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提起白話文,幾乎每個人都會聯想到胡適,胡適是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也等同是「白話文」的代名詞。1917年,26歲的胡適因一篇力促推行白話文的 文章暴得大名,他一以貫之的自由主義主張更讓他成為青年學子的標竿、文化界的新寵。1924年基督將軍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胡適寫信向政府抗議,他認 為堂堂民國違反條約,欺人之弱,乘人之喪,是不名譽的事。他的仗義執言也讓他深陷輿論風暴,批評聲浪甚囂塵上,胡適不以為然地公開回覆「我要請你們認清一 個民國的要素在於容忍對方的言論自由」……。 圖片說明(由上到下) (圖三)1912年大清倒台,民國成立。在美國求學的胡適與老師同學們合影留念,照片的前方是清朝的黃龍大旗。1917年胡適應北大之聘返國,回國前他引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裡的詩句說『如今我回來了,你們看便不同了』。 (圖四)「新青年」是陳獨秀為了餬口在1915年創辦的一份雜誌,原名「青年雜誌」,標榜「倫理道德革命」。胡適就是在這本雜誌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點燃新文化運動的煙火,激盪出文學革命的絢爛火花。發行量從1000本擴增到16000本。 (圖五)胡適與陳獨秀因「新青年」結緣,祭起了文學革命的大旗,陳獨秀讚嘆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是「中國文化界的雷音」。而陳獨秀倡導的「德先生」與「賽先生」,也讓新文化運動喊得震天價響。當時保守派人士謔稱他們為「陳獨禿」和「胡鬧」。 (圖六)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學校廢除文言教科書,但關於白話文的論戰始終不曾停歇。留學日本、英國的章士釗支持文言文,經常寫文章嘲諷胡適。曾有人起鬨兩人題詩互贈,章士釗寫了首白話詩送胡適,胡適題了「同是曾開風氣人,願長相親不相鄙」的文言詩回贈。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