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劉大白(1880~1932)與胡適

《劉大白文集》台北:大漢,1977。收入《白屋文話》《白屋說詩》 (台版稱為《白屋詩話》待查)、《舊詩新話》、《白屋說詩》等書。
《白屋文話》1929序二 是胡適所作--並有一信討論-- 劉大白的《自序二》有討論和摘信。
《白屋說詩》1929 有篇評論《胡適譯節婦吟》是失敗的,最大的問題是求押韻而害詩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大白
性別
出生1880年10月2日
浙江省紹興
逝世1932年2月13日(51歲)
劉大白(1880年10月2日-1932年2月13日),原名金慶棪,字伯貞,號清齋辛亥革命後更改姓名為劉靖裔,字大白浙江紹興平水鎮人。現代詩人、文史學家,白話詩的倡導者之一。

生平[編輯]

劉大白為前清舉人出身[1]*,曾任紹興師範學堂山會小學教員,曾與王世裕合編《紹興公報》。1913年,亡命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任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教授,編輯《黎明》周刊。1926年出版詩集《郵吻》。1928年,任浙江省教育廳秘書。1932年2月13日病逝。

*貢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兩朝秀才(又稱生员)成績優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贡士不同於貢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至於贡士经过殿试 ...

著作[編輯]

劉大白早在五四運動前就嘗試用白話寫詩,是新詩的倡導者之一。他的詩以描寫民眾疾苦之作為多,並顯示了由舊詩蛻化而來的特點,感情濃烈,語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並以觸及重大的社會議題和鮮明的鄉土色彩,在五四時期的詩壇上別具一格。1929年6月6日-10月10日在杭州舉辦的西湖國際博覽會上,劉大白爲教育舘撰寫對聯,上聯「定建設的規模,要仗先知,做建設的工作,要仗後知,以先知覺後知,便非發展大中小學不可」,下聯「辦教育的經費,沒有來路,受教育的人才,沒有出路,從來路到出路,都得振興農工商業才行」[2]
主要著作有:新詩集《舊夢》(後分編為《賣布謠》、《丁寧》、《再造》、《秋之淚》)、《郵吻》;舊詩集《白屋遺詩》;詩話《白屋說詩》、《舊詩新話》;《中國文學史》等。[1]

參考文獻[編輯]

  1. 1.0 1.1 中國文學家辭典·現代第一分冊.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397–399. CSBN 17118·16.
  2. ^ 蕭乾主編, 浙江省文史研究舘編. 新編文史筆記叢書 第一輯(10): 兩浙軼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13


*****百度百科
劉大白(1880~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棪,後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好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曾東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進思想。先後在省立諸暨中學、浙江第一師範、上海復旦大學執教數十餘年。1919年他應經亨頤之聘在浙一師與陳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國語教育,被稱為“ 四大金剛 ”。後任教育部秘書、常務次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等職。二十年代,他曾蒞校考察並講學。





1880年10月2日,劉大白出生在一個山明水秀的桃源之鄉,這就是浙江省會稽縣(現紹興)平水村。劉大白青少年時姓金,原名金慶,字


劉大白

伯貞,號清齋。1895年,劉大白第一次離開了家鄉,赴杭州考科舉,得過優貢生,還曾膺拔貢於入京謁選,正在這時恰逢其父病亡,才沒成功。劉大白成年後,曾任紹興師範學堂和山會小學教員,於1910年2月結束了故鄉看雲聽水的生活和學堂教書生涯,去北京謀職。劉大白在京謀職未成,決定乘船離京,從海道南歸。回到紹興後,和清末老同盟會會員,光復會會員王世裕合編《紹興公報》,並且與好友任瘦紅在該報共事一年多。1913年,劉大白東渡亡命日本,在日本東京期間,劉大白加入“ 同盟會 ”,1915年公開發表反 ​​對賣國的二十一條條約的文章,受到日本警視廳的監視,又不得不離開東京,轉赴南洋,先後受到過新加坡蘇門答臘等地,在那些地方應當地華僑學校的聘請,教授國文,為時有一年多。


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凱稱帝失敗而身亡,劉大白才得以能從南洋回國,定居在杭州皮市巷三號,在《杭州報》任職謀生。1920年6月,劉大白從杭州回紹興之後,他往返於杭州、蕭山、紹興等地,先後在崇文、安定、春暉等中學任教。在1921年至1922年這兩年中,劉大白寫了許多新詩和隨感,發表在《民國日報 ·覺悟》上,新詩署名劉大白,隨感暑名漢冑或靖裔。劉大白的新詩中有不少是涉及底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的。1924年,劉大白加入以柳亞子為首的新南社,同年,他加入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1924年3月,劉大白的第一部詩集《舊夢》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收五百九十七首詩,列入“ 文學研究會叢書 ”之一,陳望道周作人為詩集作序,這是劉大白在1919年—1922年新詩創作全盛時期的作品,在劉大白的新詩集中,基本上有三種類型的詩,一種是抒情詩,還有一種是說理詩,再有是具有平民思想的詩。


1924年2月底,劉大白由杭抵滬,經邵力子的推薦,受聘於上海復旦大學任大學部文科教授,住江灣校舍,後又受聘上海大學,教中國文學。劉大白在復旦大學和上海大學任教後,開始將較多的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後,劉大白為興辦教育事業,與朱少卿一起加入國民黨。劉大白在復旦大學任教期間與徐蔚南陳望道等教員負責編輯《黎明》周刊


劉大白

。劉大白在該刊上發表了大量的政論性文章,運用了“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的春秋筆法,切中弊,在校內和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26年12月,劉大白另一本新詩集《郵吻》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列入“黎明社叢書”之一,該書共收作者1923年5月至1926年5月三年中寫的一百首詩。1928年1月,辭去複旦大學的職務,隨即趕杭州任國立浙江大學秘書長之職。1929年8月15日,新任教育部長蔣夢麟請劉大白任教育部常任次長。劉大白不但是位創作甚豐的詩人,他 ​​在文學的評論方面也有超乎一般見解之上的深刻警闢的思想,著有《白屋文話》、《舊詩新話》、《白屋說詩》等談詩論文的集子。從劉大白以上三本文學論著來看,他對文學遺產的認識是較全面,評價得頗公允的,他對古人留下的遺產,既不一筆抹煞,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由於劉大白有這個基礎,所以無論是他的舊體詩和新詩,都極少用粉飾之字,鏤金錯採,敷衍成章,很能顯示這位詩人精深博大的功力。由於前階段的潛心研究,在1929年劉大白出版了多種著作,12月,他編寫的《五十世紀中國歷年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一部很重要的工具書。同年12月15日辭去了教育部政務次長的職務。1931年開始,劉大白閉門進行寫作。1932年2月13日,劉大白靜靜地躺在錢塘路九號裡的床上,與世長逝,享年五十三歲。




著作書目

編輯


《舊夢》(詩集)1924,商務


《郵吻》(詩集)1926,開明


《舊詩新話》(詩論)1928,開明


《白屋說詩》(詩論)1929,上海大江書舖;1958,作家


《白屋文話》(雜文)1929,世界


《再造》(詩集)1929,開明


《丁寧》(詩集)1929,開明


《賣布謠》(詩集)1929,開明


《秋之淚》(詩集)1930,開明


《白屋書信徐蔚南編》1932,上海大夏書局


《中國文學史》1933,上海大江書舖


《文字學概論》1933,上海大江書舖


《故事的壇子》(散文)1934,上海黎明書局


《白屋遺詩》(舊詩)1935,開明


《中詩外形律評說》(理論)1943,中國聯合出版公司


《魯迅郭沫若劉大白郁達夫四大家詩詞鈔》1950,上海秀州出版社


《劉大白詩選》(詩集)1958,人文


《劉大白精選集》1970,台北宏業書局


《劉大白文集》1977,台北大漢出版社


《劉大白選集》1981,香港文學研究社


《劉大白詩集》1983,書目文獻


《五十世紀中國歷年代編》1929,商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