病回績溪療養。

一九0八年 十八歲
七月 主編《競業旬報》。
九月 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一九0九年 十九歲
十月 新公學解散,因失學失業,在上海過放蕩生活。

一九一0年 二十歲
春  在華童公學教國文。
五月 同二哥紹之去北京溫習功課。
七月 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因用「胡適」的名字報考,此後就正式叫胡適。
八月 十六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
九月 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
七月 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歲
九月 轉入文學院,修哲學、經濟、文學。
十一月 發起組織「政治研究會」。
十二月 代表康乃爾大學大同會,到費城參加世界大同總會,被推為憲法部幹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
五月 被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歲
四月 被委為康乃爾大學學生學生會哲學群學部部長。
六月 十七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九月 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負責國內新聞。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歲
一月 九日,康乃爾世界學生會舉行十周年紀念祝典,以幹事長身分作「世界會之目的」的演說。
九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歲
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
自二月起,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楊杏佛等討論文革命問題,並作白話詩。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歲
一月  二十七日,在費城演講「美國如何能協助中國之發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
六月  起程返國,七月十日到達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學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微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是年  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面。是日,母馮順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為《新潮》雜誌顧問。
二月  參加《新教育》編輯部工作。又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五月  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來華講學。不久,與蔣夢麟去拜會孫中山,
談「知難行易」學說。
六月  接辦《每週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十月  十二日,參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等在中山公園為杜威六十歲
生日舉辦的祝壽活動。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講學。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務長(因馬寅初教務長患眼疾請假)。

〔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改稱《中國古代哲學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印單行。)

《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
(中古哲學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此本未續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雜誌上發表,後來收在黃暉的《論衡校釋》作為附錄之一。)

〔譯〕《短篇小說》第一集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一九年)

〔英著〕
”The Greatest Event in Life:A Farce in One Act, ”In: The Chinese Theater, by A. E. Zucker(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25). pp 119 -128. Note:Written in China in English in 1919. Lat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一九二Ο年 三十歲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
五月 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年底 與《新青年》脫離關係。

〔著〕《嘗試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刪,一九二二年的第四版增刪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歲
春   養病在家
七月  高夢旦邀其去上海暫住,擬請他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
未允,轉薦王雲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務外,去國語講習所講了八週「國語文學史」。

〔著〕《胡適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適文存》一、二、三集與《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曾由臺北遠東圖書公司重排印作《胡適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三年二月芔版。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經胡先生自己刪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為中教育改進社籌劃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賠款部部員。
三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南開大學講學,為時三週。
四月 二十五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五月 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報》第一期出版。
十四日,與蔡元培、王寵惠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
「好人政治」。
七月 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八月 出席「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屆年會。
九月 《努力周報》增刊--《讀書雜誌》出版。月底,出席國民政府教育
召開的學制會議,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赴濟南出席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著〕《章實齊先生年譜》
(姚名達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

〔英著〕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Shanghai, The Oriental Book Co., 1922), 10+187 pp.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歲
一月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魯案委員會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學講「哲學與人生」。
是月,又去南京東南大學講「書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歲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籌備《現代評論》。
八月  與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薦王國維為清華學校研究院院長。
十一月 五日,致書王正廷,對馮軍包圍清宮、逐去清帝,提出抗議。
十二月 十三日,《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著〕《胡適文存》 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參加段祺瑞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
三月  應聘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國會員。
五月  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兼財政委員會委員、索引委員會書記。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問,至政治大學及中國公學講中國哲學,
並與鄭振鐸、高夢旦同遊南京。
十一月 被推舉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書記。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歲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參加「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中國訪問團」,從上海
到漢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訪問。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經西伯利亞到英國,參加「中英庚款」全體委員
會議,中間去了一下法國。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輪船去美國。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國紐約、費城地遊歷並演講。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圖上船回國。
二十四日,到日本橫濱,暫住二十三天,遊歷了京都、奈良、
大阪等處。
五月底 回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六月 被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寫作與講學。
是年 復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
任新月書店董事會董事長及編輯委員會委員。

〔著〕《戴東原的哲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七年)

〔編〕《詞選》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歲
二月 受上海東吳大學及光華大學之聘,作哲學講座。
三月 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
四月 與高夢旦等同遊盧山。
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自兼文理學院院長。
五月 赴南京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著〕《白話文學史》上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著〕《盧山遊記》(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英著〕”Reform in Chinese Mourning Rites,” In:Antumn Leaves, by E. T.C. Werner (Shanghai, Kelly & Walsh, 1928), pp.69-95.
 ”Civiliaz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In:Whether Mankind, A Panorama of Modern Civilization, ed. by Charles A. Beard (New York, Longmans, 1928), pp.25-41. A revised text appears in The World's Best, ed. by Whit Burnett. (New York, Dial Press), pp.1066-1077.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歲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
一月 赴杭州出席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第三次常委會,辭去董事。
六月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在天津舉行第五次年會,復選其為董事。
九月 赴州參觀「西湖博覽會」。

〔著〕《人權論集》(與梁實秋等合著)(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歲
上半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四月  十日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鏟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
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七月  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六次年會,會上被聘為
編譯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  赴青島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學演講。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
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適文存》 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胡適文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前九章(油印本)
(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Ο年;臺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裡,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

〔編〕《神會和尚遺集》(校編)(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歲
一月 九日,赴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會。
會後回北平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四月 二十四日,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
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八月 應丁文江之邀,到秦島小住。
十一月 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
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是年 任太平洋學會在華會議的主席。

〔編〕《中國文學史選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書》(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

〔英著〕
"Confucianism," In:Encyclopaedia of the Sciences, Vol.4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31), pp.198-201.
"Kang Yu-Wei," In:IBID, Vol.8, p.537.
"Political Essays" (together with those by Lin Yutang), In:China's Own Critics (Peiping, China United Press, 1931), pp.11-73.
"What I Believe," In:Living philosophie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31), pp. 235-263.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in Chinese History," In:Symposium on Chinese Culture, ed. by Sophia H. Chen Zen (Shanghia, China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31), 31-58.
"Literary Renaissance," In:IBID, pp.150-164.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會。
五月  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七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十二月 去武漢大學講學,並與蔣介石先生第一次見面。
是年  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著〕《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講)(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英著〕
"Conflict of Cultures," In: China Christian Year-book, 1299, pp. 112-121.
Also in: Problems of the Pacific, 1931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2), pp. 471-477.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會第七次常會。
三月 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先生:「熱河危急……
非公即日飛來挽教,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
十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
十九日,又找何應欽、于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六月 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國。
七月 在芝加哥演講「中國文化的趨勢」。
是月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年會聘他為國立北平圖書館
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學會第五次大會,並到
加沙大學演講。
十月初 乘船回國。

〔著〕《四十自述》(第一冊)(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譯〕《短篇小說》 第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二月 赴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董事常會。
五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會第十次董事年會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銓會議。

〔英著〕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The Haskell lectures del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33) (Chicago, The Unvi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xi , 110 pp.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
九日,到廣州。
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遊覽。
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
四月 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七月初 到平綏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會。

〔著〕《胡適論學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後刪省為《胡適文存》
第四集,臺北,遠東,一九五三年)

〔著〕《南遊雜憶》(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 七日,到上海。
十四日,啟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
八月室十月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
十一月初 在舊金山啟程回國。




 1937.9.26-1946.6.5 留美國共8 年8月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 八日,離北平。
十一日,到盧山,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隨後參加盧山談話會。
二十八日,返南京。
三十一日,蔣介石先生邀其同張伯苓、梅貽琦等吃午飯。
八月 十三日,被聘為國民政府「國防參政會」參議員。
九月至十二月 去美國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見過羅斯福,並在舊金山
哥倫比亞電臺發表「中國在目的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

〔英著〕
"The Indianization of China:A Case Study in Cultual Borrowing," In: Independence, Convergence and Borrowing in Institutions, Thought and Ar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Harvard Tercentenary Publications), pp. 219-247.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歲
一月至五月 在美國及加拿大遊歷及演講。
六月 被選為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六月至七月 繼續在美國及君拿大遊歷及演講。
八月 轉遊法國、瑞士和普魯士。
九月 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
十月 三日,由歐返抵紐約。
五日,赴華盛頓就任。
三十一日,作「題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給陳光甫」的詩:
「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歲
仍任駐美大使。

〔著〕《藏暉室劄記》(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務重排出版,改稱《胡適留學日記》)
〔英著〕
"Living Philosophies Revised," In:I Believe, ed. by Clifton Fadima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39), pp. 357-378.

一九四Ο年 五十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三月 五日,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

〔英著〕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Instrumentalism," In:The Philosopher of the Common Man; Eassays in Honor of John Dewey to Celebrate his 80th Brithday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40), pp. 205-219. 有翻譯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In:Freedom:Its Meaning, ed. by Ruth Nanda Anshe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40), pp. 114-122. Also In:Cultural Approach to History, ed. by C. F. Ware for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0), ppl 243-251.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歲
仍任駐美大使。

〔英著〕
"Historical Foundations for a Democratic China,"In:Edmund J. James Lectures on Government:Second Serie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1), pp.53-64. Also in:Proccedings, Instilute of World Affairs :Problems of the Peace, Vol. 21, (Los Angeles, 1944-45), pp.54-63.
"Instrumentalism as a Political Concept" (a briefer vers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Instrumentalism"), In: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ed, by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Bicentennial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1941), pp.1-6.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至八月 仍任駐美大使。
九月 八日,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英著〕
"Factors Necessary for a Durable Peace in the Pacific Area:A Chinese View." In:A Basis for the peace to come, ed. by Francis J. McConnell and others (New York, Abindon-Cokesburg Press, 1942) (The Merrick McDowell Lectures), pp. 115-125.

一九四三1943 年 五十三歲
一月 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英著〕
"Force as An Instrument of Law and Government," In: Beyond Victory, ed. by Ruth Nanda Anshe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43), pp.174-189.

1943.5.25 序
In: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ed. by Arthur W. Hummel, Vo 1 (Washington, 1943)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歲
九月 應哈佛大學之聘,前往講學。

〔英著〕
"A Note on Ch'an Tsu-wang, Chao I-ch'ing and Tai Chen; A Study of Independent Convergence in Research as Illustrated in Their Works on the Shui-Ching Chu," In: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ed. by Arthur W. Hummel, Vo 2 (Washington, 1944), pp. 970-982.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歲
四月 二十五日,出任國民政府代表團表之一,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
制憲會議。
九月 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在回國前暫由傳斯年代職。
十一月 以國民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分,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
科學、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1937.9.26-1946.6.5 留美國共8 年8月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歲
六月 一日,由美國動身回國。
2月 康乃爾大學 Messenger 講座 (1944.11.29 日記,回絕之,無法決定再住2年半之束縛,經3個月考慮,回絕之;)
七月 五日,抵上海。經南京時稍作逗留。
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飛抵南京。
十五日,出席國民政府的「制憲國民大會」。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國民大會「憲草決議案」整理小組成員。

〔英著〕
"Chinese Thought," In:China, ed. by Harley F. MacNai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6), pp. 221-230.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歲
仍任北大校長
春 國民政府擬委他為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未接受,說:
「不入政府,則更能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編《申報‧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歲
仍任北大校長
三月 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選為第一屆的人文組院士。
四月 四日,當選「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九月 被選為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
十二月 十七日,蔣總統介石先生在官邸為其做生日。

〔著〕《胡適的時論》 一集(六藝書局,一九四八年)

〔英著〕
"Chang Po-ling:Educator," In:There is Another China (New York, King's Crown Press, 1948), pp. 4-14.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歲
一月 十四日,赴上海。聽到共產黨提出的「八項二十四款」和平條件,
指出「和比戰難」。
十五日,蔣總統介石先生聘他為總統府資政。
三月下旬 在臺灣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國。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國》創刊號在臺北出版,推其作「發行人」。

〔著〕《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
(北大五大周年紀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臺北,自由中國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適時論》一集的增改本)

〔著〕《齊白石年譜》
(與黎錦熙、鄧廣銘合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歲
三月初 到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幹事長。
五月 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學聘他擔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歲
仍任葛思德田方圖書館館長。
四月 二十日,出席美國哲學會議,講演「十年來中美關係急趨
惡化的原因」。
是年 在美國全國社會科學協會講演「共產主義在中國」。

〔編〕《臺灣紀錄兩種》
(與羅爾綱合校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一九五一年)(即胡鐵花先生
的遺著《臺灣日記》及《臺灣稟啟存稿》,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印作
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一種。)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歲
二月 聯合國文教組織聘其為「世界人類科學文化編輯委員會」委員。
夏 普林斯敦大學聘約期滿,仍任榮譽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 在臺灣作演說和講學。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歲
一月 十六日,與蔣總統介石先生作長談。
十七日,離臺經日本返美。

〔英著〕
"The Natureal Law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 Natural Law Instititute Proceeding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Vol. 5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53).

〔英著〕
"Ch'an (Ze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 In: Vision and A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Horace Mallen on His 70th Birthday, ed. by Sidner Ratner.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3), pp. 223-250.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歲
二月至三月 到臺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
向蔣介石先生、陳誠先生遞送總統、副總統當選證書。
四月 五日,離臺赴美。
七月 十六日,蔣總統介石先生聘他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英著〕 "Authority and Freedom in the Ancient Asiatic World," In:Man's Right to Knowledg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esented in Honor of the Two 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Columbia Uinversity, First Series:Tradition and Change (New York, H. Muschel, 1954), pp. 40-45.
"An Oriental Looks at the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Modern Education and Human Values, Vol. 5. (Pittsu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4) (Pitcairn-Crabbe Foundation Lectures), pp. 47-60.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歲
在美國各地講學。
三月中旬 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胡適先生六十五歲
論文集》,為他祝壽。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歲
九月 二十六日,以中國代表團代表身分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批評
中共的演說。
十一月 三日,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四日,蔣總統介石先生
正式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歲
四月 六日,離美。
八日,抵臺北。
十日,舉行中央研究院院長就職典禮。
五月 擬定「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的五年計劃的綱領草案」。
九月 五日,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二十九次年會。
一二月 二十二日,到總統府參加蔣總統介石先生的宣誓典禮。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月 一日,蔣總統介石先任命他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次東西方哲學會議,接受夏威夷大學
人文博學位。
九月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次年會。
十一月 一日,主持「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
及第三屆評議會第六次會議。

一九六Ο年 七十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月 二十日,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
三月 十四日,國民大會舉行第七次大會,任主席。
六月 五日,參加蔣總介石先生迎艾森豪的宴會,並與艾森豪晤談。
九月 二十日,去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四十九次會議。

〔著〕《丁文江的傳記》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臺北,啟明,民國四十九縮印本)

〔英著〕
An Appeal for a Systematic Search in Japan for Long-hidden T'ang Dynasty Source Material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Zen Buddhism," In: Buddhism and Culture; Essays in Honor of Daisetz Teitaro Suzuki on His 90th Birthday (Tokyo, Suzuki Gakujyutsu Zaidan, 1960), pp.15-23.

一九六一年 七十一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月 十一日,主持蔡元培九十四歲紀念會。
十一月 六日,應美國國際開發緦署之邀,在東南區科學教育會議
開幕式上,作「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報告。

〔編〕《乾隆甲戌脂硯齊重評石頭記》
(影印)(臺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歲
二月 十四日,參加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開幕式。
二月 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會議。下午六時半,
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

〔英著〕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Method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Philosophy and Culture-East and West, ed. by Charles A. Moo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2), pp. 199-222.

【原址:http://www.sinica.ed
u.tw/as/person/hu/hu-by-year.html】



***


年 代
年 紀
事 件
1891.12.17
1 歲
出世于上海
1893~1894
3~4 歲
隨母來臺灣,至父親胡傳任所,先住臺南,後遷台東
1895~1903
5~13 歲
回祖籍安徽績溪,進塾讀書
1904
14 歲
與江冬秀訂婚,到上海讀書
1905~1909
15~19 歲
在上海讀書,編辦《競業旬報》,發表大量白話文章
1910
20 歲
赴美留學,進康乃爾大學
1911~1914
21~24 歲
在康乃爾大學
1915
25 歲
進哥倫比亞大學
1917
27 歲
完成博士學位所需之課程、論文,通過考試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與江冬秀結婚
1918~1925
28~35 歲
在北大任教,展開白話文運動,研究古典小說,批判舊禮教
1926
36 歲
經西伯利亞赴英,轉赴美國
1927
37 歲
由美經日本返國,在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雜誌
1928~1930
38~40 歲
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為文批評國民黨
1931~1937
41~47 歲
出任北大文學院長,與丁文江等人合辦《獨立評論》,寫了大量時論及與抗戰有關的文字
1938~1942
48~52 歲
任駐美大使,在美加各地演說,爭取北美地區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1943~1945
53~55 歲
住紐約,回到學術工作,開始研究《水經注》,在哈佛、康乃爾等大學短期講學
1946~1947
56~57 歲
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力辭蔣介石延攬
1948
58 歲
離開北平,飛南京
1949~1957
59~67 歲
滯居紐約,偶而回台演說,參加會議,發表大量英文反共言論
1958~1961
68~71 歲
回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2.24
72 歲
逝世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英美baked beans口味之差別.....胡適之先生那裡提過它?


我只在英國一年多,就知道許多老英開此焗豆(英語:baked beans,亦稱烘豆、烤豆子或茄汁豆)罐頭,Wikipedia 有此條目,請讀者參考:
它是歐洲傳統食物,在現代仍然很受歡迎,常做成罐頭食品。雖然英文名指明是「烤豆子」,這道菜一般是和醬汁一起燉煮而成。[1] 大多數市面上的焗豆罐頭使用白豆番茄汁。白豆亦稱海軍豆,是菜豆的一種。焗豆常夾在麵包中吃,也可以作為英式早餐的一部分食用。


英國愛爾蘭香港,「baked beans」一詞幾乎無一例外指罐裝茄汁豆。許多人認為現代英式早餐必須包括焗豆,或焗豆拌吐司。每一天有230萬英國人吃亨氏焗豆;其中有100萬人把它當晚飯[8]雖然亨氏長久以來是最大的焗豆品牌,也有很多其他品牌和它瓜分市場。[9]

1886年,亨氏焗豆第一次在英國出現,由高檔百貨商店Fortnum & Mason作為高價進口商品銷售。......

*****The Economist 提出英美口味之差別




American baked beans are a weirdly sweet affair – at least to Britons, the other great lovers of the dish. The beans divide the two nations. From 1843 magazine



ECONOMIST.COM
How can you tell a Brit from an American? The answer lies in their choice of beans
The controversial contents of a can


***
胡適之先生那裡提過它?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胡適之先生晚年的三部著作待最後的努力。《壇經》、《神會和尚全集》、"21世紀我國內地敦煌本《歷代法寶記》研究綜述"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補編....原刪文太離譜:以1961.3.11為例,......或免得罪毛子水。
......今年預備要出三種書:第一部是"壇經",用敦煌寫本和北宋的兩種本子;第二部是神會和尚全集,過去我曾寫了一半,毛子水看我太忙,他說下半部由他去寫,結果連我已寫好的上半部也丟了。第三部是"歷代法寶記",是無住和尚寫的,他後來自己成了一個宗派,叫做保唐寺派。他是廢除一切和尚的儀式的.....


****
21世紀我國內地敦煌本《歷代法寶記》研究綜述    [PDF全文]
翟興龍    
摘要 : 21世紀以來,我國敦煌本《歷代法寶記》研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論文、專著等成果豐碩總體觀之,研究大致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歷代法寶記》文本研究,主要從文字校錄、人物、達摩祖衣三個視角展開;二是以《歷代法寶記》為史料研究相關問題,主要涉及南宗禪、巴蜀禪系及無相與無住的禪學思想對巴蜀禪系形成的作用、川藏佛教交流史等;三是由《歷代法寶記》展開的旁及佛教之外問題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於探討杜甫、岑參二人在巴蜀時期的事蹟及其在這一時期詩歌創作中體現的禪學思想。雖然在敦煌本《歷代法寶記》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有一些內容需要進一步探索,如《歷代法寶記》文本研究、《歷代法寶記》記載的禪宗史研究等。

從胡適日記可知,30年代前,他可能讀過50部以上戲劇:他和趙元任都寫過劇本。羅家倫翻譯過獨幕劇選......

 

郭存孝《胡適、羅爾綱和他們的朋友》2019;胡適致郭廷以的"長信";胡適德國英文講稿《中國的小說》中譯;沈從文致羅爾綱說向達等學者"不及治療,忽然死去。。對國家真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20世紀上半葉,是全球戲劇發達的時代,讀"劇本/play"跟讀小說一樣平常。
從胡適日記可知,30年代前,他可能讀過50部以上戲劇:他和趙元任都寫過劇本
羅家倫翻譯過獨幕劇選......

During the twentieth-century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was awarded to the following who were primarily dramatists:



  • 胡適與戲劇電影為伴的一生
  • (

  • 我讀此文才知道胡適看過電影,覺得不錯:
  • Greer Garson and Walter Pidgeon starred in the 1943 U.S. Oscar-nominated film, Madame Curie, based on her life.)
  •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施友忠: Talk with Hu Shih《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1992)《文學 史學哲學: 施友忠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1982)《浮雲遊子》七十壽慶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天涯比鄰/浮雲遊子/《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1992)《文學 史學哲學: 施友忠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1982)《浮雲遊子》七十壽慶


    中國時報"海外專欄"選集

    海內知己- 台北:晨鐘出版社
    天涯比鄰. 台北:晨鐘出版社 1971
    浮雲遊子- 台北:晨鐘出版社

    施友忠(1902—2001)著名文哲學者 研究過中國新文學 胡適等 諸家 (英文著作)
    施友忠翻譯了《文心雕龍》成英文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出版。
    新版見Vincent Yu-chung Shih, trans. and annot.,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A Study of Thought and Pattern in Chinese Literatur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3), 

    施友忠: Talk with Hu Shih*

    (*此文蕭公權在《康有為一書中引用) 施友忠(1902—2001)著名文哲學者 研究過中國新文學 胡適等 諸家 (英文著作)


    他70壽慶
    其學生翱翱發表訪問記 〈千里逍遙逐飄蓬〉(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 ,收入
    《浮雲遊子- 台北:晨鐘出版社, 頁50-60 (附施友忠與吉田幸次郎的酬答詩)

    《文學 史學哲學: 施友忠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 時報文化,1982);
    〈年譜〉中 1960記 "胡適之先生來西雅圖開會(Congress...) 與大師遊" (p.315)
    他與吉川的往來詩,應很有意思。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1992)
    作者:陳鵬翔,張靜二,施友忠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論文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作者:陳鵬翔,張靜二/編著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1992年01月30日.....

    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1992)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論文集):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1992)
    作者:陳鵬翔,張靜二,施友忠:陳鵬翔,張靜二/編著;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2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論文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目次

  • 二度和諧的追尋
  • 美國投射詩與中國現代詩
  • 胡適白話詩運動
  • 民國六十年前後新詩社的興起及其意義
  • 校園文學、小刊物、文壇
  • 魚身夢幻
  • 劉大櫆的神氣說
  • 言本的傳譯性與譯人的天職
  • 論烏托邦的旅程
  • 「第三自然螺旋架構」的創作理念
  • 「信、達、雅」新詮
  • 喬叟的幽默和喜劇意識
  • 施友忠先生年譜
  • 施友忠先生著作目錄
  • 作者簡介 

  • 湯島聖堂;昌平橋聖堂神田川 廣重 名所江戸百図1857;胡適海外買書記 湯島聖堂 1953;漢寶德 東京孔廟 198?













    廣重  昌平橋聖堂神田川 1857  名所江戸百図





    聖堂(江戸名所図会より)


    Yushima Seido6.jpg

    大成殿(孔子廟)(2010年2月3日撮影)


    1953年1月18胡適日記全集 9 : 1953-1962
    頁9東京湯島聖堂

    胡適海外買書記 (1)張伯謹/ 王信忠/湯島聖堂




    漢寶德亞洲建築散步

    束京訪古 東京孔廟 

    東京對我好像是一個很熟悉的城市了,因為我曾經在那裏停留過多次。然而我所知道的東京,仍然是觀光客 所知道的東京。一個龐大的國際性都市,有一千多萬人在裏面過著各式各樣的生活,數百年的發展,留下無數的時代的痕跡,對一個外來的過客,即使要了解一鱗半 爪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偶然聽到東京有一座孔廟,我居然不曾去拜訪過,並沒有感到非常驚訝,只覺得有點慚愧而已。 一位日本朋友帶領我自新宿 的旅社搭火車往秋葉原方向,到他們的公司辦事。


    在前一站停站的時候,我看到河川的對面山坡上一片翡鬱的樹木,樹叢中有灰灰的廟宇屋頂。他告訴我,這是孔 廟。真慚愧,來東京這麼多次,為甚麼沒有想到他們也應該有座孔廟?我大感興趣,一連問了他幾個問題,他一無所知。這只是一座孔廟而已,有甚麼好興奮的?他 一生沒有進去過。 然而為我的興趣所感染,同意安排利用午飯的時間,到孔廟一遊,我欣然道謝。 原來東京的孔廟,當地人稱為湯島之聖堂,難怪中國朋友在東京留學的人也很少知道。湯島是地名,聖堂就是聖廟。他們當年不曾把孔廟建造在東京城裏,就可說明 日本人雖然尊崇儒學,並沒有把孔子神化。陪我的朋友說,在戰前這座廟非當突出,戰後東京急速發展,大廈林立,就逐漸不為人所注意了。 

    我們 先到明治大學附近的一個小館子裏吃了午飯,沿著河岸步行到孔廟。河,就是湯島川吧!雖經過都市化的嚴重破壞,還可以看到一些綠油油的楊柳。門前是一個碎石 舖地的小廣場,立著一座石碑,是大正十一年史蹟湯島聖堂碑。根據記載,湯島聖堂是十七世紀時建造的,相當於中國的明末清初。為德川幕府提倡儒學的具體措 施。與一切古老建築相同,湯原聖堂經歷了多次災禍,修建了多次,早已面目全非。在三百年間的變遷,比較重要的改變,是把正殿改名為「大成殿」,同時把柱梁 架構原有的紅色改為黑色。對一個中國人而言,最令人感觸萬千的,莫過於看到這些漆黑的大柱子。這樣的深沈,這樣的不可測度,為甚麼中國人從來沒有想到用黑 色來建孔廟呢? 大門乃由四根粗壯的大柱子支撐著一個厚重的屋頂,黑灰的調子相當肅穆敦重,略顯得頭重腳輕。

    匾額是金色的「仰高」二字,襯在結構的黑底上,特別醒目。這座 大門其實是三間,只是兩側的便門甚為矮小,易為人所忽略。這裏原應該是我國孔廟的櫺星門,通常是面闊三間並列,以氣派勝。比較起來,這裏顯得局面不夠壯 闊。走近了,知道粗大的結構是鋼骨水泥改建的。 進了大門,要走幾十公尺略為曲折的石版路,登幾十步石階。右轉才是孔廟中軸線上的正門「入德門」。

    大殿背山面河而建,前低後高,正門已經接近河岸了。然因 地勢高,自「仰高門」進來,還要上登幾十階。沿途的環境感覺綠蔭相夾,靜寂之至,倒像一座佛寺。 「入德門」是孔廟中僅有的一座木造建築, 是十八世紀最後一次大修時的遺物,被列為「重要文化財」,附近不准吸煙。也許因為是古物,這座門的規模與氣派不如「仰高門」遠甚。同樣的黑色木構架,灰色 瓦屋頂,單開間,但顯得細緻輕巧些。尤其是木構造的若干接頭使用銅件,梁架上、柱頭上,及搏風板都有精美的雕刻,與我國的建築相近而不相同,而尤有古風。 


    可惜為了保護該建築而加的銅質天溝與水落,影響了建築的外觀,這在中國,恐怕是不能為大眾所容忍的。進了「入德門」之後,要爬一個臺階,才能到達正殿的廣 場。臺階兩側林木茂盛,但因為自門口即可看到遠處最後一進「大成殿」的匾額,空間的連續感還是很 緊湊的。中國孔廟中所沒有的高差,予人一種「仰 高」的感受。爬上臺階,就到了中國孔廟中大成門的前面。在這裏,臺階上是一個花崗石鋪的廣場,正面的建築,為五開間三門歇山頂,匾額上金書「杏壇」二字。 我孤陋寡聞,從來沒聽過孔廟中用這兩個字為額的,覺得很新鮮。「杏壇」的三間門,只有中央一間是開著的,因此可以看到大殿及其兩廂的外貌,但卻用繩子攔 著,不准參觀。如果沒有日本人陪我,說不定偷溜進去瞻仰一番大成殿中的景象。 「大成殿」是五開間單擔歇山頂,屋頂比例相當舒展,正脊 兩端有非常特殊的鴟尾。灰綠色的屋瓦,黑色的柱梁,灰色花崗石的正庭鋪面,整個感覺是溫和而又嚴肅的。大殿前沒有月臺,又沒有前廊,所以顯得臺基不夠寬 大。在造形的意味上與中國明清以來的孔廟確實有相當大的距離,與台灣孔廟的繁瑣裝飾來比較,距離更遙遠了。

    杏壇與大成殿的這個四合院是大正年間由日本的中 國建築權威伊東忠太教授所修復的,伊東博士在中國也很知名,也是中國古建築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修孔廟,據記載是依原樣修復的。但民國初年的修復觀念與今 天大不相同,伊東忠太教授修孔廟乃用鋼骨水泥取代木材,顯然只保存了當時的形貌。可見古建築的修復在觀念上見仁見智,有相當歧異。混凝土的柱梁上很久沒有 塗油漆了,多處斑駁,不太順眼,我就與同行的日本友人談到這個問題。他們不能了解我的觀點,也看不出為甚麼木結構的古建築不能用耐久的混凝土修理。但他們 笑著說,他們是外行,所以表示的是外行意見。


     自杏壇前的廣場返身回顧,只感到下面一片綠色,靜寂之感與寺院相近。我不禁在想何以日本的孔 廟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就以色彩來說,日本江戶時代的建築並不是崇尚黑色的。有名的觀光區日光地方的佛寺,其色彩之絢麗與裝飾的堆砌,即使是中東地區的宮殿 也比不上。把孔廟改漆為黑色,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意要與一般寺廟所流行的紅色劃清界線。推測起來,也許孔子的祭典在日本並不是國家正式祭典的一部分, 孔廟又不是官學,所以孔廟的建築就沒有一定的限制。他們稱之為「聖堂」,就表示發自內心的尊崇,超過了制度與形式。他們使用的「仰高」、「入德」、「杏 壇」等名稱,反映了知識分子的見解,與他們對孔廟建築的看法。在中國孔子被追封為王位,連皇帝都要做形式上的祭拜,孔廟的制度相當官樣化,在主軸上使用櫺 橘星門、戰門、大成門、大成殿、啟聖祠等名稱。櫺星門外尚有泮池。日本人沒有這樣的包袱,反而可以就他們自己內心的感受,及對儒學的體會,來解釋孔廟的建 築。坦白的說,異邦人發自精神的表現,比起我們純形式的孔廟來,要動人得多了。 在「仰高門」與「入德門」之間,有一講堂,是純日式的 建築,相當於明倫堂吧!在這裏有定期的中文或儒學課程。


    講堂旁邊。有一座高大的孔子立像,遠看去,覺得面貌與造形都很熟悉,原來是臺北市贈送的,使我有點 遇到故舊的感覺。該像座落的背景很恰當,以綠色的枝葉為襯,是很受看重的。

    現在、湯島聖堂構内に飾られている世界最大の孔子像は、1975年(昭和50年)に中華民国台北ライオンズクラブから寄贈されたものである。孔子像の他、孔子の高弟たち、四賢像(顔子-顔回曾子、思子-子思孟子)が安置されている。大成殿は現在、土曜日曜、祝日のみ開放されており、見学可能である。

    湯島聖堂にある世界で一番高い孔子像

     

    郭存孝《胡適、羅爾綱和他們的朋友》2019;胡適致郭廷以的"長信";胡適德國英文講稿《中國的小說》中譯;沈從文致羅爾綱說向達等學者"不及治療,忽然死去。。對國家真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內文有照片等,無詳細目錄、索引。
    此書是奇書,作者郭存孝原是"胡適學"的外緣人物,然而持之有恆,竟然可以在88歲 (2017)時交出這本《胡適、羅爾綱和他們的朋友》427頁的書。大體每篇雖談胡適的"軼事",卻都有內容,讀之有益。
    《中國公學大學部文理學院庚午級畢業紀念刊》學校教職員70~80多人,文理畢業生指十來位;胡校長捐20元出刊,並寫勉勵語,每天(達爾文多病,每天只能讀書1小時)讀書10頁,1年3650頁,30年呢......

    本書有不少資料,是寶庫,胡適在德國演講中國古典小說,在耶魯演講容閎的幼兒留美等,或許多是首次請人翻譯出來,大體沒錯,ˊ只有將耶魯校長翻譯成"總裁"小誤。
    我先讀〈胡適與門生金承藝〉,有趣。

  • 胡適與戲劇電影為伴的一生
  • (我讀此文才知道胡適看過電影,覺得不錯:
  • Greer Garson and Walter Pidgeon starred in the 1943 U.S. Oscar-nominated film, Madame Curie, based on her life.)
  • 胡適與德國漢學家衛禮賢的越洋友情
  • (此文附胡適1926年花40小時寫的英文講稿《中國的小說》中譯,pp.272~83) 胡適很有意思,演講時插入英文笑話,知道聽眾了解,才講下去。)

  • 沈從文與羅爾綱
  • (此文附1982年沈從文回覆30年為通信的學生羅爾綱的信(pp. 345~49),內有許多學人無機會一展所學就過世的嘆息,譬如說,向達(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覺明覺明居士、別署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中國湖南漵浦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錄學家,翻譯家沈與他說好要合編《新的三才図会》,不料被抓到十三陵去割草,過勞致尿中毒,"不及治療,忽然死去。。對國家真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 胡適、羅爾綱和他們的朋友(簡體書)

  • ISBN13:9787108064936
  • 出版社:北京三聯
  • 作者:郭存孝
  • 裝訂/頁數:平裝/427頁
  • 規格:26cm*19cm (高/寬)
  • 出版日:2019/11/  68.00元 6000冊
  • 本書作者郭存孝先生與羅爾綱結識於1953年,當時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對外開放,郭存孝前去負責陳列事宜,由此與羅爾綱先生相識,之後協助羅爾綱籌建太平天國紀念館。1957年該館改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郭歷任陳列部主任、研究部主任、副館長和館長,在工作中師承羅爾綱近四十載。1993年退休之後隨女兒移居澳大利亞,身在海外卻仍心系漢室,筆耕不輟,致力於搜集海外遺珍,在墨爾本新獲一批胡適已故學生金承藝關於胡適的著作,並收集了海外遺藏的胡適和羅爾綱的新資料。


  • 內容簡介  · · · · · ·

    作者簡介  · · · · · ·


    郭存孝1929 年生於南京,曾任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館長、研究員。1953 年由羅爾綱先生調入該館進行建館籌備和布展等工作,並受親傳,從此專注於太平天國的歷史研究和資料整理。著有《曾國藩等往來信稿真跡》《清咸同年間名人函札》《吳煦檔案墨跡選》等書,擔任《太平天國大辭典》和《民國人物大辭典》編輯委員兼撰稿人。退休之後移居澳大利亞,任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名譽委員,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顧問,出版《太平天國博物誌》《太平天國詩聯考注》《太平天國史論筆記》《中澳關係的流金歲月》《中澳關係的難忘歲月》與《澳大利亞華人華僑遺存圖鑑》,其中《中澳關係的流金歲月》獲2008 年澳華作家節優秀作品獎。從1992 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證書及津貼至今。應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之邀對該館特級藏品—23 冊太平天國原版刻書及3 件原版佈告進行考證詮釋,促成在中國出版《澳大...

    目錄  · · · · · ·


    卷首語
    胡適與留美先驅容閎
    胡適與姚名達
    “我的朋友胡適之”
    謝頌羔牧師與胡適
    解析《中國公學大學部文理學院庚午級畢業紀念刊》
    胡適與胡傳楷
    胡適與陸仲安、陳存仁
    胡適與羅香林
    胡適與朱偰
    胡適與龔鉞
    胡適與舒新城
    胡適與門生金承藝
    胡適為胡漢文題詞
    胡適與戈公振
    黎東方與胡適
    劉真與胡適
    陳之藩與胡適
    胡適的廣西之行
    胡適在香港
    胡適在中西文博界的考察與交流
    胡適的藏書樂
    胡適的墨寶遍華夏
    胡適與戲劇電影為伴的一生
  • (我讀此文才知道胡適看過電影,覺得不錯:
  • Greer Garson and Walter Pidgeon starred in the 1943 U.S. Oscar-nominated film, Madame Curie, based on her life.)
  • 胡適與德國漢學家衛禮賢的越洋友情
  • (此文附胡適1926年花40小時寫的英文講稿《中國的小說》中譯,pp.272~83) 胡適很有意思,演講時插入英文笑話,知道聽眾了解,才講下去。)

  • 胡適與澳大利亞“華官”田伯烈
    胡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良友
    胡適為馬仕俊之死而悲傷
    胡適與柳存仁
    台北胡適紀念館
    胡適與羅爾綱
    沈從文與羅爾綱
  • (此文附1982年沈從文回覆30年為通信的學生羅爾綱的信(pp. 345~49),內有許多學人無機會一展所學就過世的嘆息,譬如說,向達(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覺明覺明居士、別署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中國湖南漵浦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敦煌學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錄學家,翻譯家沈與他說好要合編《新的三才図会》,不料被抓到十三陵去割草,過勞致尿中毒,"不及治療,忽然死去。。對國家真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 顧頡剛與羅爾綱
    夏鼐與羅爾綱
    千家駒和胡適、羅爾綱
    胡頌平談胡適與羅爾綱
    羅香林與羅爾綱
    簡又文與羅爾綱
    程萬孚與胡適、羅爾綱
    羅爾綱注澳大利亞藏太平天國原刻官書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 ***
  • 我在本書《胡適、羅爾綱和他們的朋友》讀到胡適致郭廷以的"長信",很感人







    出版時間: 2004
    (84)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
    摘要:
    《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收錄二十二篇訪問紀錄,六篇回憶錄,綜合二十八位量宇先生門生故舊所述,除回憶量宇先生的求學歷程、學術風範、學術成就、長者風範、篳路藍縷創辦近代史研究所的艱辛以外;兼及個人學術... 
    《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收錄二十二篇訪問紀錄,六篇回憶錄,綜合二十八位量宇先生門生故舊所述,除回憶量宇先生的求學歷程、學術風範、學術成就、長者風範、篳路藍縷創辦近代史研究所的艱辛以外;兼及個人學術生涯的心路歷程、以及所受量宇先生的啟發。此書不僅是近代史研究所與「南港學派」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建構中華民國學術發展史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