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That man's the best cosmopolite/ Who loves his native country best

胡適1913年4月的日記 只留一則:
.......頃讀 Tennyson 詩至 Hands All Round 篇有句云:
That man's the best cosmopolite
Who loves his native country best
深喜其緣與吾暗合 故識之



新聞報導 | 2011.12.26
新書: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


今年是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建國一百週年。一本最新著作《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披露,孫中山的革命理念受到美國的影響很深,而中華民國政府獲得國際承認,美國更是關鍵。


《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The Birth of the First Republic in Asia as Seen from the Diplomatic Documents)這本書的作者是盧雪鄉女士,她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服務多年,曾擔任亞洲部典藏主任及亞洲部代主任等職。她為了撰寫這本書,研究了大量從1840年到1913年之間的珍貴文件,包括美國總統手稿、華府與美國駐外使館間的電報、以及美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往來函電,尤其是一些過去遭到輕忽的文獻。


盧雪鄉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她在國會圖書館手稿部發現一張明信片,是孫中山在1912年4月17日寫給美國著名的社會改革家、也是牧師Lyman Abbott。她很好奇這張明信片為什麼要保留在老羅斯福總統的手稿中,經過研究,發現Lyman Abbott是老羅斯福十分倚重的人士,言聽計從,而孫中山與Lyman Abbott 兩人理念十分接近,都是追求以人性、熱情達到社會改革。 Lyman Abbott的理念在老羅斯福總統任內發揮的淋漓盡致,同樣的,也成為孫中山的革命理想重要的一部份。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歷史文獻記載,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是巴西。研究發現,如果不是陰錯陽差,美國應該是第一個。

根據這些文獻,1913,也就是民國二年,三月十八日,美國駐華代辦衛理(Edward T. Williams)向美國政府報告​​,說中國當時雖然很亂,但情況正在改善,因此美國應該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民國的政府。

美國國務院遠東司接受衛理這個觀點。於是美國向各國接洽,希望一致行動。可是列強總把自己在中國的既得利益或潛在利益擺在第一位,所以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與美國一致行動。

盧雪鄉表示,從門戶開放政策開始,美國就在中國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使中國免於被瓜分。而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國,隔年,美國總統威爾遜上任,以同情與理解的眼光「看著中國人民排除萬難,鍥而不捨的追求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威爾遜在四月六日致函袁世凱總統,「歡迎中華民國進入國際社會大家庭」,並昭告各國,準備在四月八日中國第一屆國會開議之日承認中華民國。

四月八日,巴西承認中華民國;四月九日,秘魯承認中華民國。當時各國對巴西和秘魯的作法感到意外,因為這兩國不是強國,在中國也沒有派駐外交人員。盧雪鄉的研究顯示,因為威爾遜說了準備在四月八日承認中華民國,而且中國的國會也確實在當天召開了,因此巴西和秘魯認為美國一定會在當天承認中華民國,這兩個國家也就宣布承認。

列強依然冷漠,威爾遜決定不再等待。他指示美國駐北京使館向中國政府遞交承認國書,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民國的主要國家。遞交時間是一九一三年五月二日星期五上午十一點。

盧雪鄉表示,撰寫這本書的目的,不但是要把史實公諸於世,也希望美國繼續在國際扮演公道的角色。

盧雪鄉的父親盧英龍中將在對日抗戰時戰功彪炳,國共內戰時在廣西陣亡,前幾年查明經過,馬英九總統頒贈寶鼎勳章,入祀忠烈祠。


作者:劉新(華盛頓)

責編:苗子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12月12日December 12, 1936 ”西安事變”等

1936年胡適從舊金山回國,12月10日抵北平(12月1日抵上海) ,很忙碌

1212December 12, 1936是史上多事之一日。

在英國,根據The King's Speech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片名中speech既解作演講,也解作說話能力,是雙關語)是大事....

在中華民國,本日是所謂西安事變,胡適發一封電報給張學良。

……..足下應念國難家仇,懸崖勒馬,護送介公出險。若執迷不悟,名為抗敵,實自壞長城,正為敵人所深快,足下將為國家民族之罪人矣。

Historical Events

- Chinese leader Chiang Kai-shek declares war on Japan


約75 years ago: Chiang Kai-shek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ChiangChiang Kai-shek

On December 12 1936, the leader of the Chinese Kuomintang, Chiang Kai-shek, was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by the leader of his northern armies, Chang Hsueh-liang, a former Manchurian warlord, in what would subsequently become known as the “Xi’an incident.”

Chiang Kai-shek had arrived at Hsueh-liang’s headquarters in Xi’an, the capital of Shaanxi Province, ostensibly to discuss military tactics to be employed against the peasant army built by Mao Zedong’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Chiang was unaware that since earlier in the year, Hsueh-liang had been negotiating with the CCP about a tactical alliance against the invading Japanese Imperial Army. Hsueh-liang believed that Manchuria would not have fallen to the Japanese five years earlier had he been also able to draw upon Mao’s military forces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theatre of war.

Chiang was held under house arrest for almost two weeks before he finally agreed to Hsueh-liang’s eight demands, foremost of which was an end to the civil war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econd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two against the Japanese. The First United Front, instituted under Stalin’s orders in 1927 over the objections of Leon Trotsky and the Left Opposition, had resulted in the massacre of CCP cadre and class-conscious Chinese workers. This had set the stage for the emergence of Mao and the shift in the party’s orientation from the urban working class to the peasantry.

During the Second United Front, combat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CP never fully ended and by 1940 civil war had reemerged, even in the midst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10年9月30:康乃爾大學開學日--趙元任日記格式

胡適的《留學日記》,只能從1911年開始,因為1910年8月以後的日記都遺失了。不過,我們可從《趙元任全集‧第16卷》的圖版,知道趙先生 1910930日的日記:康乃爾大學開學日

日記的格式,採用當時(清國)市面上所印的一天一頁方式(直排,由右自左),類似胡適的學生時候也留下的幾張日記

現在將該頁的資訊重排如下,只打出事先印好的部分

上頭詩句:殘星幾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入倚樓 (趙承祐)

(趙承祐嘏。頗有詩名。不拘小節。淮南丞相坐贈歌者虞姹詩曰。)

八月廿七日 /戊戌 / 金曜

聖誕例假 陽曆九月卅日 氣候

善氣迎人,親於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戎兵。不言之聲疾於雷鼓

(管子管子內業第四十九篇)

預記事件

(主文)

親朋問候

遊覽地方

自修課程

李先聞 1970 難忘的平生知己: 懷念胡適之先生

《李先聞自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目錄

自序

一. 我的家世

二. 小學時候

三. 投考清華

四. 清華八年

五. 留學時期

六. 回國後頭兩年

七. 艱苦的河南大學農學院

八. 武漢大學的生活

九. 抗戰期間四川九年

十. 第一次重返美國

十一. 進中央研究院

十二. 來台後最初十四年

十三. 重返中研院

十四. 我的家庭

十五. 後記

年譜



《李先聞自傳》的後幾章是他與他的唯一知己胡適之先生的故事,很感人。不過其中有一處時間上的矛盾

即,經胡適的督促他們家在19616月從臺南搬到南港。( 235)

不過,他在談1961710日的中美科學會議中胡適的演講 Chinese Tradition and Her Future。講演完會眾站起來給胡先生十幾分鐘的鼓掌致最高的敬意與尊崇。我之所以決定從台南搬到台北這個演講給我以莫大的啟示” (252-53)

我喜歡胡適在當年中秋節過後的3給李先生夫婦送花的致謝函

“…….我在醫院裏每天背誦一些宋人的詞其中有朱希真的一首我要鈔出來送給你們倆:

早起未梳頭

小園尋遍

拄杖穿花露猶泫。

菊籬瓜畹

最喜引枝添蔓。

先生獨自笑

流鶯見。

著意訪尋幽香國豔

千里移根未為遠。

深淺相間

最要四時長看,

群芳莫笑我,

歸來晚。

我盼望你們喜歡這首詞。

適之 五十、九、廿七






李先聞 1970 難忘的平生知己: 懷念胡適之先生
胡適是其唯一的知己
中外雜誌 14: 5

李先聞台南來自由之家晚餐
胡適1961/8/4致李先聞
邀請他參加美方發起的晚餐: 美援教育組的三人
陪客/主客五人加二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先聞
出生 1902年11月9日
清朝 中國廣東梅縣
逝世 1976年7月4日 (73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學歷

經歷

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物科學組,1948年第1屆)

李先聞1902年11月9日1976年7月4日[1]農學家,祖籍廣東梅縣,出生於四川江津。1914年進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3年赴美,1926年畢業於普渡大學園藝系,1929年獲得康乃爾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回國後,1931年擔任東北大學教授,1932年轉任河南大學教授,1935至1938年任武漢大學農藝系教授、系主任,1938年任職四川省農業改進所,194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48年底到台灣,任職於台灣糖業公司農場,1954年重新籌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62年至1971年擔任所長,1971年因病退休[2]

他的專長為植物細胞遺傳學,在水稻、甘蔗的育種改良方面貢獻良多。1948年4月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年7月4日逝世於台北

[編輯] 參考資料

  1. ^ 中央研究院 李先聞院士基本資料


自由之家
自由之家

* 名稱:自由之家
* 類別:古蹟
* 種類:其他
* 公告文號:府文化二字第09200501000號
* 公告日期:2003/01/21
* 行政區域:臺北市 中正區
* 地址或位置:愛國西路16號
* 定著土地之範圍:臺北市中正區南海段5小段7之3、7之4、7之13、7之18、7之19地號所有土地
* 指定理由:1.其歷史價值反映自由中國「反共抗俄」時期的時代意義。 2.建築風格結合各時期的特色,也是五十年代克難時期少數留存至今的建築之一。
*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 所有權屬:私有
* 簡介: 本建築係民國四○年代,反共抗俄時期的克難建築,除為救總世盟固定活動場所外,也是政論雜誌自由中國的重要集會演說地點,招待許多當時國內外賓客;與周圍 的大同之家、嚴家淦故居,都反映國府遷台初期,於艱困環境下維繫國家命脈、傳承思想文化的克難精神。主建築物以鋼筋混凝土為架構,樓板則為簡易的木構造, 樣式純樸,一樓設有宴會廳、會議室,二樓則為住宿套房,蓋建造之時正值外交困苦時期,權充用以招待外國貴賓,足堪見證當時特殊之歷史境況。
* 現狀: (略)
*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文化學」,「文化研究」/「禪文化」

胡適有次對胡頌平說某人是北大畢,他研究「文化學」,其實這根本不是一門學問

由於他們師徒沒說得更清楚,因為50年後的台灣,英國等國的「文化研究」變成所謂顯學---這值得正反雙方思考。還有,日本和中國都有所謂「禪文化」的說法。這在日本很容易了解六十年來,鈴木大茁的英文版《禪與日本文化》都還是暢銷書。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柳田聖山/ 中國禪學第三卷 2004/2006 第3卷/2011第五卷

"柳田聖山與中國禪宗史研究 "可能稍全面介紹柳田先生的旨要 ( 何燕生 中國禪學(第五卷)2011

"WHAT WAS THE BEST TIME AND PLACE TO BE ALIVE?"文末介紹先生反鄉
發現日本的發展已讓他無家可歸
先生最想見禪宗初期的一些大師.....

中國禪學(第五卷) CHAN STUDIES




感恩。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與天地萬物分不開的。一朵花的美麗,需要整個宇宙的生命來成就。要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要想到這是大眾的成就,這是社會的成就,這是國家的成就,這是全人類的成就,這是天地萬物的成就。

包容。一盆花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是由各種各樣的顏色組成。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想到包容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想法,這樣,成就一切事業就會一帆風順。

分享。事業成就了,不能佔為己有,一切都獨享。既然一切都是大眾成就的,就要大眾來分享。你對大眾有良好的回報,有公平合理的回報,大眾對你一定會有良好的回報。分享有物質的分享,也有精神的分享。

結緣。之所以能做事,是因為有緣。緣成就了某一件事,成就了以後就要繼續結緣。要把這個緣源源不斷地延續下去,它可以延伸到其他事業的成就。要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成就了事業繼續結緣。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就是我們做事的八字方針。

本書包括禪宗典籍、西方禪學翻譯專題、禪宗思想與歷史、學術講座等內容。

《中國禪學(第五卷)》是河北禪學研究所主辦的大型學術輯刊,以弘揚禪宗文化、繁榮禪學研究為宗旨,設有禪宗理論研究、禪宗思想與歷史研究、域外禪學研究、禪學與其他宗派比較研究、禪宗語言文學研究、現當代禪宗研究、回顧與展望、專著評介等動態欄目。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525頁 / 18cmX26cm / 普級 / 單色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禪宗典籍
《祖堂集》俗語匯例釋 溫振興
《祖堂集》校釋失誤舉隅 詹緒左 何繼軍
《五燈會元》之版本與校勘之諸問題研究 紀(斌貝) 黃俊銓
《古尊宿語錄》校讀札記 詹緒左 石秀雙
■西方禪學翻譯專題
編者引言:走出舊有研究的思考情性 龔雋
中國禪與日本禪的研究現狀 伯蘭特‧佛雷
西方的東方學與禪學論述 伯蘭特‧佛雷
走向“行事的”禪學研究 伯蘭特‧佛雷
《楞伽師資記》的文本傳統 伯蘭特‧佛雷
馬祖語錄以及禪語錄的創作 馬里奧‧泊塞斯基
黃檗錄 戴爾‧懷特
中國禪宗“機緣問答”的先例 約翰‧R.馬克瑞
公案史——中國佛教思想中的語言轉換 戴爾‧懷特
早期禪的“一行三昧”觀念 伯蘭特‧佛雷
神會與初期禪學中的頓悟說 約翰‧R.馬克瑞
東山法門與菩提達摩思想之分化/承接 約翰‧R.馬克瑞
論中世紀中國禪師肖像的儀式功能 T.格里菲斯‧福科 羅伯特‧H.沙夫
大慧和居士:關于死亡的禪學開示 米里姆‧雷夫琳
道元忌及其社會歷史 W.M.波迪福德
■禪宗思想與歷史
馬祖綜論——關于馬祖道一禪師的經歷、遺跡、禪學、時代及語錄 邢東風
馬祖道一叢林建設及其現代意義 溫金玉
百丈清規之考察 屈大成
圭峰宗密的本末之辨 韓煥忠
洛陽新出比丘尼墓志與唐代東都聖善寺 趙振華
紫柏大師與憨山大師 戴繼誠
敦煌發現的吐蕃禪文獻研究——領域及其前景的一個評論 [日]上山大峻
宋元明清佛教史論綱 魏道儒
楚山禪風淺議——以看話禪教學為中心 伍先林
研讀虛雲和尚《增訂佛祖道影》的新發現 葉兵
柳田聖山與中國禪宗史研究 何燕生
解脫、修禪與修心——《禪宗解脫論研究》序 洪修平
■學術講座
慈輝佛教文化論壇第十九講:生活禪的真諦 淨慧
天下趙州禪茶文化國際交流大會:趙州茶禪的精髓 明海
■禪宗文學、音樂、藝術
元代詩僧石屋清珙及其山居詩 李舜臣 何雲麗
《禪門日誦》中的“華嚴字母”考述 周廣榮
中國禪宗繪畫及流派研究 葉偉夫 葉(ト凡)
****


《中國禪學(第四卷)》
叢 書 名:
定 價:60元
作者:河北禪學研究所主辦;吳言生主編
發布日期:2006-10-18
字 數:704千字
ISBN :7-101-05246-0/K·2335
版 式:簡體橫排
裝 幀:平裝
版 次:1-1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中國禪學》(第四卷)為河北禪學研究所主辦,主要包括趙州禪、道元與中國禪、禪宗語錄、禪宗思想與歷史、禪宗文學、古佛道場、學術動態和書序、書評等幾個部分。



本刊有八個專欄,分別為“趙州禪”、“道元與中國禪”、“禪宗語錄”、“禪宗思想與歷史”、“禪宗與文學”、“學術動態”等。
 本書目錄  


趙州禪
趙州禪之研究 [日本]則竹秀南
趙州公案“庭前柏樹子”集評 吳言生
道元與中國禪
寫在特輯之前 [日本]何燕生
道元和中日兩國禪宗 楊曾文
序文 [日本]木村清孝
道元禪的核心 [日本]角田泰隆
論道元與如凈的修證思想異同 [日本]何燕生
龐蘊和道元一禪思想中語言觀的兩極 [日本]木村清孝
《寶慶記》之問與答 [日本]伊藤秀憲
《現成公案》的真正意味:關於道元禪師的思想性基盤 [日本]石井清純
道元禪師有關戒律之諸問題 [日本]晴山俊英
道元禪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 [日本]石井修道
台灣佛學界的道元研究 藍吉富
評何燕生著《道元與中國禪思想》 [日本]末木文莢士
道元禪思想研究之管鑰 Paul Swanson 梁曉虹
也評何燕生譯注《正法眼藏》 [日本]小川隆
道元研究相關資料 [日本]何燕生
禪宗語錄
《大藏經》與禪錄之入藏 [日本]柳田聖山 本文翻譯的注解用心
《祖堂集》校讀散記 詹緒左 何繼軍
《五燈會元》校讀札記 闞緒良
禪宗思想與歷史
新出土的慧光大師墓誌銘 明海
慧能“本來無一物”初探 李海傑
宗密的禪教合一思想 印寬
臨濟宗“四賓主”的角色設定 陳堅
《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讀後 藍日昌
臨濟宗的建立與發展 見唱
宗賾著述及其思想初探 果上
敦煌莫高窟禪窟的歷史變遷 王書慶 楊富學
近代佛教刊物中的虛雲史料選輯 張金德
虛雲老和尚佚文拾零 宗舜 馬德
虛雲和尚行業記 凈慧
禪宗文學
《景德傳燈錄》以詩明禪 馮國棟
以詩人禪的三種形態 高慎濤
淺論惠洪“文字禪”對後世的影響 吳靜宜
古佛道場
四祖正覺禪寺 崇基
學術動態
在禪文化夏令營開營式上的講話 凈慧
禪心“三無” 明海
吳言生教授講演:“禪宗哲學象徵” 王魯湘 吳言生
方立天教授講演:“佛教人生哲學要義” 朱大銀
潘宗光教授講演:“佛教的科學觀” 武彬
魏道儒教授講演:“中國華嚴思想的起源、內容及特點” 毛妍君
“慈輝佛教文化論壇”隆重開壇 唐申浩
明奘法師講演:“禪宗思想與人生智慧” 景旭
河北省佛教協會舉行“影印本《大正新修大藏經》”首發儀式柏樹子
慈輝佛教基金會“2006西安佛教文化之旅”紀實 張海燕
李焯芬教授講演:“佛教與科學的融通和互補” 高磊
書序·書評
大型佛教電子數據庫“藏經閣”製作完成 顧偉康
關於中國佛教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日本]永久政之
中國佛教制度建設的新篇章 聖凱
南傳佛教研究的重要創獲 周廣榮
悉曇學研究的總結與開拓 陸永峰
梁漱溟先生的佛學因緣 韓煥忠
精神的家園與詩意的棲居 韓煥忠
系統的思索與張力的消解 王志成 高慎濤
《中國禪學》稿約
編後記


***
《中國禪學(第三卷)》 編者 吳言生 出版社 中華書局(北京) 2004
本書收入了一篇非常有價值的論文:龔雋的《歐美禪學的寫作──一種方法論立場的分析》。文章指出:作為首次將禪介紹到西方的學者,一度如日中天的鈴木大拙 的聲望在近二十年的西方學術界經歷了迅速的衰落,他對禪的超理性、超歷史的解釋遭到了廣泛的質疑,尤其是他對禪宗歷史譜系的描述被公認為具有重大的缺陷。 隱藏在鈴木禪學寫作背後的日本文化優越論其實為日本在東亞的帝國主義擴張提供了“精神的合法性”支持,可謂是一種“禪的民族主義”。但對鈴木的批判並不意 味著當代西方學者支持以胡適為代表的“客觀主義歷史學”,事實上,他們大多採用福柯的知識考古學方法,不僅讀解禪宗文本的意義層面,更注意文本意義與其背 後的宗派權力和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不可否認,禪在此種精巧的敘述策略中獲得了新的知識形式,但它真的能夠抵達禪的思想內部嗎?



【禅宗典籍】
四祖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校释 杨维中
真歇清了及其黑水城本《劫外录》
附录一:重校本《劫外录》
 附录二:新校本《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 宗 舜

【禅宗思想与历史】
如来藏与中印佛学的分歧 李四龙
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 张保胜
舍利信仰和僧传——为了有助于理解《禅林僧宝传》 【日本】西胁常记
 传世宝志禅偈考辨 贾晋华
 唐五代湖南地区禅宗的兴起 【日本】铃木哲雄
宗密“和会禅宗”再探 【美国】顾伟康
宋代禅宗史的特色——以宋代灯史的系谱为线索 【日本】石井修道
“句双纸”(禅林句集)与日本近代禅学 【日本】梁晓虹

【欧美禅学研究】
《宇宙论与禅定:从〈起世经〉到大乘佛学》 【英国】Ruper t Gethin
欧美禅学的写作——一种方法论立场的分析 龚 隽

【综合研究】
僧制建设的现代启示 温金玉
 “儒家禅”初论——以韩贞为例 陈 坚
时间与分别 杨新宇

【禅宗文学】
 晚唐时期中国禅宗南岳系的白话诗 张 勇

【现当代禅学】
茶禅一味道平常
——赵州大师“吃茶去”公案的现代阐释 楼宇烈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 黄夏年
 吕澄与禅学研究 文 明
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韩焕忠
 理事圆融生活禅 董 群
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
 ——以安祥禅、现代禅、生活禅为中心 圣 凯
禅本无言,何生三书
——兼论吴言生《禅学三书》与当代禅学研究 戴继诚

【古佛道场】
唐以前的玉泉高僧
贺柏林禅寺万佛楼落成佛像开光盛典 吴言生

【学术会议】
“文化对话:可能性与界限”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张红安
“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 李海杰
“玄奘大师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综述 周玉茹
首届吴越佛教文化研讨会综述 应丽卿、章波娜

【书序·书评】
《赵州录校注集评》序(一) 方立天
《赵州录校注集评》序(二) 杨曾文
(李富华、何梅著) 《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 陈士强
 (王恩洋著) 《中国佛教与唯识学》 肖永明
 (方立天著) 《中国佛教散论》 继 诚
(楼宇烈著) 《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 吕建福
(刘成有著) 《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韩焕忠
(陈永革著) 《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 陈 雷
(项楚著)  《寒山诗注》 张子开
 (蓝吉富著) 《听雨僧庐佛学杂集》 阚正宗
(江灿腾著) 《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 果 展
(李四龙著) 《天台智者研究——兼论宗派佛教的兴起》李 锋
 (张总著)  《地藏信仰研究》 周广荣
(净慧著)  《入禅之门》 杨遇青
 (净慧著)  《何处青山不道场》 王宝坤
 (星云著)  《星云禅话》 邵颖涛
 (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 李利安
(王志成著) 《和平的渴望——当代宗教对话理论》 王 宇
 (库比特著) 《上帝之后》 朱彩虹

《中国禅学》第一卷管窥——为了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日本】斋藤智宽

《中国禅学》第一卷目录 全文

《中国禅学》第二卷目录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致陳樹棠/《沒有不散的筵席》黃蕙蘭 顧維鈞太太的回憶錄

胡適日記全集: 1938-1949

1943/1/21的日記
1943 年 1 月 21 日今天收到四川岳池陳樹棠先生一封信,是三十年十二月四日付郵 ... 我也題小詩云:海外欣聞有樸園,藏書萬卷至今存。好為宗國留文 , ...

---

致陳樹棠 (稿) 19431/23

…….來書提及仲甫,已於去年五月作古人了,念之慨嘆。

胡適敬上 卅二,一,廿三

………我自己的四十架藏書,大概都已失散了

(樹棠先生的樸園)

胡適贈陳樹棠詩=? 題陳樹棠先生的樸園

海外欣聞有樸園

藏書萬卷至今存

好為宗國留文獻,

豈但楹書貽子孫。



****


黃蕙蘭(1893年-1993年),外交家顧維鈞第二任妻子,南洋富商「糖王」黃仲涵之女。1904年負笈美國,後在倫敦與顧維鈞相識,1920年結為連理,生子裕昌、福昌。黃蕙蘭本人善於交際,且娘家鉅富,故蔣宋美齡曾指出,黃蕙蘭在顧維鈞的外交生涯中起了重要作用。1956年離婚。病逝於百歲壽辰當日。

黃蕙蘭是胡適同輩人。她的回憶錄《沒有不散的筵席》(No Feast Lasts Forever : Madame Wellington Koo, 1975)由天津編譯所翻譯出版 1988 網路上有PDF 不過該書譯序說書成於1970年代 。由 Isabella Taves幫助完成。胡適在1943122日起讀到的英文本(作者贈的),可能是初稿。胡適的評價是寫得出我意外的細密親切,文字也很好。……..”



No Feast Lasts Forever [Hardcover]

Madame Wellington Koo (Author), Isabella Taves (Author)
No Feast Lasts Forever


Customer image from Jay Tiger


Product Details

  • Hardcover: 313 pages
  • Publisher: Quadrangle/New York Times Book Co (1975)
  • Language: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