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Helmut E. Lück《心理學史》2009;心理學巨子之一 Titchener, Edward Bradford, 1867-1927;

胡適日記》 1912.10.1 記心理學教授Titchener 是"心理學巨子之一,所著書各國爭譯之。" 10.4記"讀心理學書,此書文筆暢而傑,佳作也。"


查Wikipedia


Edward B. Titchener
Edward B. Titchener.jpg
Born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1 January 1867
Chichester, England
Died3 August 1927 (aged 60)
Ithaca, New York
CitizenshipEnglish
NationalityBritish
Fieldspsychology
InstitutionsCornell University
Doctoral advisorWilhelm Wundt
Doctoral studentsEdwin Garrigues Boring 著名心理學史家
Known forstructuralismempathy,introspection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D.Sc., PhD, LL.D.Litt.D. (/ˈtənər/; 11 January 1867 – 3 August 1927) was a British psychologist who studied under Wilhelm Wundt for several years. Titchener is best known for creating his version of psychology that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ind: structuralism. He created the largest doctoral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ime) after becoming a professor at Cornell University, and his first graduate student, Margaret Floy Washburn,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be granted a PhD in psychology (1894).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B._Titchener

愛德華·布拉德福德·鐵欽納(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年-1927年),英國美國心理學家,為二十世紀初期五大心理學派中的結構學派(structuralism)領導者,修正過威廉·馮特的感情三維論。採用心身平行論。其重要著作專書有An outline of psychology(1897);Primer of psychology(1898);A beginner's psychology(1915)等。


  1. A primer of psychology : Titchener, Edward Bradford, 1867 ...

    archive.org › eBooks and Texts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eBooks and Texts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A primer of psychology ... fullscreen. Author: Titchener, Edward Bradford, 1867-1927. Subject: Psychology

  2. ****
  3. 呂克Helmut E. Lück《心理學史》有人名索引,所以可查 Titchener,Watson 反對他的意識心理學中採用內省法。

  4. 心理學史



  5. 內容簡介

    這本導論式的名作,介紹了心理學歷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流派。這本著作的重點,是對19世紀以來的心理學流派進行直觀生動的描述,並將其與社會史相結合。讀者很快就能意識到這本心理學史的價值︰人物、專著及心理學原理都清晰明了。本書已第三次修訂,並多次再版,是當今西方關于心理學歷史的流傳最廣的一部導論,歐美許多著名大學都將其選為標準教科書。

    Geschichte der Psychologie: Strömungen, Schulen, Entwicklungen [NOOK Book]


    作者簡介︰
    赫爾穆特‧E,呂克(Helmut E. Luck)教授,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史研究者,目前在哈根綜合大學教授心理學。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一章 心理學史研究的可行性與方法
    1.1 為何研究心理學史?
    1.2 三個廣為人知的判斷錯誤的案例
    1.2.1 例一︰納粹時期的心理學
    1.2.2 例二︰聯邦共和國時期的實驗心理學
    1.2.3 例三︰蘇聯的精神分析學
    1.3 史學角度
    1.4 心理學史描述模型
    1.4.1 心理學史︰偉人的歷史
    1.4.2 思想史
    1.4.3 問題史
    1.4.4 社會史
    1.5 心理學史研究方法
    1.5.1 起源研究
    1.5.2 檔案利用
    1.5.3 覓蹤與無干擾測量方法
    1.5.4 口述歷史——親歷現場
    1.5.5 數學統計方法在時間序列分析中的應用
    1.6 為心理學史服務的各種心理學理論
    1.6.1 為傳記研究服務的發展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
    1.6.2 為學派發展史與研究機構發展史服務的社會心理學
    1.6.3 精神分析學與心理歷史學
    1.6.4 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與批判心理學
    第二章 19世紀的流派與發展
    2.1 實證主義與樸素經驗主義
    2.2 進化論
    2.3 民族學與民族心理學
    2.4 群體心理學
    2.5 介于哲學與生理學之間的心理學
    2.6 感官生理學研究與心理物理學
    2.7 學習過程中的實驗心理學
    第三章 19世紀和20世紀的心理學學派
    3.1 萊比錫學派
    3.1.1 威廉馮特生平
    3.1.2 馮特學說的原理
    3.1.3 馮特的學術政治
    3.1.4 萊比錫學派的影響
    3.2 符茲堡學派
    3.2.1 原理與研究方法
    3.2.2 比勒一馮特之爭
    3.3 格式塔(整體)心理學
    3.3.1 格拉茨學派的生產理論
    3.3.2 格式塔心理學中的法蘭克福/柏林學派
    3.3.3 整體心理學中的萊比錫學派
    3.4 動力場理論
    3.4.1 動力場理論的原理
    3.4.2 沖突
    3.4.3 生活空間與拓撲學
    3.4.4 動力場理論與其發展
    3.4.5 行動研究、少數民族問題與群體動力學
    3.5 精神分析
    3.5.1 弗洛伊德生平
    3.5.2 學說中存在的問題
    3.5.3 精神分析的認識論基礎
    3.5.4 本能機制的原理
    3.5.5 精神分析診斷的原理
    3.6 個體心理學
    3.6.1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生平
    3.6.2 學說原理
    3.7 分析心理學
    3.7.1 榮格生平
    3.7.2 學說原理
    3.8 行為主義
    3.8.1 實驗動物心理學與反射學
    3.8.2 理論規劃與行為主義的烏托邦幻想
    3.8.3 理論擴展與社會技術的應用
    3.8.4 社會習得理論
    3.9 文化歷史學派
    第四章 20世紀心理學的分類
    4.1 心理診斷和人格心理學
    4.2 發展心理學
    4.3 教育心理學
    4.4 社會心理學
    4.5 經濟心理學
    4.6 臨床心理學
    第五章 發展現狀︰學派的終結
    5.1 認知心理學與心理行為理論
    5.1.1 計算機-隱喻
    5.1.2 認知轉向
    5.1.3 心理行為理論
    5.2 批判心理學
    5.3 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超個人心理學
    5.3.1 人本主義心理學
    5.3.2 超個人心理學
    第六章 評價與展望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譯後記
     

    《心理學史》探討了心理學的流派、學派及其發展軌跡。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很快就能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從這些人物和概念中我們不僅可以獲知心理學的意義與深度,還可獲知其間的相互關系。但心理學史扮演著更多的角色,它發揮了“簡單的良心”(schlecht Gewissen)的作用,並對發展過程中疏忽大意、不恰當的地方、被遺忘的不公平等提出勸告。因此心理學史使人有機會對現代心理學甚至對心理學專業實踐做出更為深刻的理解。例如︰心理學測驗源自何處?其發展導致了什麼結果?為何在心理學碩士的課程安排中,精神分析和以前一樣仍然只是一門邊緣學科?哪些因素導致了“心理學家”這樣的職業和“心理學碩士”這樣學位的產生?這些問題都是新心理學史所要回答的。

    在接下來的導論中介紹了一些最重要的心理學流派,通過這些流派可以將心理學史表現得更為淋灕盡致。精心編排的目錄一目了然地按時間順序表現了不同心理學學派和分支的思想歷程,其中著重呈現了從十九二十世紀到現今心理學的不同流派。筆者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增強本書的可讀性,並且在某些可能極有必要的地方加以擴展,對其與社會政治之悶的關系進行深人的思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心理學史感興趣,這一點在本書中也得以體現︰在許多大學,本書已成為標準讀物,同時,本書的第;版已提交印刷。意大利文版本的工作正在進展中。現行這 版本系晟新版,擴充了某些章節,並根據《新正字法》對本書的相關內容進行r改寫。

    我要感謝本書的編輯特爾‧烏利希(Dieter Ulich)和赫伯特‧澤爾格(Herbert Selg),是他們激勵我完成本書。還要感謝同事們的建議和改進意見,謹提到以下諸位權作代表︰克里斯蒂安‧阿勒施、霍斯特‧彼得‧布勞恩斯、沃爾夫岡‧布林格曼、卡特琳‧德爾默、格奧爾格‧埃卡特、赫爾曼‧福伊爾黑爾姆、赫伯特‧菲策克、西格弗里德‧耶格爾、于爾根‧揚克、盧恰諾‧梅亞奇、安內羅斯‧邁斯納‧梅特格、魯道夫‧米勒、加比‧澤韋茲、黑爾仕和洛塔爾‧施普龍以及彼得‧凡‧施特林。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胡適與趙元任入 康南耳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150年慶

Welcome back, students! If you were coming back to Cornell University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your classroom might look something like this room in McGraw Hall. The professor is Burt Green Wilder, who taught natural history, zoology and neurology from 1867 to 1910.
Photo from the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Help tell the Cornell story. When you think about the Ithaca campus, what place immediately comes to mind? Where are your off-the-beaten-path places to take people who are visiting the campus for the first time? Where do you like to study, spend time, relax?





不能擁有時,能做的只是不要忘記。——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原引言: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人活著是多采的,可惜所有記憶都不全,最後只剩風中一聲嘆息。
昨天研究康乃爾大學。要問的是:為什麼.....著名校友胡適之先生的翻譯"康南耳"等,最後成為"康乃爾"? (校報對李登輝先生的來訪,只有2001年的一篇放在archive......) 昨天看到倫敦開設賣"真蘋果"的店,想到胡先生說他之所以從農學院轉到文學院,是老師要他們辨識北美的數百種蘋果種,胡先生或許頭昏腦脹,打退堂鼓了 (讀農、理工等是實用,可愛國.....)。他的同一級的同學趙元任在加大的口述歷史中,則給個轉系的"地理-時間"解釋:當時課間休息只7分,從一地(譬如說宿舍)趕往某學院上課,用跑的,都幾乎來不及.....



A hundred years ago, students were studying for finals in Uris (then jus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just like students this week.
No databases or laptops for those long-ago students -- and current students don't have hats quite as creative as these -- but all these years later, the principle is the same!
More great historical images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in our online sesquicentennial exhibition:http://rmc.library.cornell.edu/…/ex…/introduction/index.html

Cornelliana with Corey Earle '07: The Founders
An in-depth look at the two men who built Cornel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3VNo3VGWY




問題:為什麼當年胡適與趙元任留學美國選擇康乃爾大學。胡適很重視他早年寫的創校人 康南耳的傳記。


我在趙先生的自傳(加州大學口述,Rosemary Leveson和Laurence Schneider訪談)讀到他們選學校是自主的,他主要是受3位領隊之一的胡敦復(早上5年的公費,堂弟胡達(明復)是"同班*,班上有3位胡姓,應包括胡適--趙先生解釋當時胡適英文名Suh Hu,"h"是表示入聲調,喉塞音,不過一般人都讀....後來胡適英文名Shih 是威妥瑪氏拼法。
M.T.--full name, Minfu Ta Hu. And there was S.S. [Shien-sheng] Hu. Well, other than Hu Shih, the others were cousins. And so there were three Hus in our class and we couldn't tell "Who was Hu." [Laughter]
At that time Hu Shih spelled his name Suh Hu, instead of Hu Shih. "Shih" is the standard Wade-Giles spelling in the Chinese order. Suh Hu is the foreign order, with the last name last. The reason for that "h" is that it had an entering tone, and he was a student at Shanghai, where they had the entering tone, so "suh" really stands for the syllable [s[schwa]]; the "h" stands for the glottal stop [?]. But everyone called him Suh Hu.


* 胡適與趙元任是同級生,非同系、同班。









  • expand section - 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

    www.oac.cdlib.org/view?docId=hb8779p27v;NAAN...

    That was a good reason to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s to study abroad. The first class ...There were quite a few classes. I think the ... It was the SS China that we took from Shanghai to San Francisco. Levenson ... M.T.--full nameMinfu Ta Hu.
  • Full text of "Chinese linguist, phonologist, composer and ...

    archive.org/stream/.../chineselinguistph00chaorich_djvu.txt

    Hu Shih was in our class. And we had M.T. Hu in our class. RL: Who? Chao: M.T. --full nameMinfu Ta Hu. And there was S.S. [ Shien-sheng] Hu. Well, other  .



  • Sheila Tobias, Professor Isaac Kramnick, Bruce Dancis and Jack Goldman speak with students about protests, antiwar activism and women’s studies in the course “Creating Contemporary Cornell.” Tobias, Dancis and Goldman are three of more than 20 alumni and former faculty and staff who have returned to campus Nov. 10 and 11 to take part in forums, a teach-in and to speak to classes about activism, student protests and the civil rights, Vietnam War and women’s rights movements at Cornell in the 1960s. Their visit was organized by Kramnick as part of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celebration of Cornell’s sesquicentennial.
    http://www.news.cornell.edu/…/…/vietnam-war-campus-revisited


    民國三年七月十七日,他在康南耳大學讀書時,有這樣的一段日記:
    有人贈我莎士比[亞]名劇《亨利第五》,全書三百八十餘頁,用薄紙印之,故全書僅廣寸有半,長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攜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讀之,惟於廁上及電車中讀之,約一月而讀畢,此亦利用廢棄光陰之一法也。 (《藏暉室札記》卷五)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日朗氣清,天無纖雲,真佳日也

    日朗氣清,天無纖雲,真佳日也。---摘胡適留學日記送吳鳴兄祝生日。1912.10.6 星期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張耀杰《北大教授一一政學兩界的人和事》



    北大教授──政學兩界的人和事

    作者 / 張耀杰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 2007/12
    ISBN / 978-986-6732-48-5

    簡介
    作?中國第一學府的北京大學,既是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核心創造力的集散地,同時也是政學兩界的必爭之地。1918年1月,在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四大台柱的推動下,《新青年》雜誌從4卷1號起「復活」?由6名北大教授輪流編輯的、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同人刊物,從而全面?動了全國範圍內的新文化運動,中國歷史由此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個轉捩點。重新發現北大教授在政學兩界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以及由此而來的路徑選擇及精神資源,對於建設以人?本、寬容和諧的現代化文明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本書特色
    作者簡介
    張耀杰
    1964年生於河南省禹州市農村。現?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人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人文學者,文藝史專家,傳記作家。從1992年至今,一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從事「戲劇歷史暨戲劇宗教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政學兩界的重要人物及重點事件的個案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話劇史》、《戲劇大師曹禺——嘔心瀝血的人間悲劇》、《影劇之王田漢——愛國唯美的浪漫人生》、《陽光天堂——曹禺戲劇的黃金夢想》、《歷史背後——政學兩界的人和事》、《北大教授與〈新青年〉——新文化運動路線圖》等。
    1. 北大教授: 政學兩界的人和事 - Google Books Result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9866732487 - 轉為繁體網頁
      張耀杰 - 2007 -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
      張耀杰的新書《北大教授一一政學兩界的人和事》將要在臺灣出版,這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我認為,那個時代的北大教授,其實就是整個中國政學兩界的一個縮影。


    2. 類似主題的書可能有好幾本了。 張耀杰《北大教授一一政學兩界的人和事》在Google Books可讀到許多,所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訪。




    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黃一農「紅樓」;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IAS / SHSS Joint Lecture

    IAS / SHSS Joint Lecture


    The Impact of Next-Generation e-Learning: Using Researches on Hongloumeng as an Example

    黃一農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及歷史研究所專任教授
    黃一農於1956年生於金門縣,1958年八二三炮戰前夕與家人遷居台北市。1973年畢業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後進入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就讀,於1977年取得物理學士學位。後於198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取得博士學位後前往麻州大學進行電波天文學研究。回台灣後進入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進行科技史的研究。並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問講座教授(1993)1993 荷蘭萊頓大學胡適漢學訪問講座教授 



    PTC Job No: 15089
    Duration: 1:56:59
    Shooting Date: 24/3/2014
    Views: 129
    Share this Video
    http://video.ust.hk/Watch.aspx?Section=Channels&Channel=2&SubType=Lectures&View=Icon&Sort=Date&Page=1&Current=51&Mode=Play

    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黃一農院士自2010年起從事了一場奇特的學術探險,他以初學者身分進入傳統深厚的紅學領域,並「穿越」至清朝,希望能探究他所揭舉的「e考據」,可否在大數據 (Big Data) 時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範。對這本學習筆記的學術史定位,許多人有較深的期許……。

      納蘭家六姊妹是本書最大發現之一,長女嫁曹雪芹的二表哥福秀,次女嫁乾隆朝孝賢皇后之親弟傅恒,另女所嫁弘慶的祖母密妃王氏,更是乾隆初年首位獲允回家省親的嬪妃,並曾在康熙南巡時於蘇州尋獲斷絕音信二十年之父母,她應就是賈元春的原型……。

      在細究曹寅及曹荃兩房複雜的過繼關係後,本書新推斷曹雪芹的生父乃曹頫,其生年上限為康熙五十三年 (1714),抄家時不超過十五歲,此書之出版可能正值這位曠世奇才的三百週年冥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一農


      黃一農院士是學術界的傳奇人物,他曾經在美國一流大學擔任職業天文學家,並於Nature和Science等權威期刊發表過論文,但1987年他突然改行任職於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至今,而先前卻從不曾修習過史學。他所從事的領域涵蓋科學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清史、術數史、軍事史等,並在2006年以自學的成果被選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他也曾獲得荷蘭Leiden大學首屆「胡適漢學訪問講座」、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榮譽教授、北京中科院名譽研究員、臺北藝術大學關渡講座等榮譽。
     

    目錄

    自序  ............................................................................................    1

    第一章    e考據時代的紅學研究  ............................................    5

    第二章 曹家開基祖曹振彥的生平事跡  ................................    15

    一、豐潤曹家及其與曹雪芹家族之關係  ...............................    16
    二、曹振彥入關前的發展  .......................................................    24
    三、曹振彥入關後的發展  .......................................................    49
    四、曹家之旗籍及其所屬佐領  ...............................................    53
    五、小結  ...................................................................................    59

    第三章 曹寅的旗人好友張純修與成德  ................................    61
    一、張自德家族事跡考  ...........................................................    62
    二、禹之鼎繪〈張純修像〉新探  ...........................................    68
    三、張純修、曹寅與成德之交遊網絡  ...................................    85
    四、小結  ...................................................................................    90

    第四章 曹寅家的血緣世系  ....................................................    91
    一、曹寅生母顧氏考  ...............................................................    92
    二、曹寅的兄弟、子姪與孫輩考  ...........................................    109
    三、小結  ...................................................................................    147

    第五章 曹寅家族的姻親網絡  ................................................    155
    一、誥命中所見曹家之戚族  ...................................................     156
    二、曹家與其他江南織造家族之結姻  ...................................     178
    三、曹寅家與富察氏之關係  ...................................................     196
    四、小結  ...................................................................................     210

    第六章 納蘭與傅恒家事說  ....................................................    211
    一、紅學中的家事說  ……………...........................................     211
    二、明珠家的漢化情形  ...........................................................     218
    三、明珠家之世系與生平  .......................................................     227
    四、寧琇及其六姊妹之生平  ...................................................     241
    五、小說中所反映的傅恒家事  ...............................................     259
    六、小結  ...................................................................................     271

    第七章 大觀園「元妃省親」本事考  ....................................    275
    一、元妃省親之原型  ...............................................................     277
    二、元妃省親時的排場  ...........................................................     284
    三、順懿密太妃的家世生平  ...................................................     288
    四、康熙南巡及其漢人宮眷  ...................................................     299
    五、小結  ...................................................................................     308

    第八章 袁枚《隨園詩話》中的涉紅記事  ............................     313
    一、《詩話》的編選與刊傳  ...................................................     314
    二、《詩話》的涉紅記事與胡適的「新紅學」  ...................     323
    三、袁枚編選涉紅記事的背景與方式  ...................................     334
    四、《隨園詩話原稿》小探  ...................................................     344
    五、袁枚涉紅記事對後世的影響  ...........................................     347

    第九章 曹雪芹與《春柳堂詩稿》的作者宜泉  ....................    351
    一、《詩稿》之體例及用語考  ...............................................     358
    二、宜泉生平事跡勾稽  ...........................................................     369
    三、宜泉滇遊時之交遊  ...........................................................     378
    四、宜泉其他友人考  ...............................................................     383
    五、小結  ...................................................................................     394

    第十章 曹雪芹在乾隆朝書畫界的人際網絡  ........................    405
    一、《李穀齋墨山水、陳紫瀾字合冊》之文本研究  ...........     408
    二、李世倬之人脈網絡  ...........................................................     414
    三、曹雪芹之人際網絡  ...........................................................     427
    四、《種芹人曹霑畫冊》小考  ...............................................     430
    五、小結  ...................................................................................     435

    第十一章  《紅樓夢》與清初政爭中的悲劇身影  ................    437
    一、小說背後的史事與家事  ...................................................     438
    二、曹家親友與阿濟格兄弟的特殊關係  ...............................     449
    三、《紅樓夢》的早期讀者與康熙朝奪嫡風波  ...................     473

    第十二章  《紅樓夢》在清代的禁毀與流傳  ........................     481
    一、裕瑞《棗窗閒筆》中的《紅樓夢》  ...............................     481
    二、從趙烈文日記略窺禁紅的歷史片段  ...............................     508
    三、從宋翔鳳溯探《紅樓夢》的流傳網絡  ...........................     518
    四、嘉慶癸酉之變與曹雪芹家族  ...........................................     527
    五、小結  ...................................................................................     541

    第十三章 紅學的未完成交響曲  ............................................     545

    參考文獻  ........................................................................................ 553


    中研院院士黃一農:運用大資料 穿越回「紅樓」

    • 黃一農在新書發表會上。

      黃一農在新書發表會上。

    曹雪芹哪一年出生、他的父親是誰、誰是回大觀園省親元妃的原型……,近日,台北舉辦了一場新書《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發布會,與會者跟隨作者黃一農,經歷了一次『E考據』的奇特『紅學』探險。
    從『大觀園省親』入手,上溯至康熙的密嬪王氏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長期以來,《紅樓夢》關於曹雪芹是從哪個家族故事獲得靈感有不少猜想,有『明珠家事說』,也有『傅恆家事說』,但均缺乏令學界信服的論證。
    記者會上,黃一農介紹,為了找到歷史事實,他從《紅樓夢》最經典的情節『元妃省親』入手。出於對未來皇嗣血緣純正的考慮,歷史上從不允許任何當朝妃子回家省親,但《紅樓夢》中對於元妃省親的描寫有太多細節,比如第十八回中,元妃抵達大觀園時『有十來個太監喘籲籲跑來拍手兒』、『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等,一定有原型參照,曹雪芹才能寫出如此精細的文字。
    黃一農就從『省親』查起,終於查到第一位回家省親的妃子是康熙帝極為寵愛的王氏。王氏共為康熙生了十五、十六、十八三位皇子,其中十八皇子胤祄8歲夭亡,被葬在景陵,是唯一一位與父母同陵的皇子,可見康熙對他的疼愛。即使如此,漢族女子王氏直到十五皇子25歲時才被冊封為位階很低的『密嬪』,到雍正時才被尊封為『密妃』,乾隆時再封為『密太妃』。當然,王氏獲准省親也並非如《紅樓夢》中的元妃在青春年少時。黃一農介紹,據《清高宗實錄》中記載,乾隆帝剛登基時,密太妃王氏與另一位太妃陳氏獲准省親,當時她們都是祖母輩了。
    王氏身世記載極少,黃一農在沈漢宗所著的《聖駕閱歷河工兼巡南浙惠愛錄》中查到一段故事: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蘇州,貴人王氏隨駕尋親。黃一農還查到王氏之父為江都人王國正。曹雪芹是極愛做文字隱喻的,『甄士隱』、『英蓮』等人名實際意思是『真事隱』、『應憐』等。而書中,元妃的母親是王夫人,父親是賈政,林黛玉母親名賈敏,每遇『敏』字,她都諱稱為『密』。這些情節,無不暗合王國正之女密妃王氏。
    納蘭氏六姊妹吟詩習文,應為《紅樓夢》中大觀園的重要原型
    那麼,曹雪芹與密太妃王氏又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經過考據,黃一農有了一個重要發現:『曹雪芹表嫂納蘭氏的六姊妹,很可能就是他創作大觀園省親故事最主要的原型。』
    書中提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擔任侍衛,與康熙關係很近。曹家自曹寅崛起,至曹寅去世走向衰敗。曹寅屬於八旗中地位卑微的漢姓包衣,但他的長女被指婚成為平郡王納爾蘇的嫡福晉,是首位成為郡王或親王嫡福晉的漢姓包衣女子。這位嫡福晉,即曹雪芹的姑姑,育有四子,其中一子福秀娶了納蘭明珠的孫子永壽的女兒——納蘭氏六姊妹中的老大,其餘五姊妹分別嫁給傅恆、希布禪、愉郡王弘慶、弘歷(獲封舒妃)、永公式,而其中愉郡王弘慶正是密太妃王氏的孫子。
    黃一農疏理了納蘭氏家族圖譜,尤其關註明珠的孫子永壽名下六女。明珠家文學素養普遍頗佳,大家較為熟知的是明珠長子納蘭成德(也稱納蘭容若),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實際上,成德的弟弟揆敘才情不輸哥哥,被康熙譽為『學問、文章滿洲第一』。納蘭家女性浸潤在這樣的詩書氛圍中,出了不只一位閨閣詩人。永壽之姑留有詩集《繡餘詩稿》,永壽妻關思柏專門禮聘女教師宮淡亭,教授六女一子(其中四女為關氏所生)。黃一農說,這不禁讓人聯想起《紅樓夢》中大觀園開詩社、香菱學詩、凹晶館聯句等情節。
    黃一農認為,曹雪芹的父親應是曹寅第五子曹頫(其中只有第三子曹顏為曹寅親生,其餘四子均為曹寅弟弟曹荃所生)。他推估,曹雪芹的生年應不早於康熙五十三年,即2014年應是曹雪芹300歲冥誕。在雍正6年曹家被抄之時,曹雪芹應不超過15歲,他出生時越接近康熙五十三年,就越能感受到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至『忽喇喇似大廈傾』的劇變,《紅樓夢》中『飛鳥各投林』的情節才會如此深刻生動。
    一位天文學家轉攻歷史,4年苦鑽『紅學』
    黃一農曾是職業天文學家,上世紀80年代,他轉向史學研究,2006年即獲選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現為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或許這番奇特的經歷,讓黃一農用科技的思維來研究文史。他一直認為,目前是文史研究的黃金時代。因為網路和資料庫的普及,讓文史工作者有機會掌握前人很難收集到的材料。目前大陸古代文獻已有70億字被數字化,黃一農說,70 億字是什麼概念呢?假設你每天讀完一本像73 萬字的《紅樓夢》那麼厚的書,30 年才能讀完70 億字。而使用古籍數字資料庫檢索,『只要問對問題,就能回答過去不能回答的問題。』黃一農就此提出『E考據』的概念。
    4年前,黃一農決定選擇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進行E考據探險,於是嘗試研究《紅樓夢》。 他說,這4年是他這輩子最用功的時候。由於古籍數字資料庫白天常常『塞車』進不去,黃一農甚至改變作息:每天晚上9點上床,凌晨三四點起床查資料。
    即使E時代,也需要笨工夫。遇到還沒有電子檔的資料,黃一農也只能一頁頁地翻找。比如,查找納蘭氏六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到底嫁給了誰,黃一農就要查《愛新覺羅家譜》,這份家譜沒有電子檔,全靠逐頁翻查,一直翻到第11本,終於查到是嫁給了永公式。
    考據《紅樓夢》的4年中,黃一農陸續寫了不少論文,與紅學家尤其是大陸的紅學界交流探討。他認為,紅友們有權提出任何假說,但也有責任提供深入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