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1950年代鐵幕外的人如胡適,猜中國人口數。2025年( Joel來談日本):中國大陸總人口介於3億至14億之間

 

 Joel來談日本中國大陸總人口介於3億至14億之間

2025年,隨著中國政府發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總人口約為14億828萬人,較前一年減少139萬人,但其仍位居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然而,一項來自美國知名華語媒體節目《新聞看點》的爆炸性報導卻掀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與廣泛質疑。報導指出,一名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任職數十年的華人學者A氏,在一封寄給節目主持人的文件中明確聲稱:「中國實際人口最多只有3.2億人左右,官方所稱14億人口完全是虛構數字。」
據節目主持人李沐陽透露,這位華裔學者A氏認為,這一人口大幅縮減的原因與中國內部長期的戶籍重複登記現象及武漢肺炎大規模死亡有密切關聯。此外,日本學者與俄羅斯政府早前的獨立調查也間接支持了這種推測,提出中國人口僅為7至8億人的可能性,進一步激化了對中國官方數據的質疑聲浪。
探究人口統計錯誤原因,首先被提及的是中國公安部2013年一次性刪除3.5億重複登記的戶籍,使得當時13.6億人口一夕間變為10.1億。學者指出,這種大規模戶籍刪減凸顯中國戶籍制度管理混亂,加上地方政府因為經濟補助需求,存在人數虛報等普遍現象,進一步導致人口數據不實情況。
學者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過去數十年以來存在大量死後戶籍未被註銷的情況,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於經濟因素導致親人死後戶籍仍被保留以領取社會福利或補助。這種現象普遍且長期存在,估計有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虛報人口。此外,長期移民海外的中國籍人口也未及時從人口數據中移除,進一步造成誇大的人口統計數字。
從2020年至2023年間,武漢肺炎肆虐中國境內,儘管官方未公布真實死亡數字,但諸多跡象表明實際死亡人數遠超政府承認的範圍。根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業者提供的非官方資料,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每月移動電話用戶減少數以千萬計,這一非正常流失數據可能代表了死亡人數的真實範圍。這些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中國的人口統計逐漸成為一個龐大且難以釐清的數據黑洞。
如果上述人口大幅低估的假設得到證實,中國無疑將面臨全方位的重大衝擊。在國際政治層面,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與國際地位將受到嚴重削弱。長期以來,中國以全球最大人口國自居,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有部分來自龐大的人口基礎。若人口實際數據遠低於官方統計,無疑將嚴重打擊中國的國際公信力,進而削弱其在氣候變遷、人權議題及全球公共衛生合作中的主導角色。
國際貿易方面,一旦人口規模低於官方所述,外資企業將重新評估在中國的市場潛力,造成資本和技術的外流加速,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動能與全球供應鏈地位。此外,人口數量的大幅減少也意味著內需市場的急劇萎縮,企業將面臨嚴重銷售壓力,經濟增長前景遭遇困難,通貨緊縮、失業率升高的負面效應將快速顯現。
至於國內經濟層面,人口萎縮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勞動力短缺、內需市場的萎縮以及房地產泡沫問題的惡化。中國政府過去十幾年來大量投資興建新城及房地產,若人口大幅低估成真,將導致大量房屋空置,金融風險升高,政府財政面臨極大負擔。此外,勞動力供給減少及老年人口比例升高,亦對社會福利體系及養老金制度造成嚴重負擔。
面對如此重大的疑慮和可能的後果,中國政府勢必需要正視人口數據的真實性問題,並採取更透明、更負責任的統計機制與政策方針。未來人口統計若無法取得國際社會及國內民眾的信任,將對中國政府的統治基礎帶來長期且深遠的影響。當前國際與國內的懷疑聲浪已達前所未有的高點,如何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是中國政府亟需正視的重大課題。
中國實際人口數量究竟是14億還是只有3億,迄今仍眾說紛紜,各方莫衷一是。然而,不論真實人口數字為何,這場關乎真相的討論已足以成為中國未來政策制定與國際關係調整的重要分水嶺。
可能是一或多人和人群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