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還在1924年和1925年,先後翻譯了英國作家哈代的兩首詩《別離》《月光裡》。
胡適譯此詩末段,不過抄錯第一字,是By,非In。他知道出處是John Donne的
Present in Absence,不過他只記得詩題是"Absence"。他引的末段之標點也與下述的不同。
|
Search Results
The Hand of Ethelberta by Thomas Hardy: Chapter 40
www.online-literature.com › Thomas Hardy › The Hand of Ethelberta
'By absence this good means I gain, That I can catch her, Where none can watch her, In some close corner of my brain: There I embrace and kiss her; And so I ... English Poetry I: From Chaucer to Gray. The Harvard Classics. 1909–14. |
176. Present in Absence |
John Donne (1573–1631) |
|
胡適譯: 別離
不見也有不見的好處:
我倒可以見著她,
不怕有人監著她,
在我腦海的深窈處;
我可以抱著她,親她的臉;
雖然不見,抵得長相見。
pp.119-120
----
pp. 125-27
Harriet Monroe, ed. (1860–1936). The New Poetry: An Anthology. 1917. |
152. In the Moonlight |
By Thomas Hardy |
|
胡適譯: 月光裡
『喂,孤寂的工人,你為什麼
癡癡地站在這兒瞪著伊的墳墓,
好像偌大的墳園只葬著伊一個?』
***
『萬一你那雙絕望的眼睛,
在這淒冷的月光裡惱怒了伊的魂靈,
萬一伊的鬼走了出來,可不要嚇死了人?』
***
『你懂什麼!那可不趁了我的心願!
我寧願見伊的鬼,不願看誰的面。
可憐呵,我那會有那樣的奇緣。』
***
『這樣看來,伊一定是你戀愛的人,安樂與患難變不了你的心;
如今伊死了,你便失去了你的光明? 』
***
『不是的:伊不曾受到過我愛情的供養;
我當時總覺得別人都比伊強;
可憐伊在日,我從不曾把伊放在心上!』
****
第五次說的是張谷若。胡適回憶自己當年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編譯委員會時,曾以高額稿酬請人翻譯了哈代的兩部長篇小說《還鄉記》、《德伯家的苔絲》。胡適清清楚楚地記得譯者是「張恩裕,字谷若,北京大學英文係畢業的」。
BBC
胡適日記 1931/8/14 他們(父子--胡適和瀛兒) 練習的翻譯應該是這段 (黑體字是他認為不好翻譯的字)
我現在還不知道此兒是哥還是弟。
怎樣說,他們都是很早就學英文。
"胡适有三子。长子祖望,出生在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丧仅四个月,取名“祖望”有望祖的意思;次女素斐,出生于1920年8月16日,不幸在1925年5月早夭;幼子思杜,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A well proportioned mind is one which shows no particular bias; one of which we may safely say that it will never cause its owner to be confined as a madman, tortured as a heretic, or crucified as a blasphemer. Also, on the other hand, that it will never cause him to be applauded as a prophet, revered as a priest, or exalted as a king. Its usual blessings are happiness and mediocrity.
--- Return of the Native byThomas Har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