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鄭萊,竺可楨,錢天鶴



胡適 《康南耳傳 》校改本(hc按: 1962),送給
徐高阮 毛子水 臺靜農 臺大圖書館 成功大學圖書館 李敖 蔣孟鄰
沈宗瀚   錢天鶴 (經胡頌平提起,加中央圖書館)
 本Blog 早晚為介紹這些人


 
尋找錢理群之父錢天鶴先生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645885/
2012-02-22 13:54:41 來自: 回首民國

按:在《臺灣土改的前前後後》中,反復提及一位人物的名字:民國農學派代表人物、胡適在美念農科時的同學錢天鶴,其子嗣中有兩位非常著名,一位長子、著名水利學家強尼教授,一為著名學者、公共知識份子錢理群先生。
  
  尋找錢天鶴
  張曉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於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別舉辦了建所607080周年慶典。我有幸躬逢其盛,參與了慶典籌備工作。60年所慶,我懸掛氣球(下綴慶祝標語),迎賓簽到。70年所慶,我是《水經新注 生命樂章——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70年》紀念文集(含部分圖片)的責任編輯。80年所慶,我是《著江河湖海新華章》(紀念畫冊)和《為有源頭活水來》(紀念文集)的責任編輯。
  
   2000年起,我搜尋史料,向研究所的老人請教,寫出10餘篇“所史回顧”文章,陸續刊發在我主編的《水生所簡報》(200020012002年)上。在此過程中,我發現以往對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首任主任錢天鶴少有提及,便於2000年寫出《國立中央研究院及自然歷史博物館成立經過》,2001年寫出《自然歷史博物館諸位籌備委員簡介》,2005年寫出《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事略》。2009年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年,要求各研究所撰寫本所簡史一篇。我在起草水生所簡史中,注意在機構沿革部分補充了錢天鶴相關內容。
  
   2010年籌備80年所慶時,我通過網路、信函、電話,輾轉與錢天鶴哲嗣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取得聯繫,蒙其饋贈《錢天鶴文集》(已轉送水生所圖書館),得以將錢天鶴肖像圖片收入所慶紀念畫冊,將迄今發現的錢天鶴唯一的一篇與自然歷史博物館相關的文獻收入所慶紀念文集。事後將所慶紀念畫冊、文集各兩冊寄贈錢理群。
  
  
  
  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事略
  
   錢天鶴(1893—1972年),字安濤,生於浙江省杭縣(今杭州市)。農學家、現代農業科學的先驅者,中央農業實驗所的主要創始人。1913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1913—1918年就讀于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並獲農學碩士學位。1919—1923年任南京金陵大學農林科教授兼蠶桑系主任,1925—1927年任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1927—1929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教育部)社會教育組(司)第一股(科)股(科)長,1929—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常務委員、博物館主任、顧問。抗日戰爭時期從事農業行政工作,先後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副所長(常務)兼全國稻麥改進所副所長,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林司司長,農林部常務次長。對發展大後方農業生產,特別是糧棉生產有重要貢獻。臺灣光復後,置身臺灣,參與農業政策和實施綱要的制定,對恢復和發展臺灣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晚年投身金門、馬祖兩島的農業建設,成績卓著,甚受兩島人民的愛戴。《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錢天鶴》作者評價:錢天鶴一生清廉,對人仁厚友善,肝膽相照,對於後進和部屬,常予扶助提攜,助人而不求人知。他公而忘私,精明幹練,思考周詳,審慎從事,用人唯才,實事求是。其品德行為,令人敬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為院長。時設天文、氣象、社會科學、物理、化學、工程、地質、歷史語言等8個研究所。19291月,蔡元培院長聘李四光、秉志、錢崇澍、顏複禮、李濟、過探先、錢天鶴7人為博物館籌備處籌備委員會委員,以錢天鶴為常務委員,籌備處設立于南京成賢街46號。當月30日,籌備委員會開會,決定博物館定名為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由於籌備委員中有出國者,有病故者,當年7月,由院長改聘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及錢天鶴6人為籌備委員,仍以錢天鶴為常務委員。籌備過程中,通過職員名單、籌擬計畫,裝置標本,修建房屋,佈置園場等項工作相繼完成。至19301月籌備大致就緒,於是取消籌備處,由院長聘錢天鶴為主任,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為顧問,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八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本館以主任綜理全館事務。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全館之事,則由館主任錢天鶴綜理一切。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本館組織,可分三項述之:(甲)研究:動物組、植物組;(乙)事務:主任錢天鶴;(丙)顧問: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一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所載組織如二十年度。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二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仍分研究、事務、顧問三項。(甲)研究:動物組主任伍獻文,植物組主任鄧叔群;(乙)事務:主任徐韋曼;(丙)顧問:錢天鶴、秉志、錢崇澍、王家楫。並列出一表,伍獻文、鄧叔群、徐韋曼三位主任與四位元顧問列在同一層次。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三年度總報告·動植物研究所報告》載:“本所原名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自本年度七月一日起,為符合本院組織法中所規定之名稱起見,乃改為動植物研究所,仍暫分動物植物兩組,王家楫任所長,七月到所視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徐韋曼相繼辭職。顧問七人:錢天鶴、徐韋曼、秉志、錢崇澍、胡先驌、李四光、李濟。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四年度總報告·動植物研究所報告》載:通信研究員四人:秉志、錢崇澍、錢天鶴、胡先驌。
  
   筆者依據現有史料試作如下分析:
  
   19291月-19301月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備時期。錢天鶴既有學者之望、又負官員之責,故受蔡元培院長之聘,以常務委員負責籌備工作。
  
   19301月-19347月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展時期。初期百事待舉,錢天鶴以主任綜理全館之事。
  
   中期全館研究、事務、顧問三項並重,加之錢天鶴兼任浙江省建設廳農林局局長(19301931)、擔任中央農業實驗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31年),錢天鶴主任之責稍減。
  
   後期錢天鶴擔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副所長(常務)、兼全國稻麥改進所副所長(19331937年),故辭去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一職,改任顧問。此時期研究工作逐漸加強,動物組主任伍獻文,植物組主任鄧叔群與負責事務之主任徐韋曼並列。
  
   19347月起自然歷史博物館改名動植物研究所。錢天鶴任通信研究員,類似於今日之客座研究員或名譽教授,又恢復了他原本的學者身份。1944年動植物研究所分建為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錢天鶴長期兼任植物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200510月一稿,20089月補充。)
  
  參考文獻:
  
   1、《國立中央研究院總報告》
  
   2、沈志牛,《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農業綜合卷·卷錢天鶴》









胡適留學時期鄭萊/竺可楨就極喜歡夏威夷出生的鄭萊 英文極好,不太會說中文。
他們兩都認為領導者必須 think hard和work hard
1915-16 日記中數次提到他:胡適日記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午往訪鄭萊君,遇孫學悟君;同出門,遇吳康君。余與吳康君初末相見,執手甚歡。同餐於哈佛飯廳,室極大,可容千人,此康南耳所無也。席上遇宋子文、張福運、竺可楨、孫 ...


1921.7.26 鄭萊來談 (上海) 他是留美的很好人才 可惜不懂中文  我們在美時往來甚密有四年多沒見面.相談甚歡   p.228


胡適日記全集, 第 6卷 1930-33  p.234   1930.8.23  鄭萊任職財政部  與胡適就蔣介石伐桂系破壞政治平衡   政府是紙老虎....



事完,胡適當年在澄衷的同學竺可楨在哈佛的紅龍樓請胡適等吃飯,一共七人,"暢談極歡"。席中,數胡適和哈佛的鄭萊話多,"餘人不如余二人滔滔不休也"。


鄭萊的下落 待查




胡適日記
1934.3.27說
1934.2月在南京竺可楨家中看到油印的第二次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學生榜(七十人)榜文
竺可楨為第二十八名 胡適為第五十七名



竺可楨 是近代科學和教育史上的要人 他的日記"規模"不亞於胡適的 上海等地已出版

竺可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hant/竺可桢 - 頁庫存檔 - 轉為繁體網頁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該鎮劃屬上虞縣),中国气象学家,地理 .


翻全集手冊 知道早期日記等從缺
1926年胡適去英國時
竺可楨任職商務印書館的科學編譯 撰文分析諸國的庚子賠款 並寫信給胡適 談英國款利用在科學方面的參考資料



竺可桢全集 = The complete works of Coching Chu / 竺可楨著
上海市 : 上海科技教育, 2004- 第1版
竺可桢全集 = The complete works of Coching Chu / 竺可楨著 上海市 : 上海科技教育 , 2004-
館藏地 索書號 條碼 狀態 說明
總圖2F密集書庫 848.7 8814-1 v.1

嚴文郁:《胡適所推選之十大歷史名人》《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卷期:14》1962 "找書的快樂" 悼胡適之先生





嚴文郁:《胡適所推選之十大歷史名人》,《傳記文學》19876月號,頁60

195747嚴先生在胡適家中問康復中的胡先生有一段他認為很精彩的講話嚴先生記在日記中

: 如果一個外國人要你舉出十個對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你將推薦何人?
: 我的排名是:
1.      孔子
2.      老子
3.      墨子
4.      韓愈
5.      杜甫
6.      范仲淹
7.      王安石
8.      朱熹
9.      王守仁
10.  顧炎武

若是再加幾名則可列上: 孟子司馬遷王充和張居正孟子是儒家代表朱元璋晚年讀孟子一書頗為懼怕令人刪去三分之一因其對君子不利王充為大思想家值得推崇張居正為明代名相有功於世




嚴文郁(19032005)湖北漢川人,教授。1925年畢業于武昌華中大學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德國柏林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研究生。1926年至1930年任北海圖書館(現北京圖書館)組長,1930年至1933年先後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館員、德國普魯士邦立圖書館交換館員。1933年起先後任北平圖書館主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西南聯大圖書館館長。19441949年任社會教育學院教授、教育部英美捐贈圖書接收整理專員、羅斯福圖書館籌備主任,其間應美國國務院聘請,訪問並考察圖書館。1949年起任聯合國圖書館科長。1964年至1981年先後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圖書館行政教授主持東亞圖書館,輔仁大學教授、講座教授。19867月獲旅美華人圖書館協會1986年最傑出圖書館員獎。發表有關圖書館學、目錄學、文學評證等文章50餘篇。著有《中國圖書館發展史》,1983年受到臺灣圖書館界專家、學者的肯定和重視。19875月曾應北京圖書館、重慶圖書館的邀請回國講學。




Title 嚴文郁先生圖書館學論文集
Authors    嚴文郁, 嚴文郁先生八秩華誕慶祝委員會
Publisher  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 1983
Length     339 pages

"哈瑪紹與老子"一文  pp.299-303 (傳記文學 12:2 ) 內有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 1953.9.14 發表的演講 The New Manta Maria....



*****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卷期:14》1962
這期1962.12.16 出版  有胡適之先生的遺墨 (見下文 1958.12.29日 胡適之先生給 嚴文郁先生的信)
除了 嚴文郁先生從紐約寫的精彩文章之外  還有胡適之先 1959.12.27 的  演講 "找書的快樂".談他在《紅樓夢》《儒林外史》考證神會等的經驗談
湖先生說曹雪芹的思想很平凡  而吳敬梓的超過當時的時代. 有著強烈的反抗意識.

胡適先生嚴文郁胡適之來源期刊: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卷期:14 51.12 頁次:33-34
這篇談作者1928年左右請胡適之先生演講  當時胡先生強調隻字片語之重要.
1950年起當Princeton大學的 Gest Oriental Library 的 監護人 curator.
 寫文章讓世界知道其善本書的優點  "死的東西一經宣傳馬上得到新生命"--事在人為 真非虛語
胡適之先生也知道"蒐集資料固屬重要 管理也不可忽視"
1958.12.29日 胡適之先生給 嚴文郁先生的信說:史語所的圖書必須重行編目.....

嚴文郁有二點結論:
一.胡適之先生的思想與時俱進 而且處處實行他的"實驗主義"   做學問的時候唯恐資料不多 主持圖書館與使用圖書館的時候就著重實際問題的解決.
二. ......圖書館之用途越廣其發展的機會也越大.使用和增長是互相推動的.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嚴文郁寫給胡適的兩封信 —— 史料、紀念與感想    鄒新明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9-03-21 

嚴文是著名的圖書館學家和圖書館人,民國時期曾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和西南聯大圖書館主任之職,經歷了北大圖書館民國時期最為輝煌的發展階段和最為艱辛的 苦撐階段。筆者偶然在黃山出版社出版的《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中發現嚴文郁寫給胡適的兩封信,涉及抗戰初期北大圖書館南遷前後以及西南聯大圖書館艱苦創業 的史實,對於北大圖書館和西南聯大圖書館史具有一定的史料補充價值。嚴文郁於2005925辭世,享年101;今年又逢西南聯大成立70周年, 此本文謹以此兩封書信作為小小的紀念。此外,兩封書信所涉及的一些圖書館現象和問題,今天依然存在,筆者略抒己見,闡發小小的感想,與同仁交流。1封信 的主要內容在介紹兩封信之前,先簡要回顧一下嚴文郁的生平。嚴文,字紹誠,湖北漢川人,生於1904,早年先後就讀於漢川聖公會所辦養正學校、安慶座 堂中學。1918年考入武昌文華中學,1921年入文華大學圖書科(後改為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1925,經韋棣華女士推薦,任北京大學圖書館西文書 編目員。1926年改任新成立的北海圖書館西文編目組長。1930,由北海圖書館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整理中文圖書,同時在該校圖書館學院進修(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胡適之先生作《江城子》1924.1.27 講《三民主義》/《平民學校校歌》1921.4.12



平民學校校歌.
(為北京高師平民學校作的。)

靠著兩隻手,
拚得一身血汗,
大家努力做個人,——
不做工的不配吃飯!

做工即是學,
求學即是做工:
大家努力做先鋒,
同做有意識的勞動!
              十二







1924.1.27
孫大元帥在廣東高等師範開始講《三民主義》

胡適之先生作《江城子》

           翠微山上亂松鳴。
          月淒清,
          伴人行;
          正是黃昏,人影不分明。
          幾度半山回首望,——
          天那角,
          一孤星。

          時時高唱破昏冥。
          一聲聲,
          有誰聽?
          我自高歌,我自遣哀情。
          記得那回明月夜,
          歌未歇,
          有人迎。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中國哲學史大綱》1918古代支那思想の新研究1925

1924.3.13 胡適致楊祥蔭  收入
楊祥蔭與內田繁隆合譯《中國哲學史大綱》為:


 古代支那思想の新研究- 胡適, 楊祥蔭, 內田繁隆-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古代支那思想の新研究.html?id...Translate this page
Authors, 胡適, 楊祥蔭, 內田繁隆. Publisher, 巌松堂書店, 1925

古代支那思想の新研究 / 胡適著 ; 楊祥蔭, 內田繁隆譯
東京都 : 大空社, 1998
 
No one has rated this material 說明
館藏地 索書號 條碼 狀態 說明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121 4730  [鄰近架位館藏]  2285690   可流通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121 4730    2391272   可流通


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北平:北大出版部,1919年), 此本未續完(此係《中古哲學史》的前七章)。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雜誌上發表, ...


中國哲學史大綱

百科名片

《中 國哲學史大綱》胡適寫定於19189月,此書一出版即因其方法和見解的創新而極受注意,3年時間再版了7次。此書被譽為: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古 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誌.雖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為後世哲學史家開出全新的境界。
目錄
展開
展開

基本資訊

: 中國哲學史大綱
作 者:胡適
出版時間: 201001
ISBN: 9787807612681
開本: 16
定價: 27.00

著作簡介

胡適 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史專著。作者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於1917年完成了博士論文《 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經過一年的增訂、修改,於 1919 2月由上海 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定名為《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上卷)。全書共分12篇。第1篇《導言》,第2 篇~11篇,以人物為主題,系統地論述從老子到韓非哲學思想的歷史演變。第12 篇古代哲學之終局,對這一歷史時期的哲學作了總結。作者以資產階級實用主義的觀點考察中國古代哲學,基本上擺脫了中國傳統的經學形式。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上卷)是中國近代第一部系統地應用資產階級觀點和方法寫成的中國古代哲學史,具有反封建的進步的歷史意義,在中國哲學史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著。中國先秦哲學思想史專著。本書原是胡適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的博士論 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1917年他根據此編成在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講義。全書共12篇,10余萬字。19187月,經過整理;8月, 蔡元培作序;19192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轟動一時。
本書在中國哲學史,甚至在各種專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稱是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積 極成果。蔡元培給此書以很高評價,指出它有四種特長:第一,證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統的方法。胡適本人自信的說: 自信,治中國哲學史,我是開山的人,這一件事要算是中國一件大幸事。這一部書的功用能使中國哲學史變色。以後無論國內國外研究這一門學科的人都躲不了這一 部書的影響。凡不能用這種方法和態度的,我可以斷言,休想站得住。
梁啟超在一場演講中評此書:這書自有他的立腳點,他的立腳點很站得住。這書處處表現出著作人的個性,他那敏銳的觀 察力,緻密的組織力,大膽的創造力,都是不廢江河萬古流的總說一句,凡關於知識論方面,到處發見石破天驚的偉論,凡關於宇宙觀人生觀方面,什有九很 淺薄或謬誤。馮友蘭回憶:胡適的這部書,把自己的話作為正文,用大字頂格寫下來,而把引用古人的話,用小字低一格寫下來。這表明,封建時代的著作,是 以古人為主。而五四時期的著作是以自己為主。”“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馮友蘭後來也寫了一本《中國哲學史》,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作為比較時,一般都認為後者勝於前者。

主要內容

中國哲學史大
中国哲学史大纲作者胡适
  中國哲學史大綱作者胡適
綱《中國哲學史大綱》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宇宙論,相當於中國哲學的自然觀或天論,其中分述了中國哲學的本根論、大化論,後來補錄了形神問題。在本根論的氣論一氣論二兩章中,主要闡述了張載、羅欽順、王廷相、王夫之、顏元、戴震的思想。
此書的第二部分是人生論,指出人生論是中國哲學之中心部分,而且“‘天人合一乃是中國人生思想的一個根本 觀點。這一部分的內容豐富,論述也較詳,占了全書多一半的篇幅,其中分述了中國哲學的天人關係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及人生問題論。對於人性論之注 重,是中國哲學特點之一,而人生論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論,此即關於人生最高準則的理論。對中國哲學的道德理想主義的闡發主要集中在人生理想論和 人生問題論,他晚年注重對中國哲學的價值觀的研究亦是以此為基礎。另外,把歷史觀問題也列入中國哲學的研究範圍。
此書的第三部分是致知論,指出知識問題雖然不是中國哲學所注重的,但其論人論天,都在知中;既求聞道,便 亦不能不研討聞道之方’”。因此,認為中國哲學完全沒有知識論與方法論,其實是謬誤的致知方法與德行涵養有相依不離的關係,這也是中國哲學的特 點之一。在這一部分中,分述了知論和方法論,包括知之性質與來源、知之可能與限度、真知問題、名與辯問題等等。

開史學新風氣

中國哲學史大綱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具有劃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
時代意義的思想啟蒙運動,極大地促進了學術文化領域的思想解放和中西學術的交融。1918年,在新文化運動的開始階段,胡適正式加入《新青年》編輯部,他以首倡文學革命而名聲大振,成為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人物之一。
打破思想專制,活躍和發展學術文化,在五四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學術研究方面,科學精神和理性觀念成為人們所遵 奉的信條。推翻偶像,拒絕迷信,摒棄成說,凡事都要問一聲為什麼,用科學方法重新估價中國的史學遺產,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重新看待中國的歷史發展,是 在新思潮影響下的五四時期中國史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胡適開風氣之先,出版了根據他自己的博士論文修改擴充而成的《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古史因資料缺乏和觀念上的原因,不斷地堆砌了大量杜撰和編造的內容,真偽難辨。長期以來,人們對三皇五帝的古史 體系多深信不疑,且視為信史。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首次對沒有可靠材料依據的中國古史的內容採取了拒絕的態度。《中國哲學史大綱》於19192月出 版。這部書在敍述古代哲學史的時候破天荒地截斷眾流,撇開三皇五帝堯舜湯禹的傳說,徑直從孔子、老子講起。這種作法,不僅前人沒有過,就是同時代 的謝無量、陳漢章等人撰寫或講述的哲學史,也都沒有擺脫舊有的思想框架。胡適此舉產生了極大影響,書出不到兩個月即再版,到1922年已出第八版。
《中國哲學史大綱》還給當時的中國學術界展示了現代學術的研究方法。胡適在導言中界定了什麼是哲學、什麼是哲學史, 以及研究哲學史的目的等研究哲學史首先應當明確的基本概念。他寫道:凡研究人生切要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若有人把種種哲學問題的種種研究法和種種解決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後和學派的系統,一一記敍下來,便成了哲學史。研究哲學史的目的在於明變 評判。他以開闊的視野指出了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的地位,進而對中國哲學史的發展作了階段劃分,最後就研究哲學史的史料及史料的審定與整理作 了分析。他希望國中學者用這些方法來評判我的書更希望將來的學者用這些方法來做一部更完備更精確的《中國哲學史》。闡明這一系列學術研究的規範, 胡適是第一位,其首倡之功固不可沒,並且有些內容直到今天仍然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引起的震動,不僅僅是哲學史研究本身,而是中國當時整個的文化思想領域。蔡元培專門為這部書寫 了序言,盛讚此書有四大長處:(一)證明的方法;(二)扼要的手段;(三)平等的眼光;(四)系統的研究。就史學界而言,這部書除了在使用了證明的、分析 的、系統的等研究方法而給予當時的史學研究以極大的影響和啟迪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觀念上的啟蒙作用。人們開始從中認識到,歷史學必須建立在有所依憑的、 可信的材料的基礎上,摒棄杜撰和編造,只有追求歷史的真實,才是科學的歷史學。因此,後人稱《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具有示範典型典範 時代意義的書,也可以說,這部書使中國史學開始具有了現代史學的基本觀念。

行文風格

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先生開風氣之先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的問題和中國到底能否建立一個中國哲學學科的問題就產生了,並開始發生本文所說的中西文化相遇所產生的 錯誤性後果。胡適受過良好的美國實用哲學以及現代學術的訓練,在建立中國哲學(史)學科時,他是非常嚴謹的。他的嚴謹體現在明晰的定義、嚴謹的學科規範和 廣闊的學術視野三個方面。由以上三者,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雖然只寫一了部上卷,但卻成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經典範式。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直到 現在為止,中國哲學史的研究,都沒有從根本上超越這個典範。
由於這個典範是眾所周知的,本文不再贅述。胡適所確立的這個經典範式本身或許即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中國有中國 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西方有西方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為什麼一定要用西方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來重新規劃(甚至取代)中國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從思 想史上看,這個問題身後的背景是近代以降中西古今之辯的一個結果。從東西文化的交流(這種交流在當時不如說是相遇)來看,是西方強勢文化擴張的全球化,以 及東方弱勢文化主動接受西方文化的全球化的一個後果。從當時學術界的心態來說,這是科學救國、教育救國、文化救國、學術救國等民族自強的一種反映:對於別 人有的,要麼我們原本就有,要麼我們現在也應該有,要麼我們將來也一定要有。
別人有哲學,我們也有哲學。別人有哲學史,我們也一定要有哲學史。正是在這樣一種學術背景下,中國哲學(史)這門學 科就應運誕生了,並從此就開始了以西方哲學來剪裁中國史料的學科史和學術史。這正如為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作序的蔡元培先生所說的,編中國古代哲學史 有兩重困難,一是漢學的工夫,也就是國學的功底或材料的工夫,一是西洋哲學的訓練,而胡適先生是恰好二者兼治的。
現在讀他所寫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可以發覺其中非常平實的行文風格,他更多地是以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語言來講解古代的學問,而較少生硬地套用西方哲學的概念或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史料。

歷史評價

中國哲學史大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綱胡適先生開風氣之先地撰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的問題和中國到底能否建立一個中國哲學學科的問題就產生了,並開始發生本文所說的中西文化相遇所產生的錯誤性後果。
胡適受過良好的美國實用哲學以及現代學術的訓練,在建立中國哲學(史)學科時,他是非常嚴謹的。他的嚴謹體現在明晰 的定義、嚴謹的學科規範和廣闊的學術視野三個方面。由以上三者,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雖然只寫一了部上卷,但卻成為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經典範式。可 以毫不誇張地說,直到現在為止,中國哲學史的研究,都沒有從根本上超越這個典範。
胡適所確立的這個經典範式本身或許即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中國有中國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西方有西方的傳統學 術和學術傳統,為什麼一定要用西方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來重新規劃(甚至取代)中國的傳統學術和學術傳統?從思想史上看,這個問題身後的背景是近代以降中 西古今之辯的一個結果。從東西文化的交流(這種交流在當時不如說是相遇)來看,是西方強勢文化擴張的全球化,以及東方弱勢文化主動接受西方文化的全球化的 一個後果。從當時學術界的心態來說,這是科學救國、教育救國、文化救國、學術救國等民族自強的一種反映:對於別人有的,要麼我們原本就有,要麼我們現在也 應該有,要麼我們將來也一定要有。別人有哲學,我們也有哲學。別人有哲學史,我們也一定要有哲學史。正是在這樣一種學術背景下,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就 應運誕生了,並從此就開始了以西方哲學來剪裁中國史料的學科史和學術史。這正如為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作序的蔡元培先生所說的,編中國古代哲 學史有兩重困難,一是漢學的工夫,也就是國學的功底或材料的工夫,一是西洋哲學的訓練,而胡適先生是恰好二者兼治的。在這裏,不再是過去的學者們所熟悉的 漢宋兼宗,作為古代理論思維代表的義理之學已不再能和注重名物訓詁的漢學相對,而是漢學西洋哲學兼治,西洋哲學已取代宋學成為指 導思想和方法,因為我們要編成系統,古人的著作沒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學史。
雖然說胡適所樹立的經典範式是一個歷史性錯誤,但胡適本人確實是大手筆,胡適有著深厚的漢學工夫,因而他一 方面更多地借鑒和仿照西方哲學的學科規範來建立中國哲學(史)學科,另一方面在對中國哲學史的講述中,則更多地照顧到中國學術本身的特點和內容,較多地采 用漢學的方法和方式加以說明。我們現在讀他所寫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可以發覺其中非常平實的行文風格,他更多地是以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語言來講 解古代的學問,而較少生硬地套用西方哲學的概念或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史料,當然一些附會也是免不了的。
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例如用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來解釋朱熹的理氣關係,用柏拉圖的理念說來解釋朱熹的 理一分殊等,這種解釋是否有助於人們理解中國哲學,是很值得懷疑的。在港臺學界中,牟宗三先生在融會以儒學、佛學為主的中學與以康得哲學為主的西學 時,也創造了一套相當有影響的儒學話語系統和中國哲學範式,其影響之大,以至於今日在港臺的一些治中國哲學的學者心目中,只有一種西方哲學,那就是康 德的哲學,只有一種中國哲學,那就是經由牟宗三詮釋的陸王心學。當這代學人飽讀了西學,再把西學來格中學之義時,由此,又形成了中國哲學(史)學 科的一個新典範:以不斷變化著的西方哲學來演繹中國哲學史料,於是,學者們開始談論作為存在主義者的莊子,竟然討論朱熹的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諸 如此類的可怪之論。通過哲學家們對傳統哲學的整理和詮釋,傳統不是愈來愈清晰、明白了,而是愈來愈令人不可理解了;哲學作為文化系統的一個功能部門,它 使人們不是愈來愈親近傳統,而是愈來愈疏遠它。在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中,我們面對和處理的無疑是中國的史料,然而對這些史料用西方的種種觀念詮釋時,所 獲得的所謂中國哲學史,究竟是西方哲學在中國哲學學科中的運用史,還是中國哲學自身的歷史,我們是靠近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是遠離了她,這些都是需要討論 的。
胡適的影響很大,是當時亞洲哲學研究的先驅。不管現在人們對他的學術如何評價,但可以說,當時比他更好的沒有了。他 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很大,我們並不能指責前輩學者們走錯了路,因為他們作為學科的領路人,同時也是探路者,在無現成的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們在摸索中往哪里走 都是有可能的。這些前輩學者都有良好的中西學術背景,他們從跨文化的視野出發,來探討所謂中國哲學問題。

作者簡介

中國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學史大綱作者胡適(1891--1962)學者,詩人。以宣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初名,學名洪,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幼年在家鄉私塾讀書。思想上 深受程朱理學影響。1904年春到上海進入新式學堂。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赴美國,先後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4年就學于哲學家 .杜威,深受其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19171月,他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新青年》雜誌發表,提出文學改良八事,強調以白話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 學語言,為以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打開了缺口,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一時享譽全國。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傳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 袖人物。他陸續發表一些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易蔔生的部分作品, 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胡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 義的知識份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宣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原想20年不談政治的態度。他于20年代辦《努力週報》,30年代辦《獨立評 論》,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都屬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8年返臺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 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 、《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心于《水經注》的考證,但未 及寫出定稿。1962年在臺北病逝。

編輯推薦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哲學史大綱》所獲得的讚譽無以復加,它被視為一本劃時代的著作,實在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著,一部劃時代的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積 極成果,是中國思想史研究上的開山之作,為胡適的學術地位奠定了一塊不可撼動的基石,他那敏銳的觀察力,緻密的組織力,大膽的創造力,都是不廢江河萬古流 的,是中國學者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誌,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是中國近代第 一部系統地應用資產階級觀點和方法寫成的中國古代哲學史,具有反封建的進步的歷史意義,在中國哲學史發展史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哲學史大綱》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 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瞭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管道,也 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目錄

增訂新版小序
引論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第一卷 先秦時期:中國文化原初形態之百花齊放
第一章 上古思想之趨勢
第一節 原初的觀念形態
第二節 周初之的觀念
第三節 禮的時代與宗教人文化
第四節 天命下貫而為之趨勢
第二章 孔子的仁教
第一節 道之本統的再開發
第二節 仁的意義與特性
第三節 仁智聖的生命領域
第四節 由仁智聖遙契性與天道
第五節 義命觀念與主宰性之肯定
第六節 宗教、義務與自我問題
第三章 墨子的思想
第一節 最高的價值規範——天志
第二節 權威主義的政治論一一尚同
第三節 愛的社會之嚮往~兼愛
第四節 功利實用的文化觀
第五節 墨學的評論
第六節 以質救文的方向與途徑
第四章 孟子的心性之學
第一節 即心言性——性善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第二節 仁義內在——由仁義行
第三節 性命對揚——透顯道德性
第四節 存養充擴之修養論
第五節 政治思想之精義
第五章 老子的哲學
第一節 的智慧之進路
第二節 以無為道與道之雙重性
第三節 境界形態的形上學
第四節 人生的智慧:正言若反
第五節 立身之道與政治理想
第六章 莊子的智慧
第一節 老莊之同與異
第二節 道心顯發的觀照之慧
第三節 一死生、齊物我、泯是非
第四節 道家智慧的特性與意義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國哲學史大綱
第七章 名家與墨辯
第八章 中庸易傳的形上思想 
第九章 荀子的學說
第十章 法家與秦政[1]
第二卷 兩漢魏晉:儒學轉型而趨衰與道家玄理之再現
第三卷 南北朝隋唐:佛教介入——異質文化之吸收與消化
第四卷 宋明時期:儒家心性之學的新開展
第五卷 近三百年:文化生命之歪曲、衝擊與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