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殷海光談《胡適與國運》/ 晚年胡適 胡殷一段Markings by Dag Hammarskjöld




韋政通《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悲劇》1989.8.28《自立早報》:
……早在1958年,因在台大演講《胡適與國運》,為胡適辯護,從此便被禁止公開演講。……..



 *****

影印三封給陳平景的信 其中一封談 胡適之流的名流
早年確有些光輝 晚年簡直沉淪為世俗的人了 他深怕大眾不再捧他 唯恐忤逆現實的權勢.....
p.159 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殷海光全集


 1950年代初胡先生訪問李宗仁 希望他回國:台灣 希望他在國外不要公開說國家的壞話.....(胡先生此一立場同吳國禎事件)
殷海光訪問美國時曾給胡適長信 說吳在美之言論是大快人心之事 胡先生說吳是妄人 深得蔣介石之信任 槍殺台糖公司總經理等 都是吳簽可的

 ---


短篇小說 愛情與麵包 Love And Bread August Strindberg

小說多能反映當時的之事
19世紀末瑞典等已經知道銅壺漢壁紙等可致毒......


殷海光引用過當時聯合國秘書長的話當文章開篇


Dag Hammarskjöld 有修養的人


他的名著Markings 台灣翻印



Markings

Hammarskjöld, D. (1963)   Albert Bonniers Förlag
Dag Hammarskjöld himself describes Markings as “the only true ‘profile’ that can be drawn”. Markings consists of short diary-like notes, prose and haiku poems.
The texts are in the same order and form as Hammarskjöld himself left them. Notes and explanations can be found in the end of the book.
The dating begins in 1925 and the last entry was written a few weeks before his death. Markings is not a book that you can rush through, since each paragraph requires reflection.
Markings is a true classic.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63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a number of different languages.




Former Secretary-General

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

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 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 was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from 10 April 1953 until 18 September 1961 when he met his death in a plane accident while on a peace mission in the Congo. He was born on 29 July 1905 in Jonkoping in south-central Sweden. The fourth son of Hjalmar Hammarskjöld, Prime Minister of Sweden during the years of World War I, and his wife Agnes, M.C. (b. Almquist), he was brought up in the university town of Uppsala where his father resided as Governor of the county of Uppland.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李石曾 1881-1973 /英美 vs 法日

胡適晚年還吃李石曾的虧 怪這個人不懂得幽默

胡適說不定知道北京/北大的 "(留學)英美 vs 法日"的數十年明爭暗鬥
這種從北京殺到廈門大學的文人混戰 可參考:顧頡剛自傳( 三.我怎樣厭倦了教育界) 戴 寶樹園文存( 顧頡剛) 卷六 頁373-83




劉復《梅蘭芳歌曲譜序》1929.12.30 (李石曾先生特組中華戲劇社以為改良戲劇之....準備.....)

胡適日記全集:

1928/6/15 李先生派別觀念深,故必不敷衍,故李石曾最適宜。吳稚暉起來說了半點鐘,說明北大之名宜廢,李石曾是「天與之,人歸之」。他於是大演說 1925 年的北大兩派爭執的歷史, ...


(補充:

  • 1927年,到上海出任上海國立勞動大學校長。1928年6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任命易培基為「接收北平故宮博物院委員」,派其去接收國立故宮博物院,然而易培基生病,在6月21日電請馬衡代辦接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石曾
Li Shizeng.jpg
中國社會教育家
性別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河北省高陽縣
出生 1881年5月29日
大清帝國 大清帝國北京南城繩匠衚衕
逝世 1973年9月30日 (92歲)
中華民國臺北
學歷
  • 法國蒙達順莪農校畢業(1904年)
  • 法國巴斯德學院研究
  • 法國巴黎大學研究
經歷
  • 世界社發起人之一
    (1906年)
  • 新世紀週報創辦人之一
    (1907年-1909年)
  • (法國)豆腐公司設立人
    (1909年)
  • 民意報創辦人
    (1911年)
  • 進德會(八不會)發起人之一
    (1911年)
  • 留法儉學會創辦人
    (1912年)
  • 留法預備學校創辦人
    (1912年-1913年)
  • 勤工儉學會創辦人
    (1916年)
  • 華法教育會副會長
    (1916年-)
  • 旅歐雜誌發行人之一
    (1916年)
  • 華法教育會會長
  • 留法勤工儉學會創辦人
    (1919年)
  • 中法大學創辦人
    (1920年)
  • 中法大學董事長
    (1920年-)
  • (法國)中法大學(中法學院)理事長
    (1923年-)
  • 中法大學(代理)校長
    (1923年-1926年)
  • 中國國民黨(第一屆到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
    (1924年1月-1949年)
  • (北京政府)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長
    (1924年10月-)
  • (北京政府)中央政治會議政治委員
    (1925年-)
  • (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
    (1927年4月27日-)
  • (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
    (1927年6月13日-)
  • (國民政府)北平臨時政治分會主席
    (1928年-)
  • (國民政府)國立北平大學校長
    (1928年-)
  • (國民政府)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校長
  •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2月1日-)
  • (國民政府)故宮博物院理事長
    (1928年6月20日-)
  • (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大學院政治教育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大學院教育經費計畫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大學院科學教育計畫委員會委員
    (1929年-)
  • (國民政府)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
    (1929年-)
  •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24日-1933年)
  •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3月2日-)
  • (國民政府)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
    (1929年6月28日-1946年)
  •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30年5月6日-)
  • (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1931年9月26日-1946年)
  •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1年11月12日-)
  • 總統府資政
    (1948年-1949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1952年-1973年7月30日)
著作
  • 《大豆》(1912年)
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又名李煜瀛,筆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陽縣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1]

目錄

[隐藏]

[編輯] 生平

李石曾出身自清朝官員家庭,父親李鴻藻同治光緒二帝太傅。自幼跟隨齊禊亭漢學[2]
1902年,隨清廷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李石曾在法國學習農業3年,隨後進入巴斯德學院巴黎大學理學院研究生物進化哲學等學科。並且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大豆的功用,以法文發表《大豆》專書,他是中國人最早在法國發表學術論文者。
1906年,李煜瀛與吳敬恆張靜江等在巴黎發起組織世界社。1906年8月李石曾加入同盟會。
1920年初,李石曾與蔡元培、吳敬恆,利用庚子賠款,在北京創辦中法大學。李石曾出任董事長,蔡元培出任校長。1920年冬,蔡元培、李石曾到達法國,與法國里昂市長赫禮歐(Herriot),商議合作設立里昂中法大學協會,成立里昂中法大學。里昂中法大學直到l947年,因為經費困難停辦。
1923年,蔡元培辭北京中法大學校長,李石曾立即兼任代校長。l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北京的臨時執政段祺瑞下令通緝李大釗、李石曾等人,罪名是:「假借共產黨說,嘯聚群眾,率領暴徒,闖襲國務院。」李石曾避居東交民巷法國醫院。中法大學校長改由李書華繼任。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李石曾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之後連任第二至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以及第七至第十屆中央評議委員。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取消清帝溥儀帝號並將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當即建議設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及清宮善後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均由李石曾任委員長。華世奎對李石曾極不滿,見人輒罵李是「文正孽子」。l925年9月,「清宮善後委員會」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及「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組織章程」。並於l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從而使故宮的珍貴文物保留至今。
1927年4月,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第七十四次會議在南京舉行,李石曾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會議決議推選李石曾蔡元培張靜江等人共同起草《中研院組織法》。同年5月9日,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議決設立中研院籌備處,並推定蔡元培、李石曾、張靜江等人為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
1927年6月,北伐成功,北京改名為北平。國民政府任命李石曾為國立北平大學校長,師範大學校長、及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等職務。
1936年,李石曾與蔡元培、陶玄、張靜江等在上海創辦世界學校,實行教育救國和科學救國,把學生從小培養成出國留學及有用的人才[3]
1973年李於台北病逝。

[編輯] 著作

  • 《石僧筆記》
  • 《擴武自述》
  • 《石僧隨筆》

[編輯] 參考文獻

  1. ^ 中國大百科
  2. ^ 中華百科全書
  3. ^ 陶家駿. 著名女教育家陶玄. 《紹興縣報》 (2008-06-01 第7版).

[編輯] 外部連結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關於《法句經》維祇難與竺將炎合譯--黃武三年(224)( 胡適),象




補充

關於《經》 的補充:

胡適《白話文學史(1921)有相關節目, 頁115-17
三世紀的譯經--維祇難論譯經方
維祇難竺將炎的《經》黃武三年(224)
胡適選
教學品》3多聞品3慈仁品1;《言語品》1;《明哲品》3;《羅漢品》1;《利養品》1

經》乃是眾經的要義,是古代沙門從眾經選出四的偈,分類編簒起來的。因為其中偈語本是眾經的精華,故譯出之後仍見精采,雖不加雕飾,而自成文學。

黑體字表示其中各有一 選入胡適自編的每日一詩.” (《胡適選注的詩選‧山歌‧民歌‧云謠》台北:  遠流,1986 ,頁184)


事日為明故  事父為恩故  事君以力故  聞故事道人

多聞品第三       十有九章
 
多聞品者 亦勸聞學 積聞成聖 自致正覺
-----


假令盡壽命 勤事天下人 象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慈仁品第七             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 是謂大仁 聖人所履 德普無量



 象馬
1. 象和馬,後常指騎乘。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王侯貴臣,棄
馬如脫屣;庶士豪家,捨資財若遺跡。”一說指財富。見 範祥雍 校注。南朝梁僧祐《釋迦譜》卷一:“即以金銀雜寶,像馬車乘及以村邑,而用供給此婆羅門。” 北周庾信《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 “加以馬無恡,衣裘是捨。春園柳路,變入禪林;蠶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 “前時學得經論成,奔馳馬開禪扃。”2. 指海象與海馬。章炳麟《訄書·原變》:“鼠遊於火,忍熱甚也;海有馬,噓吸善也。”

 
假令 jiǎlìng(1) [if]∶假設,如果假令有取。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2) [acting county magistrate]∶臨時代理縣令--------------------------1. 假如;即使。 《史記·管晏列傳贊》:“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晉書·蔡謨傳》:“假令不能者為之,其將濟乎,將不濟也?” 唐李白《上李邕》詩:“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搊卻滄溟水。”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錢東麓》:“曩時年壯氣盛,精力足副,假令今日為之,恐不復能如昔時矣。” 章炳麟《五無篇》:“假令政權墮盡,則犬馬異類。”2. 謂暫時代理縣令。唐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





法句經(二卷)    尊者法救撰
法句經卷上                尊者法救                            吳‧天竺沙門維祗難等譯
          
 法句經卷上
法句經序
曇鉢偈者,眾經之要義,曇之言法,鉢者句也。而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結語,猶詩頌也,是佛見事而作,非一時言,各有本末布 在諸經。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傷天下,出興于世,開顯道義,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經,總括其要,別為數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後阿難所傳,卷無大小,皆稱聞 如是,處佛所在,究暢其說。是後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於十二部經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
諸經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惟佛難值,其文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 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唯昔藍調安候世高,都尉佛調,譯梵為秦,實得其體。斯已難繼,後之傳者雖不能密,猶常貴其寶,粗得大趣。始者維祗難, 出自天竺,以黃武三年來適武昌,僕從受此五百偈本,請其同道竺將焰為譯,將焰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迎質真樸,初謙其為辭 不雅,維祗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坐中咸曰:老氏稱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書不盡言,言 不盡意;明聖人意深邃無極,今傳梵義實宜經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飾,譯所不解則闕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然此雖辭朴而旨深,文約而義 博,事鈎眾經章有本,句有義說。
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叙,此乃始進者之洪漸,深入者之奧藏也。可以啟矇辯惑,誘人自立,學之功微而所苞者廣,寔可謂妙要也哉。昔傳此時,有 所不解,會將炎來,更從諮問,受此偈輩,復得十三品,並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補益,共廣問焉。
法句經卷下                  尊者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法句經卷下

-----
《禪:答胡適博士》(鈴木大拙) 引下

他的教訓是:禪那與般若為一(定慧一 體);何處有禪那,何處就有般若,何處有般若,何處就有禪那;它們是不可分的*(1)
*參看The Dhammapada(經》)三七二行。

---《印度佛教漢文資料選編》( 湯用彤)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p.21
《法句經》第三十七

生死品    十有八章
生死品者 說諸人魂 靈亡神在 隨行轉生
命如菓待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恩愛  可婬入胎影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  假令死復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久長  自此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身四大為色  識四陰曰名  其情十八種  所緣起十二
神止凡九處  生死不斷滅  世間愚不聞  蔽闇無天眼
自塗以三垢  無目意妄見  謂死如生時  或謂死斷滅
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處  陰行而默到  所往如響應
欲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影
神以身為名  如火隨形字  著燭為燭火  隨炭草糞薪
心法起則起  法滅而則滅  興衰如雨雹  轉轉不自識
識神走五道  無一處不更  捨身復受身  如輪轉著地
如人一身居  去其故室中  神以形為盧  形壞神不亡
精神居形軀  猶雀藏器中  器破雀飛去  身壞神逝生
性癡淨常想  樂身想癡想  嫌望非上要  佛說是不明
一本二展轉  三垢五彌廣  諸海十二事  淵銷越度歡
三事斷絶時  知身無所直  命氣煴煖識  捨身而轉逝
當其死臥地  猶草無所知  觀其狀如是  但幻而愚貪

---
參考 Dhammapada 法句經《佛教聖典》The Teaching of Buddha 和漢對照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誠齋集·詩集卷 09-10

卷九

過陂子迳五十餘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

其一 林中亭 ​​午始微明,楓倒杉傾滿路橫。黃葉青苔深一丈,先生卻愛此中行。 其二 草光葉潤亦清佳,翠裡生香不是花。一事說來人不信,蕨長如樹蚓如蛇。 其三 蘆深石路旋芟開,藤絓肩輿卻倒回。蘭蕙連山為誰好,芭蕉滿穀不緣栽。 其四 為憐上轎囓人肩,下轎行來腳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雲偏作半陰天。 其五 晚風寂寂樹陰陰,松不悲鳴竹不吟。只有清泉逢白石,向人剌口說山林。 其六 澗泉勸我出山遲,曲曲遮留步步隨。泉自多情儂自悶,今宵會有出山時。 其七 山窮喜見一平川,不似林中不識天。只出此山災便散,何須更問小行年。過奔牛閘 春雨未多河未漲,閘官惜水如金樣。聚船久住下河灣,等待船齊不教放。 忽然三板兩板開,驚雷一聲飛雪堆。眾船遏水水不去,船底怒濤跳出來。 下河半篙水欲滿,上河兩平勢差緩。一行二十四樓船,相隨過閘如魚貫。過岑水 石瘦銅苗綠,溪腥膽水黃。是間無馬跡,何處更羊腸。 惡路今方始,平生夢未嘗。如何寒刮骨,行得汗如漿。過查瀨 眼底常山一武中,上灘更得半帆風。青天以水為銅鏡,白鷺前身是釣翁。 舊日岸頭渾改盡,數尖山觜忽攙空。老夫只費五六日,行盡浙山西復東。過閶門溪二首 其一 黟祈二邑水分源,到此同流怒政奔。忽值兩山盤作峽,更峨雙石插為門。 其二 中通翠浪才容線,仰看青天細似盆。艷澦瞿唐姑未問,秖經此險已銷魂。過長峰迳遇雨,遣悶十絕句 其一 說著長峰十日愁,夜來發處四更頭。莫令炬火風吹黑,未說紅紗絳蠟休。 其二 百里如何一日行,晴天猶自急追程。山雲管得儂愁雨,強做催詩數點聲。 其三 野炊未到也飢嗔,到得炊邊卻可人。傘作旅亭泥處坐,水漂地灶雨中薪。 其四 石上菖蒲鐵作須,寸根九節許清臞。安期自是參渠底,卻重安期不重渠。 其五 一眼空山空复空,欹蘆倒荻雨和風。卻緣小隊旌旗過,教得青楓學著紅。 其六 何須人跡到來曾,點汗松風澗水聲。不是先生愛山水,是間卻遣阿誰行。 其七 猿藤陂子枉驚籲,未抵長峰小半塗。今夕前頭何許宿?不知出得迳來無。 其八 下到危坡鬥處泥,旁臨崩岸仄邊溪。不須杜句能驅瘧,只誦長峰遣悶時。 其九 出得山來未見村,已知村近稍多田。坐看雲腳都垂地,回望峰頭已入天。 其十 鰍是蝦兄非善地,橘和瓣種帶禳災。烏椑不熟還無事,小艇難乘莫載來。過陳公迳二首 其一 去歲陳公迳里松,船中仰看愛松風。只今身在松風裡,下看江船西復東。 其二 江行十日厭船遲,卻換籃輿蹈路泥。江水別來才兩日,陳公迳下再相隨。 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雲。 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茲遊四千里,今日過三分。過笪橋 輕風欲動沒人知,早被垂楊報酒旗。行到笪橋中半處,鍾山飛入轎窗來。過大皋渡 隔岸橫州十里青,黃牛無數放春晴。船行非與牛相背,何事黃牛卻倒行。過單竹洋迳
兩山何許來,此焉忽相尋。摩肩不少讓,爭道各載駸。
喬木與修竹,相招為茂林。無風生翠寒,未夕起素陰。
天垂木末近,日到谷底深。空山時自響,已動客子心。
行至幽絕處,更聞啼怪禽。


過高郵

解纜維楊欲夕陽,過舟覆盎已晨光。夾河漁屋都編荻,背日船篷尚滿霜。
城外城中四通水,堤南堤北萬垂楊。一州斗大君休笑,國士秦郎此故鄉。過戈陽觀競渡 急鼓繁鉦動地呼,碧琉璃上兩龍趨。一聲翻倒馮夷國,千載淒涼楚大夫。 銀碗錦標誇勝捷,盡橈繡臂照江湖。三年端午真虛過,奇觀初逢慰道塗。過鼓鳴林小雨二首 其一 淅淅船篷雨點聲,疏疏江面縠紋生。石峰鬥起三千丈,身在假山園裡行。 其二 下瀧小舫戴尖篷,未論千峰與萬峰。只是舟人頭上笠,也堪收入畫圖中。過瓜洲鎮 夜愁風浪不成眠,曉渡清平卻宴然。數棒金鉦到江步,一檣霜日上淮船。 佛狸馬死無遺骨,阿亮台傾隻野田。南北休兵三十載,桑疇麥壟正連天。過廣濟圩三首 其一 圩田歲歲鎮逢秋,圩戶家家不識愁。夾路垂楊一千里,風流國是太平州。 其二 兩渠水夾一堤寬,個是東皇大御園。旋插綠楊能幾日,新枝已自不勝繁。 其三 桑疇一眼鬱金黃,麥壟千機綠錦坊。詩卷且留燈下看,轎中只好看春光。過龜峰 大龜昂首瞻南天,仙人赤腳騎龜肩。小龜一雙走隨母,指爪穿盡追不前。 仙人不知卜何事,蹈脫綠毛紛滿地。老夫也要鑽一鑽,何日故園遂歸計。過橫山塔下六年三度過蘭溪,總是殘春首夏時。最感橫山山上塔,迎人東去送人西。過橫山塔下 隔岸山迎我,沿江柳拜人。日搖秋水面,波閃白龍鱗。 不遣船迷路,俱從塔問津。一生將玉鏡,千古照金身。過胡駱坑二首 其一 說盡山寒未識寒,此間寒不是人間。岩崖泉凍琉璃澗,冰雪雲封翡翠山。 一簷衣裳都著盡,兩邊窗子更深關。聳肩縮頸仍呵手,無策能溫兩腳頑。 其二 已被山寒病老身,車徒溪涉更艱勤。霧皆成點元非雨,日出多時未脫雲。 猿烏一聲人不見,松杉四塞徑無痕。十分晴暖儂何福,肯借曦光三五分。過湖口縣上下石鍾山,即東坡所記者,是夕宿其下
上鍾山,下鍾山,兩鍾甬大何處懸。滄波作杵天作虡,懸在江湖都會間。
蜀江西來一萬里,章江南來會於此。更著鄱陽與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萬歲千秋撞不止,兩鍾可是難當抵。上鍾打得到骨髓,下鍾打穿胸腹底。
世無坡老辨古器,誰知出自周與魏。老夫不能認款識,願聞大聲開病耳,
今夜月明正無滓。
 

過虎頭磯

虎臥中流扼兩涯,目光須怒首仍回。真陽峽袖君須記,個是瞿塘灩澦堆。過淮陰縣 索寞淮陰縣,人家草草中。荻籬緯春勝,茅屋學船篷。 今日非昨日,南風轉北風。霍然香霧散,放出一輪紅。過淮陰縣題韓信廟,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 來時月黑過淮陰,歸路天花舞故城。一劍光寒千古淚,三家市出萬人英。 少年跨下安無忤,老父北邊愕不平。人物若非觀歲暮,淮陰何必減宣成。過淮陰縣題韓信廟,前用唐律,後用進退格 鴻溝秪道萬夫雄,雲夢何銷武士功。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還負室前鍾。 古來犬斃愁無蓋,此後禽空悔作弓。兵火荒餘非舊廟,三間破屋兩株松。過黃巢磯 黃巢磯與白沙灘,只是聞名已膽寒。自笑南來三換歲,一年一度犯驚湍。過建封寺下連魚灘二首 其一 江收眾水赴單槽,石壁當流鬥雪濤。將取危舟飛過去,黃頭郎只雨三篙。 其二 夢裡篙師忽叫灘,老夫驚殺起來看。前船過盡知無慮,末後孤舟膽自寒。過江州岸,回望廬山
廬山山南刷銅綠,黃金鋸解純蒼玉。廬山山北潑藍青,碧羅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歷遍,今朝山北舟中看。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鄉中人。
部民鄉人何厚薄,有人問我山美惡。詫南賒得鄉里嫌,評北又道月且嚴。
兩平只在一言內,山如西子破瓜歲,山南是面北是背。
 

過蕉塤

楓葉乾餘尚小紅,苕花飛盡不留茸。經旬欲雪還無雪,只作清寒惱殺儂。過金沙洋望小海 海霧初開明海日,近樹遠山青歷歷。忽然咫尺黑如漆,白畫如何成瞑色。 不知一風何許來,霧開還合合還開。晦明百變一彈指,特地遣人驚复喜。 海神無處逞神通,放出一斑誇客子。須臾滿眼賈胡船,萬頃一 ​​碧波黏天。 恰似錢塘江上望,只無雨點海門山。我行但作遊山看,減卻客愁九分半。過金台,望橫山塔 昨夜愁勤雨,今朝喜嬾風。金台斜岸北,玉塔正船東。 灘改呈新磧,山回隱暗峰。蘭溪水亭子,作意定留儂。過金台天氣頓熱三首 其一 江雲山翠借朝涼,晚日晴波挾暑光。舊說長江無六月,暮春已自不禁當。 其二 日曬船篷四面炊,幾時卻得出船時。江西未到何須恨,且到三衢也自奇。 其三 入到船中氣鬱蒸,出來船外日侵陵。綠波欲沸清何在,青蓋張來似不曾。過京口以南見竹林 行從江北別梅兄,歸到江南見竹君。卻憶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雲。過景星山山頂一石立又名突星山 山頭孤立玉竛竮,天上何年墮景星。四面萬峰非不峻,如何只是一峰青?過九里亭 水渚才容足,漁家便架椽。屋根些子地,簾外不勝天。 岸岸皆垂柳,門門一釣船。五湖好風月,乞與不論錢。過樂平懸筍蕨都無且則休,菜無半葉也堪羞。滿城都賣雪花薺,昨日愁人未是愁。過臨平二首 其一 臨平放目渺無涯,蓮盪蘋汀不釘牌。雪後輕船四撈漉,斷蘆殘荻總成柴。 其二 人家點綴荻花林,水繞階除雪濕衿。最是疏籬與修竹,腳根半入小河深。過臨平蓮盪四首 其一 蓮盪層層鏡樣方,春來嫩玉斬新光。角頭一一張蘆箔,不遣魚蝦過別塘。 其二 蓮盪中央劣露沙,上頭便著野人家。籬邊隨處插垂柳,簷下小船縈釣車。 其三 朝來採藕夕來漁,水種菱荷岸種蘆 ​​。寒浪落時分作盪,新流漲後合成湖。 其四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飯香。想得薰風端午後,荷花世界柳絲鄉。過劉村江 波走痕痕日,江呈岸岸秋。清流堪數石,淺涉不須舟。 野菊知何喜,迎風舞未休。歸塗愁欲暮,未暮我何愁。過呂城閘六首 其一 閘頭洲子許團欒,古廟蕭條暮雨寒。榆柳千株無半葉,各青一樹碧琅玕。 其二 泊船到得暮鍾時,等待諸船不肯齊。等得船齊方過閘,又須五鼓到荊溪。 其三 昨宵聽盡掉謳聲,愁裡無眠達五更。今夕雨寒泥又滑,作何計會速天明。 其四 等到船齊閘欲開,船船捩拖整帆桅。一船最後知何故,日許時間獨不來。 其五 才聞開閘總驩欣,第一牽夫有喜聲。只得片時天未黑,後來天黑也甘行。 其六 道是行船也未行,老夫誤喜可憐生。要知開閘真消息,記取金鉦第二聲。過羅溪,南望撫州泉嶺 泉嶺諸峰太劣生,與儂爭走學儂行。蒼官總上山頭去,一色前驅娖翠旌。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其一 南湖隔水見漁燈,鴈落蘆汀八字橫。對面雙峰煙雨裡,雙峰外面是宜興。 其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 其三 一陣南風似箭來,蒲帆飛上最高桅。兩邊岸柳都奔走,不及追船各自回。過髦塘渡 雪浪無堅岸,金沙有退痕。斷橋猶半板,漱樹欲枯根。 為問新來漲,今年第幾番?昨來愁此渡,已濟不堪論。過磨盤得風挂帆 兩岸黃旗小隊兵,新晴皈路馬蹄輕。全番長笛橫腰鼓,一曲春風出塞聲。 鵲噪鴉啼俱喜色,船輕風須更兼程。卻思兩日淮河浪,心悸魂驚尚未平。過南盪三首 其一 秧才束髮幼相依,麥已掀髯喜可知。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醾。 其二 近岫遙峰翠作圍,平田小港碧行遲。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其三 政好行時莫嬾行,猶寒未熱雨初晴。江西休問何時到,已離南屏第一程。過寧國縣 薄日烘雲未作霞,好峰怯冷著輕紗。絕憐山色能隨我,政用花時不在家。 騎吏那愁千里遠,牡丹各插一枝斜。細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陽看九華。過彭澤縣,望淵明祠堂 夢裡邯鄲熟,談間栗裡親。不聞擔板漢,曾羨釆薇人。 停待容來日,商量尚小貧。只欺五斗米,典沒萬金身。過甓社諸湖,進退格,東西長七十里,南北闊五十里 為愛淮中掌似平,忽逢巨浸卻心驚。怪來萬頃不生浪,凍合五湖都是冰。 碧玉湖寬容我到,白銀地滑沒人行。茲遊只道清無價,清殺詩翁老不勝。過平公橋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荇花深似菊,芡葉皺於荷。 聞道新橋好,還成帶雨過。如何平氏店,宿處不逢他。過平望 望中不著一山遮,四顧平田接水涯。柳樹行中分港汊,竹林多處聚人家。 風將春色歸沙草,天放晴光入浪花。午睡起來情緒惡,急呼蟹眼瀹龍牙。過平望三首其一 豈但湖天好,諸村總可人。麥苗染不就,茅屋畫來真。 行止隨緣著,江山到處新。十年三過此,贏得鬢如銀。 其二 行得三吳遍,清奇最是蘇。樹圍平野合,水隔別村孤。 震澤非塵世,松陵是畫圖。更添一詩老,載雪過重湖。 其三 小麥田田種,垂楊岸岸栽。風從平望住,雨傍下塘來。 亂港交穿市,高橋過得桅。誰言破書篋,簷取太湖回。過鄱陽湖天晴風順 湖外廬山已見招,春風好送木蘭橈。青天挾日波中浴,白晝繁星地上跳。萬頃琉璃吹一葉,半簪霜雪快今朝。廬陵歸路從西去,卻峭東帆趁落潮。過鉛山江口 下卻諸灘水漸平,舟行已遠上 ​​饒城。酒家便有江鄉景,綠柳梢頭樹玉瓶。過秦淮 曉過新橋啟轎窗,要看春水弄春光。東風作意驚詩眼,攪亂垂楊兩岸黃。過青陽縣,望九華山,雲中不真。來早大露,竟不見其全三首 其一 山長百里玉孱顏,百里何緣盡好山。只是縣前青一簇,九芙蓉出五云間。 其二 肩輿過了九華西,恨殺秋雲故故低。遮盡奇峰時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齊。 其三 懊惱西來不見山,五更指準月中看。卻將香霧寬裁幕,性燥和天總一漫。
 


卷十

過潤陂橋三首

其一 潤陂初上板橋時,欲入江東尚未知。忽見橋心界牌子,腳根一半出江西。 其二 卻憶庚寅侍板輿,過橋橋斷費人扶。重來一見新橋了,淚濕秋風眼欲枯。 其三 歷覽溪中有底鳴,蕭然蘆葉蓼花汀。元來轎頂鳴鳴響,將謂風聲是鴈聲。過若山坊進退格 綠漲空中幄,黃鋪地上雲。風條鉤過轎,雨穟沒行人。 夾路桑千樹,平田稻十分。澤行殊不惡,物色逐村新。過三衢,徐載叔採菊載酒,夜酌走筆二首 其一 徵塗半月客塵黃,今夕初逢一雨涼。冷笑菊花堪計會,為君八月作重陽。 其二 疾風動地雨傾荷,一事商量君信麽。試問糟床與簷溜,雨聲何似酒聲多。過沙頭三首 其一 非煙非雨淡濛濛,深閉窗扉護脫風。船外山光簾裡翠,岸頭花影鏡中紅。 其二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暗潮巴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其三 昨來飛櫓下危瀧,不敢窺窗只閉窗。莫嘆江平船不進,只將行役當游江。過上湖 上湖名是實全非,只合松江鴈騖池。若與五湖通譜系,澹台湖弟太湖兒。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 其一 遠山高絕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定是遠山矜狡獪,跳青湧碧角幽奇。 其二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其三 一水橫拖兩岸峰,千痕萬摺碧重重。誰言老子經行處,身在江山障子中。 其四 曉日秋山破格奇,青紅明滅舞清漪。畫工著色饒渠巧,便有此容無此姿。過神助橋亭 下轎渾將野店看,只驚腳底水聲寒。不知竹外長江近,忽有高桅出寸竿。過石磨嶺,嶺皆創為田,直至其頂 翠帶千鐶束翠巒,青梯萬級搭青天。長淮見說田生棘,此地都將嶺作田。過石塘 萬石中通一線流,千盤百折過孤舟。灘頭未下人猶笑,下了灘頭始覺愁。過石硊渡
峨橋小渡十里長,石硊小渡五里強。斜風細雨寒蘆裡,下有深潭黑無底。
渡船劣似紙半張,五里卻成一千里。中流風作浪如山,前進不得後進難。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飛墮於其間。大江風濤堪著力,小渡風濤更無格。
咫尺性命輕於毛,只恐一毛猶不直。
 

過瘦牛嶺

行盡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平生豈願乘肥馬,臨老須教過瘦牛。
夢里長驚炊劍首,春前應許賦刀頭。夜來尚有餘樽在,急喚渠儂破客愁。過雙陂 霜後寒溪清更清,冰如溪水水如冰。閒行也有窮忙事,問訊梅花開未曾。過水車鋪二首 其一 盡日塗中斷客行,兩邊山色到雲青。溪光搖碎黃金日,波面跳成白玉星。 其二 轎裡看書得晝眠,夢中驚浪撼漁船。覺來書捲風吹亂,忘卻前篇與後篇。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響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其三 後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裡促銀鞍。 其五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懽。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其六 政是行人腸斷時,子規得得向人啼。若能淚得居人臉,始信春愁總為伊。過蘇岩 仰望蒼岩高更深,岩中佳處著禪林。瓊泉萬仞峰頭落,一滴泉聲一醒心。過獺橋湖 圩路抨弦白,圩溝夾柳青。藻明潛撥剌,日暖凍蜻蜓。 只個新茅店,分明是水亭。行來惟恐盡,覽處不容停。過太湖石塘三首 其一 才轉船頭特地寒,初無風色自生湍。堤橫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圍分外寬。 一鏡銀濤三萬頃,獨龍玉脊百千蟠。若為結屋蘆花里,月笠雲蘘把釣竿。 其二 每過松江得偉觀,玻璃盆底飣乾坤。天邊島嶼空無際,煙外人家澹有痕。 笠澤古今多浪士,包山近遠在何村。季鷹魯望何曾死,雪是衣裳月是魂。 其三 兀坐船中只欲眠,不如船外看山川。松江是物皆詩料,蘭槳穿湖即水仙。將取垂虹亭上景,都皈卻月觀中篇。正緣王事遊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過土筧岡 木落初宜菜,亭荒不復茅。牛分叉路口,鸛立禿松梢。 秋熱方升日,朝涼更迥郊。襄年走塵鞅,何計返雲巢。過望亭六首 其一 望亭昔歲過皈船,柳為蹁躚杏為妍。今日溪山渾似舊,雪蘆風荻雨蕭然。 其二 窗間雨打淚新斑,破處風來叫得酸。若是詩人都富貴,遣誰忍餓遣誰寒。 其三 暮鴻作陣猛相追,風有何忙也急吹。惱殺詩人真枉卻,雲窗霧合不曾知。其四 兩岸山林總解行,一層送了一層迎。天公收卻春風面,拈出酸寒水墨屏。 其五 朝朝暮暮見長河,見了長河只厭他。卻愛畫師能畫水,不看死浪與生波。 其六 晴河不似雨中看,晴里波紋只簟班。卻是雨河新樣巧,簟間織出小金鐶。過烏沙望大塘石峰
峨橋小渡十里長,石硊小渡五里強。斜風細雨寒蘆裡,下有深潭黑無底。
渡船劣似紙半張,五里卻成一千里。中流風作浪如山,前進不得後進難。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飛墮於其間。大江風濤堪著力,小渡風濤更無格。
咫尺性命輕於毛,只恐一毛猶不直。
 

過瘦牛嶺

行盡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平生豈願乘肥馬,臨老須教過瘦牛。
夢里長驚炊劍首,春前應許賦刀頭。夜來尚有餘樽在,急喚渠儂破客愁。過雙陂 霜後寒溪清更清,冰如溪水水如冰。閒行也有窮忙事,問訊梅花開未曾。過水車鋪二首 其一 盡日塗中斷客行,兩邊山色到雲青。溪光搖碎黃金日,波面跳成白玉星。 其二 轎裡看書得晝眠,夢中驚浪撼漁船。覺來書捲風吹亂,忘卻前篇與後篇。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其一 側塞千山縫也無,上天下井萬崎嶇。昨朝曾過芙蓉渡,尋到溪源一線初。 其二 山北溪聲一路迎,山南溪響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過金陵莫寄聲。 其三 後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其四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裡促銀鞍。 其五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懽。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其六 政是行人腸斷時,子規得得向人啼。若能淚得居人臉,始信春愁總為伊。過蘇岩 仰望蒼岩高更深,岩中佳處著禪林。瓊泉萬仞峰頭落,一滴泉聲一醒心。過獺橋湖 圩路抨弦白,圩溝夾柳青。藻明潛撥剌,日暖凍蜻蜓。 只個新茅店,分明是水亭。行來惟恐盡,覽處不容停。過太湖石塘三首 其一 才轉船頭特地寒,初無風色自生湍。堤橫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圍分外寬。 一鏡銀濤三萬頃,獨龍玉脊百千蟠。若為結屋蘆花里,月笠雲蘘把釣竿。 其二 每過松江得偉觀,玻璃盆底飣乾坤。天邊島嶼空無際,煙外人家澹有痕。 笠澤古今多浪士,包山近遠在何村。季鷹魯望何曾死,雪是衣裳月是魂。 其三 兀坐船中只欲眠,不如船外看山川。松江是物皆詩料,蘭槳穿湖即水仙。將取垂虹亭上景,都皈卻月觀中篇。正緣王事遊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過土筧岡 木落初宜菜,亭荒不復茅。牛分叉路口,鸛立禿松梢。 秋熱方升日,朝涼更迥郊。襄年走塵鞅,何計返雲巢。過望亭六首 其一 望亭昔歲過皈船,柳為蹁躚杏為妍。今日溪山渾似舊,雪蘆風荻雨蕭然。 其二 窗間雨打淚新斑,破處風來叫得酸。若是詩人都富貴,遣誰忍餓遣誰寒。 其三 暮鴻作陣猛相追,風有何忙也急吹。惱殺詩人真枉卻,雲窗霧合不曾知。其四 兩岸山林總解行,一層送了一層迎。天公收卻春風面,拈出酸寒水墨屏。 其五 朝朝暮暮見長河,見了長河只厭他。卻愛畫師能畫水,不看死浪與生波。 其六 晴河不似雨中看,晴里波紋只簟班。卻是雨河新樣巧,簟間織出小金鐶。過烏沙望大塘石峰
城中長恨不見山,出城見山如等閒。曹溪過了過岑嶺,不惟山粗石仍獷。
山如可師癩滿頂,石如陳三癭聯頸。一路令人眼不開,眼開令人悶不醒。
烏沙未到一溪橫,水清見底心已清。大塘六峰爭出迎,水精筆架琉璃屏。
兩峰玉筍初出土,三峰冰盤釘角黍。新峰新琢金慱山,霧作沉煙云作縷。
忽然前岡平截斷,萬丈青炎餘寸許。山神解憐客子愁,平地跳出蒼琳璆。
更借天公修月斧,神工一夜忙琱鎪。近看定何者,遠看真可畫。山神自
賀應自詫,古來此地無車馬。
 

過烏石大小二浪灘,俗呼浪為郎,因戲作竹枝歌二首

其一 灘聲十里響千鼙,躍雪跳霜入眼奇。記得年時上灘若,如今也有下灘時。 其二 小郎灘下大郎灘,伯仲分司水府關。誰為行媒教作贅,大姑山與小姑山。過五里迳三首 其一 瘦日當中暖稍回,冷山未許瘴全開。溪光遠隔深深竹,特地穿簾入轎來。 其二 野水奔流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也無一個人催促,自愛爭先落澗聲。其三 入山無路出無門,鳥語猿聲更斷魂。當處迷塗何處問,一溪引我得前村。過西坑 乾風無那濕云何?吹不能開只助他。野水落溪生 ​​蟹眼,一番過了一番多。過西山 一年兩蹈西山路,西山笑人應鮮語。胸中百解朱墨塵,兩卷珠簾無半句。 殷懃買酒謝西山,慚愧山光開我顏。鬢絲渾為催科白,塵埃滿胸獨遑惜。過下梅 不特山盤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行人自趁斜陽急,關得歸鴉更苦催。過顯濟廟前石磯竹枝詞二首 其一 大磯愁似小磯愁,篙稍寬時船即流。橕得篙頭都是血,一磯又復在前頭。 其二 石磯作意惱舟人,束起波濤遣怒奔。撐折萬篙渾不枉,石磯嬴得萬餘痕。過謝家灣 行盡牛蹊兔迳中,忽逢平野四連空。意隨白鷺一雙去,眼過青山千萬重。近嶺已看看遠嶺,連峰不愛愛孤峰。一丘一岳知何意,疏盡官人著牧童。過新開湖五首 其一 奇哉萬頃水精盆,一線青羅緣卻唇。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線也無痕。 其二 漁郎艇子入重湖,老眼殷懃看著渠。看去看來成怪事,化為獨鴈立橫蘆。 其三 白葦黃蘆尚帶秋,長風遠水幾時休。愁人對著君休問,不是愁人也作愁。 其四 一鷗得得隔湖來,瞥見魚兒眼頓開。只為水深難立腳,翩然飛下卻飛回。 其五 遠遠人煙點樹梢,船門一望一魂消。幾行野鴨數聲鴈,來為湖天破寂寥。過秀溪長句 去年來此上巳日,今年重來未寒食。臨溪照影老自羞,慚愧春光尚相識。 秀溪何許好春容,最是溪深樹密中。海棠開盡卻成白,桃花欲落翻深紅。過胥口,江水大漲,舟楫不進 北江西水兩相逢,胥口波濤特地雄。萬事向儂冰與炭,一生行役雨和風。 急流欲上人聲鬧,近岸還移牽路窮。河伯喜歡儂苦惱,並將恩怨惱天公。過胥口鎮 桄榔葉垂翠羽鮮,木綿花暖紫霞翻。疾雷急雨急開霽,淡白雲拂濃清山。過丫頭岩 告老身心日互催,又將烏帽點黃埃。丫頭岩下來仍往,四十三年十二回。過嚴州章村放歌 石崖削得瘦到筋,半點也無塵土痕。正如狻猊走得渴,下赴江水一口吞。 嚴灘過卻烏龍觜,兩岸秋山夾秋水。舟中小酌亦不遑,眼底生愁失蒼翠。 尖峰已自刺大虛,峰頭更立玉浮屠。好山千隻复萬隻,家里門前一隻無。過楊村 石橋兩畔好人煙,匹似諸村別一川。楊柳陰中新酒店,蒲萄架底小漁船。 紅紅白白花臨水,碧碧黃黃麥際天。政爾清和還在道,為誰辛苦不歸田。過楊二渡三首 其一 春跡無痕可得尋,不將詩眼看春心。鶯邊楊柳鷗邊草,一日青來一日深。 其二 兩日山尋盡野花 ​​,今晨水眺如桑麻。春風嬌得千垂柳,恰限身才個個斜。 其三 柳見風時舞便輕,解將袞遍趁鶯聲。道他誇逞腰肢著,風罷元來倦不勝。過楊子江二首其一 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其二 天將天塹護吳天,不數殽函百二關。萬里銀河瀉瓊海,一雙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閒。多謝江神風色好,滄波千頃片時間。過楊子橋二首 其一 浪說春皈已四旬,淮南元自不知春。明朝卻是中和節,野火誰憐寂寞人。 其二 客愁滿目政無聊,忽報船經楊子橋。未到江南心已喜,隔江山色碧相招。過宜福橋 水鄉澤國最輸農,無旱無乾只有豐。碧豆密爭桑蔭底,綠荷雜出稻花中。 是田是沼渾難辨,何地何村不一同。若遣明年無種子,卻愁閒殺雨和風。過鶯鬥湖三首 其一 畫舫如山水上奔,小船似鴨避河濱。紅旗青蓋鳴鉦處,都是迎來送往人。 其二 忽聞江上四驩呼,知近吳江鶯鬥湖。火炬燈籠不須辨,使家行住按程塗。 其三 春來已自兩旬餘,欲借春看未見渠。煙樹隔湖三十里,寒梢依舊向人疏。過玉山東三塘五首 其一 筍輿拾得小涼天,旋與開窗急捲簾。十里輕雲閣秋日,日光移在遠峰尖。 其二 遠峰隔水醒人心,一半斜陽一半陰。仙子更衣晚妝束,紫茸領子翠毛衿。 其三 赤日中塗綠樹陰,肯將碧繖借行人。片雲忽在樹頭上,失卻勳勞庛得身。 其四 身行衢信兩中間,夾路尖峰面面寒。只道秋山似春筍,不知春筍似秋山。 其五 繰車香里過徵衫,白繭黃絲兩兩三。不是秋風上饒路,一生不信有冰蠶。過皂口 贛石三百里,春流十八灘。路從青壁絕,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誰供客子看?猶須一尊淥,並遣百憂寬。過霅川大溪
菰蒲際天青無邊,只堪蓮盪不堪田。中有一溪元不遠,摺作三百六十灣。
政如綠錦也衣上,玉龍盤屈於其間。前船未轉後船隔,前灣望得到不得。
及至前灣到得時,只與後灣才咫尺。朝來已度數百縈,問知德清猶半程。
老夫乍喜棹夫悶,管有到時君莫問。
 

過張王廟

地迥人煙寂,山盤水勢回。怪松欹岸出,古廟背河開。
晚色催徵棹,斜陽戀去桅。丹徒誰道遠,一眺正悠哉。過章戴岸二首 其一 山水教無暑,牛羊報有村。近沙經雨淨,遠樹入煙昏。 奔走何時了,升沈未要論。江鷗大自在,雪影正孤翻。 其二 港汊村村出,江流節節添。可憐千嶂好,輸與一峰尖。 過雨日初軟,順風波更恬。旋寒篷作屋,更掛簟為簾。過招賢渡 歸船舊掠招賢渡,惡灘橫將船閣住。風吹日炙衣滿沙,嫗牽兒啼投店家。 一生憎殺招賢柳,一生愛殺招賢酒。柳曾為我礙歸舟,酒曾為我消詩愁。過招賢渡檔四首 其一 歸舟曾被此灘留,說著招賢夢亦愁。五月雪飛人不信,一來灘下看濤頭。 其二 一江故作兩江分,立殺呼船隔岸人。柳上青蟲寧許劣,垂絲到地卻回身。 其三 倦遊客子自無聊,不是江山景不饒。危岸崩沙新改路,斷渠橫石自成橋。 其四 岸上行人莫嘆勞,長年三老政呼號。也知灘惡船難上,仰蹈桅竿臥著篙。過趙受莊 老子方孤悶,西山忽在旁。回頭鄔子砦,明眼趙家莊。 試飲章江味,中涵吉水香。望鄉儂已喜,而況到吾鄉。過真陽峽六首 其一 玉削雙崖一水通,一重一掩更重重。平生山水看多少,最愛真陽第二峰。 其二 莫道無人迳亦窮,尚餘碧筱伴青楓。白云不是從天降,坐看生從翠崦中。 其三 仰見青天尺許青,無波江水不勝平。只驚白晝山竹裂,杜宇初聞第一聲。 其四 堪笑跳波數百灘,如何入峽頓無喧?人言此峽如巴峽,只欠三聲隨淚猿。 其五 榕樹陰中一葦橫,鷓鴣聲里數峰青。南人到此亦腸斷,不是南人作麽生。其六 百灘千港幾濤波,聚入真陽也未多。若遣峽山生塞了,不知江水倒流麽?過鄭步 漸有人家松桂叢,韶州山水勝南雄。未須青惜峰巒過,過了諸峰得好峰。過週陂江 溪暖無冰可得銷,清波白石小魚跳。忽逢寸碧翩然起,翡翠驚飛上柳條。過主嶺 昨日山行尚有村,今朝嶺塞更無門。仰攀苔磴上絕頂,卻倒籃輿下峻巒。 身覺去天才寸許,岸臨無地不堪看。前頭尚有芙蓉在,此嶺難登未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