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少年中國之精神(1919)



---



少年中國之精神  1919年:北京,“少年中國學會”


前番太炎先生,話裡面說現在青年的四種弱點,都是很可使我們反省的。
他的意思是要我們少年人:(一)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二)不要妄想憑藉已成的勢力;(三)不要虛慕文明;(四)不要好高騖遠。這四條都是消極的忠告。我現在且從積極一方面提出幾個觀念,和各位同志商酌。
  一、少年中國的邏輯

邏輯即思想、辯論、辦事的方法。
一般中國人現在最缺乏的就是一種正當的方法,因為方法缺乏,所以有下列的幾種現象:(一)靈異鬼怪的迷信,如上海的盛德壇及各地的各種迷信;(二)謾罵無理的議論;(三)用詩云子曰作根據的議論;(四)把西洋古人當作無上真理的議論;還有一種平常人不很注意的怪狀,我且稱它為“目的熱”,就是迷信一些空虛的大話,認為高尚的目的,全不問這種觀念的意義究竟如何。今天有人說,“我主張統一和平”,大家齊聲喝彩,就請他做內閣總理;明天又有人說,“我主張和平統一”,大家又齊聲叫好,就舉他做大總統;此外還有什麼“愛國”哪,“護法”哪,“孔教”哪,“衛道” 哪……許多空虛的名詞,意義不曾確定,也都有許多人隨聲附和,認為天經地義。這便是我所說的“目的熱”。以上所說各種現像都是缺乏方法的表示。我們既然自認為“少年中國”,不可不有一種新方法;這種新方法,應該是科學的方法;科學方法,不是我在這短促時間裡所能詳細討論的,我且略說科學方法的要點:

(一) 注重事實
科學方法是用事實作起點的。
不要問孔子怎麼說,柏拉圖怎麼說,康德怎麼說,我們須要先從研究事實下手,凡遊歷、調查、統計等事都屬於此項。  (二)注重假設
單研究事實,算不得科學方法。
王陽明對著庭前的竹子做了七天的“格物”工夫,格不出什麼道理來,反病倒了,這是笨伯的“格物”方法。科學家最重“假設”(Hypothesis)。觀察事物之後,自說有幾個假定的意思;我們應該把每一個假設所涵的意義徹底想出,看那意義是否可以解釋所觀察的事實,是否可以解決所遇的疑難。所以要博學,正是因為博學方才可以有許多假設,學問只是供給我們種種假設的來源。  (三) 注重證實
許多假設之中,我們挑出一個,認為最合用的假設,但是這個假設是否真正合用?
必須實地證明。有時候,證實是很容易的;有時候,必須用“試驗”方才可以證實;證實了的假設,方可說是“真”的,方才可用;一切古人今人的主張、東哲西哲的學說,若不曾經過這一層證實的工夫,只可作為待證的假設,不配認作真理。少年的中國,中國的少年,不可不時時刻刻保存這種科學的方法,實驗的態度。
  二、少年中國的人生觀

現在中國有幾種人生觀都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固然不消說了。
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如靜坐會的人,如坐禪學佛的人,都只是消極的縮頭主義;這些人沒有生活的膽子,不敢冒險,只求平安,所以變成一班退縮懦夫。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這種人雖不退縮,但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見,所以他們不惜利用他人,作他們自己的器具,不惜犧牲別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來滿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緊要關頭,不惜作偽,不惜作惡,不顧社會的公共幸福,以求達他們自己的目的。這三種人生觀都是我們該反對的。少年中國的人生觀,依我個人看來,該有下列的幾種要素:

(一)須有批評的精神
一切習慣、風俗、制度的改良,都起於一點批評的眼光。
個人的行為和社會的習俗,都最容易陷入機械的習慣,到了“機械的習慣”的時代,樣樣事都不知不覺地做去,全不理會何以要這樣做,只曉得人家都這樣做故我也這樣做,這樣的個人便成了無意識的兩腳機器,這樣的社會便成了無生氣的守舊社會。我們如果發願要造成少年的中國,第一步便須有一種批評的精神;批評的精神不是別的,就是隨時隨地都要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那樣做?”  (二)須有冒險進取的精神
我們須要認定這個世界是有很多危險的,定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險的;世界的缺點很多,是要我們來補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們
來減少的;世界的危險很多,是要我們來冒險進取的。俗語說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們要做一個人,豈可貪圖自在?我們要想造一個“少年的中國”,豈可不冒險?這個世界是給我們活動的大舞台,我們既上了台,便應該老著面皮,拼著頭皮,大​​著膽子,干將起來。那些縮進後台去靜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著雙手只會看戲的人,也都是懦夫。這個世界豈是給我們靜坐旁觀的嗎?那些厭惡這個世界夢想超生別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說了。  (三)須要有社會協進的觀念
上條所說的冒險進取,並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
我們既認定這個世界是給我們活動的,又須認定人類的生活全是社會的生活,社會是有機的組織,全體影響個人,個人影響全體,社會的活動是互助的,你靠他幫忙,他靠你幫忙,我又靠你同他幫忙,你同他又靠我幫忙;你少說了一句話,我或者不是我現在的樣子,我多盡了一分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現在這個樣子,我和你多盡了一分力,或少做了一點事,社會的全體也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便是社會協進的觀念。有這個觀念,我們自然把人人都看作同力合作的伴侶,自然會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這個觀念,我們自然覺得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和社會有關,自然不肯為社會造惡因,自然要努力為社會種善果,自然不致變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機家了。  少年的中國,中國的少年,不可不時時刻刻保存這種批評的、冒險進取的、社會的人生觀。  三、少年中國的精神

少年中國的精神並不是別的,就是上文所說的邏輯和人生觀。
我且說一件故事作我這番談話的結論:諸君讀過英國史的,一定知道英國前世紀有一種宗教革新的運動,歷史上稱為“牛津運動”(The Oxford Movement)。這種運動的幾個領袖如客白爾(Keble)、紐曼(Newman*)、福魯德(Froude)諸人,痛恨英國國教的腐敗,想大大地改革一番;這個運動未起事之先,這幾位領袖作了一些宗教性的詩歌寫在一個冊子上。紐曼摘了一句荷馬的詩題在冊子上,那​​句詩是: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翻譯出來:“如今我們回來了,你們看便不同了!”*  
*Newman 的自傳將這句話搞錯 害得胡適跟著錯 他1926?年在歐洲讀荷馬才知道此事


少年的中國,中國的少年,我們也該時時刻刻記著這句話:如今我們回來了,你們看便不同了!      這便是少年中國的精神。——選自《少年中國》第一期(1919年北京出版)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李敖讀經/『有意栽花,當然要發』“Where both are friends, it is right to prefer truth”

最近李敖指出胡適多年前的文章:我們還不夠資格讀經
舉一例是
正確標點
以及古時"易""亦"通
所以論語 中的一句曰應該是:「加我數年,十以學可以無大過矣。」


一般的誤解: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年紀已經相當老了,所以感觸的:「讓我多活上幾年,再次學習艱深的易經,就好比五十歲時,知 ....





李敖的千秋評論叢書 以前有十來本 現在手頭只剩 (5) 霸王 駱馬 人 1982



『有意栽花,當然要發

這篇(15-6)是介紹胡適的。特色其實是一張「陳淑平為李敖照的胡適的像」。抄此篇前半:

受苦受難的中國人,禁不住老天爺一再開玩笑,最後喟然長嘆──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聽其自然,認命了

可是有人反對,這個人應說

無心插柳,尚且成蔭

有意栽花,當然要發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意者」的中國思想家──胡適。

胡適給人題字,喜歡寫「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喜歡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喜歡寫「功不唐捐」

「唐捐」是佛經裏的話,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功不唐捐就是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一個人的努力,在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看不見想不到的地方,會生根發葉,開花結果……






該書163-64 頁談的亞理斯多德的
李先生故弄玄虛 不引原文 只說別人的翻譯都有些引言/章節等度確的問題 (出處待查)
“Where both are friends, it is right to prefer truth”
吾愛吾書 吾尤愛真理 (梁啟超)
傅斯年...
胡適不知怎一回事 翻譯成一大串:
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們心愛的東西 我們就不得不愛真理過於愛朋友了

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 is a Latin phrase, translating to "Plato is my friend, but truth is a better friend (literally: Plato is friend, but truth is more friend (to me than he is))." The maxim is often attributed to Aristotle, as a paraphrase of the Nicomachean Ethics 1096a15: “Where both are friends, it is right to prefer truth”. The closest Latin prototype is found in Roger Bacon, Opus Majus, Pars I, cap. v.[1]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icus_Plato,_sed_magis_amica_veritas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耶穌會士與清代治學方法

胡適日記1933年12月30
與"陳援庵.....談了兩個多鐘頭......他似乎不很信西洋耶穌會士與清代治學方法無關"

《18世紀入華耶穌會士畫家》/《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這是談文藝方面的影響

Jesuits :耶穌會士。詳見 Society of Jesus

Society of Jesus :耶穌會:由聖納爵.羅耀拉 St. Ignatius de Loyola 1540? 年所創立,從事教育文化、外方傳教、大眾傳播、社會等工作。俗稱 Jesuits

n.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 order of regular clergy, founded by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in 1534, that is strongly committed to education, theological scholarship, and missionary work.The society had its beginnings in the small band of six who together with St. Ignatius took vows of poverty and chastity while students at Paris. Their first plan was to work for the conversion of Muslims. Unable to go to the Holy Land because of the Turkish wars, they went to Rome and received ordination. Their constitution was approved by Pope Paul III (1540), and St. Ignatius was made (1541) general. The order then immediately began to expand.


Jesus :耶穌:意為上主施救 Yahweh is salvation ,亦即救世主;為天使向聖母報告喜訊時所取之名(瑪一 21 )。源自希伯來文 Yeshu ;希臘話稱 Iesous 。在近東、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耶穌是很通俗的名字。參閱 Jesus Christ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檀經」考/"我也不堅持「檀經」的說法了"

胡適依自己的敦煌本(1952)
六祖"壇經"(7次)原作檀經(4次) 六祖壇經原作檀經
」=法施曇/檀/悉檀/檀那
1959年2月20日他再讀其他兩敦煌版本 補寫"我也不堅持「檀經」的說法了"
約2周前 我跟Ken Su 說 至少柳田和印順對"壇"的功能的說法一致 可是兩人都沒說根據/來源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敦煌本六祖壇經 對照 陳文濟孟祥森/ 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

敦煌本六祖壇經 對照
陳文濟英譯 注 1963
孟祥森白話漢譯 收入 佛心流泉 台北遠景1978 頁 137-245
對胡適的(大膽而創新的)想法 有最簡易的說明

----
本書為文集 無索引 留它當資料

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
作者:歐陽哲生
w台北:秀威資訊出版
日期:2011年11月

   胡適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來海峽兩岸學術界相互交流的「熱點」,對胡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重新評價到重新發現的過程。本書是近二十年來作者研究胡適及其思 想的選粹之作。所選論文涉及胡適與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研院史語所的歷史關係,胡適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胡適的哲學成就,胡適的英文作品解析,胡適的 檔案文獻整理等問題,作者以新發掘的歷史材料對胡適的歷史形象作了新的建構,再現了胡適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巨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成就,是胡適研究一部不 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簡介

歐陽哲生

  1962年5月生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現?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闡釋》、《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等。編有:《胡適文集》等多種文集。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代序  胡適的文化世界
胡適與北京大學
胡適與哥倫比亞大學
胡適與中研院史語所
中國近代學人對哲學的理解──以胡適為中心
中國現代哲學史上的胡適
胡適與道家
胡適與中美文化交流
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胡適檔案文獻的發掘、利用與整理
附錄一 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之現代意義闡釋
附錄二 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回顧
附錄三 胡適:1917(電視紀錄片腳本)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說台灣的禪/寺 (一瞬): 從聖嚴的禪學到胡適之先生的禪的教育學(1)

胡適之先生不朽

今天紀念胡適之先生。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我還相信胡先生在立德立言和立功上,都是不朽的,絕對可以躋身聖賢行列。其中除文章、學問與詩之外最可尊貴的,無疑是胡適之先生的友情史詩。我們從他的日記和通信中,最能看出他的真情

不過,我今年為自己設定的「胡學」自修範圍,設定在禪學。而且,我不是學術圈的人,胡適的論文都從第一手資料入手,而這是我沒資格的地方。不過,我倒想談一些可能的日常或個人上的應用。換句話說,我十多年前讀胡適到上海印書館拜訪的《日記》,就發現他是一流的企業管理管理顧問。這也是我想談胡適關於禪的「教育學」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胡先生在禪的早期歷史是世界一流的,這可以參考柳田聖山編著的《胡適禪學案》(台北:正中書局,1974)中的評價。在胡適擅長的初期禪宗,禪宗和尚們關心的主要是個人的生死和了悟。不過,當時距現在近一千五百年,中土的禪宗在日本興盛並開創出日本的新文化;20世紀初又傳到英美各國。換句話說,我們現在談禪學,範圍和境界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的

從聖嚴的禪學到胡適之先生的禪的教育學

......




說禪/寺

因為想寫禪學 問某校宗教系的畢業生台灣的禪寺
妙的是 他竟然答台灣沒....

我的文章舉聖嚴法師的農禪寺和他晚年的: 聖嚴《美好的人生》(台北:法鼓山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為例....

*** 不料今天在網路上讀這些他例
可知台灣的禪院似乎不少
馬英九Home Stay 過中台禪寺 以及下一"聖德禪寺"

佛門醜聞!法師和比丘尼竟聯手猥褻女義工| 頭條新聞| NOWnews ...

www.nownews.com/2011/11/07/91-2755565.htm
3 小時前 – 位於台中市佛法山的寺,驚傳創辦人輪法師假藉對信徒開示之名義 ... 平面報紙頭條, 馬英九Home Stay 蔡英文批:只會用錢處理現在的問題 ...

----
岳林舉的例子比較實在 請參考 情隨事遷但也隨境遷

"星雲大師「水裡要命,上岸要錢」的領悟,亦足發人深省。大師曾說自己年青時的一段故事:「有一天我出去化緣,傍晚回寺經過溪流, 因為下午時的一場大雨溪水暴漲,我過溪不小心掉進河中在水中載沉載浮之際顧不得白天幸苦化來的錢只求掙扎上岸好不容易爬到溪邊,心神稍定忽然想到辛苦一天化來的錢已不見了,不免懊惱,自我調侃"水裡要命, 上岸要錢."」當下頓悟人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思,也就是說,人的腦袋随所處事與境而改變.

須知落水之時,生死之交,求生自是一等大事。上岸之後,安全無虞,辛苦得到的錢,在腦海中,自然躍升第一。......."


---
以下是中文大學的一網頁
http://www.cuhk.edu.hk/chinese/features/master-hsing-yun.html
讀完之後不免哈哈大笑
這種貨色/水準的禪

我有明珠一顆──聽星雲大師說禪

字型大小 A A A

2010年4月

誰是最偉大的環保專家?是環保局長?是綠色團體?還是大學裡研發環保技術的學者?在星雲大師眼中,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環保專家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所建設的西方極樂世界,到處鳥語花香,是如公園般的淨土。這是星雲大師在中大舉行講座回應聽眾提問時的妙答。

星 雲大師是著名宗教領袖,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積極推動和實踐人間佛教。2005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大合作,於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今年雙方簽訂第二期合作協議,星雲大師蒞校出席簽約儀式,並於4月13日傍晚假本校邵逸夫堂舉行「禪與悟」佛學講座。

在講座中,星雲大師深入淺出,解釋禪為何物。他說:「禪是我們的心,是我們自己。」他把禪比喻為庭院裡開的一朵花,客廳掛的一幅畫,飯菜裡加的調味料,漂亮小姐的化妝;有了禪,人生會更美麗和快樂。

他又以多個禪公案和故事,開示悟禪的法門。他說參禪就如做學問,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所以必須打破沙鍋問到底。另外還要用心悟禪,要苦思冥想,千錘百煉,方能有悟。

按大師說,修禪的人,內心會不斷蛻變進步。最後他希望大家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工作,隨心自在,他說:「那不是很有意義的人生嗎?」

是晚邵逸夫堂可說一座難求,千多名中大教職員、學生和公眾人士慕名而來。星雲大師風趣幽默,妙語如珠,不時惹得哄堂大笑,鼓掌如雷。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On Nov. 3, 1936, 胡適親歷第3次美國大選

On Nov. 3, 1936,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was re-elected in a landslide over Republican Alfred M. ''Alf'' Landon. 此日無日記

1936年的大選 胡適親歷第3次美國大選 準備從美國啟程回中國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全唐文》裡的禪宗假史料 (胡適 1960)

《全唐文》裡的禪宗假史料 (1960)

《全唐文》與《全唐詩》都是官書,都不註明每一卷的來歷。這是最糊塗又最不負責任的編纂方法,這個方法就使這兩大部史料總集大大的減輕了他們的史料價值,就使我們感覺每一首唐詩或每一件唐代詔令或一篇唐代文字必須先考定其來歷才敢引用!

近年有些學術界的朋友(以上8字原作“日本的大學教授還”)有時還引用《全唐文》裡的假文件來做“史料”用的!所以我要指出,這些文件都是從不可信賴假文件裡轉抄出來的。

我指出的幾個假文件,只是幾個最明顯的例子,也許將來還可以多舉一些例子。



(
)所謂“中宗曹溪惠能入京御札”(《全唐文》十七葉十一)

   朕請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並推讓云,南方有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此詔不見於《唐大詔令集》,也不見於現存二個最古本的《六祖壇經》(

敦煌寫本,收在《大正藏》四十八冊,頁337-344(2)日本興聖寺藏紹興二十三年(1153)刻北宋晁迴點續的乾德五年丁卯(967) 惠昕分十一門本;(3)日本僧道元鈔北宋刻本 ,hc按 ,參考所謂《六祖呈心偈》演變壇經 (胡適 1960)) ,只見於很晚出的德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序)宗寶(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版)本《壇經》的“宣詔第九”。

我在《壇經考之一》《壇經》考之一: 跋《曹溪大師別傳》(胡適 1930)裡,曾指出《壇經》的刻本的祖本是北宋契嵩和尚的改本。其中有一部分是契嵩採自《曹溪大師別傳》的。 (《曹溪大師別傳》,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請”了一本到日本,今收在《續藏經》的二編乙,第五冊。)如“宜詔”一章裡的“神龍元年(703)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也是出於《別傳》的“神龍元年高宗大帝敕”。 《別傳》的作者是一個沒有知識的和尚,他竟不知道高宗死在弘道元年(638),到神龍元年他已死了22年了!此敕文字也經過了大改削。 《別傳》的敕文原本更幼稚的可笑,大致說:

……二德……再推南方有禪師密受大師記傳,傳達摩衣缽,以為法信頓悟上乘,明見佛性。 ……朕聞如來以心傳心,囑咐迦葉迦葉輾轉相傳,至於達摩,教被東土,代代相傳,至今不絕。師既秉承有依,可往城施化。 ……

  此詔的兩個本子當然全是假的。我在30年前說:“如果此敕是真的,則是傳衣付法的公案早已載在朝廷詔敕之中了,更何用後來的爭端,更何用神會兩度定其宗旨,四次遭貶謫的奮鬥呢?

編纂《全唐文》的官兒們收採這樣的假詔敕,真可說是荒謬。日本的現代學人,如宇井伯壽教授,還引此假文件作史料,那更是不可寬恕的荒謬了。

德異宗寶本《壇經》“宣詔第十”還有“其年九月三日”獎諭惠能的詔旨,當然也是假造的。 《全唐文》不曾收此詔,是由於謹慎嗎?還是偶然遺漏了呢?

(
)所謂,“代宗遣送六祖衣缽,諭刺史楊瑊敕”(《全唐文》四十八,葉五)

朕夢感()禪師請傳法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

此敕僅見於德異宗寶本《壇經》末尾附錄的《宋塔沙門令韜錄》。此錄也是個無知妄人寫的,其開端說開元十年(713)令韜和刺史柳無忝對話,而末尾記憲宗賜諡,柳宗元劉禹錫撰碑文的事,都在元和十年至十一年之間(815816),這中間隔了94年,都還是令韜記錄!

這篇假敕也是從《曹溪大師別傳》那部荒謬偽書出來的。 《別傳》中記

上元二年(761)……敕曹溪山六祖傳法袈裟及僧行滔……赴上都

乾元二年(759──此年在上元二年之前三年!)正月一日和上有表辭老疾,遣上足僧惠象……送袈裟留七年。永泰元年送回。

《壇經》附錄裡記此敕是永泰元年(765)五月五日下的。 《別傳》記此敕是下給刺史楊鑑的,開頭還有“卿久在炎方,得好在否”一句。 《壇經》附錄裡,刺史作楊緘(《大正藏》48冊,頁364) 《全唐文》作楊,大概是根據另一個刻本的《壇經》。

此詔的來歷與中宗惠能敕是同樣的不可靠的妄人偽書。

《金石錄》裡的禪宗傳法史料 (胡適 1961)

《金石錄》裡的禪宗傳法史料 (胡適 1961)

(黑體字表示原文中有的加重點符號)

趙明誠《金石錄》記的一二九八件是《唐曹溪能大師碑》,宋鼎(呂無黨抄本誤作“宋泉”)撰,史惟則八分書,天寶十一載二月。這碑文是神會請宋鼎寫的,我已有討論的文字了。

昨夜翻看《金石錄》,又看見兩件:

第一三七八,《唐山谷寺璨大師碑》。房琯撰,徐浩八分書。 元年建辰月。”

第一四九十,《唐鏡智禪師碑》。獨孤及撰,張從申書,李陽冰篆。大曆八年(773)十二月。

這兩件都很有史料價值,都是禪宗爭法統的材料。鏡智禪師即是僧璨的賜諡。

房琯此碑的全文見於《寶林傳》卷八,“第三十祖僧璨大師章,卻歸示化品第四十一”(3642)。此碑大概也是神會請求他寫的,其中主旨好像都是神會的意思,故文中說:

如來以諸法囑群龍,以一性付迦葉 [迦葉]阿難。至菩提達摩東來付大師。傳印繼明,累聖一體。迦葉至大師,西國有七,中土三矣。至今號為三祖焉。

又銘中有云:

  ……迦葉至我兮,聖者十人

  貌殊心一兮,相續一身。 ……

這都是神會西國八代說。詳見我的《神會遺集》頁178179,又《神會傳》頁2433,又《新校定的神會遺著兩種》,頁849,又頁871

但我當時不知道房琯此碑作於何時,立於何年。 《金石錄》記此碑的年月是“元年建辰月”,即是肅宗廢除年號的“元年”(761762)的建辰月(舊三月)。其時神會尚未死(看《遺著兩種》的校寫後記頁873875)神會死在“元年建午月十三日”。而此碑文仍持西國八代之說。故立碑的年月(1)可見神會始終沒有修正此說;(2)可見二十八之說是神會死後才起來的新說。


獨孤及的《鏡智禪師碑》全文見於《文苑英華》、《唐文粹》,及他的《昆陵集》九。集中碑文之後有附錄二件:一為大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中書門下牒,一為無名氏碑陰文。賜諡之牒下於大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碑立在八年十二月,那是因為獨孤及正作舒州刺史,故作碑在七年,立碑在八年。

《金石錄》所收唐碑,用“元年建■月”紀年月的,凡有四種:

(1)
一二七七《唐贈太保郭敬之碑》苗晉卿撰,蕭華正書,元年建寅月。

(2)
一二七八《唐山谷寺璨大師碑》房琯撰,徐浩八分書:元年建辰月。

(3)
一三七九《唐呂公表》元結顧誡奢八分書:元年建巳月。

(4)
一二八十《唐玉真公主墓誌》王縉侄粲書:元年建巳月。

肅宗上元二年(761)九月壬寅下詔:“……欽若昊天,定時成歲,……以紀年,更無潤色。至於漢武、飾以浮華。非前王之茂典,豈永代而作則?自今以後,朕號唯稱皇帝,其年號但稱 '元年',去 '上元'之號。其以今年十一月為歲首,便數'建子' '建醜''建寅'每月以所建為數。……”這是一件最合理的改革。可惜這件廢除年號的大改革只行了幾個月,就推翻了。我曾為那個“元年”尋得幾條歷史遺跡(《集刊》29本,頁874875)。現在我補證《金石錄》記的這四個碑的年月,作為唐肅宗廢年號的一點歷史紀念。

五十年、一、六日、在南港